高考已经结束了,但许多人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辈子改变命运的机遇,恐怕只有三次。
第一次投胎在一个好家庭。
第二次是高考选择一个好学校好专业。
第三次就是选对一个合适的伴侣。
今天,我重点为大家揭秘一下:选专业你必须了解的两个真相。
01内卷的真相
如果你试图去询问他人的建议,你一定会收到这样的劝告:
学医的说有医闹,工资还低。
学法的说就业难,法考难过。
学会计的说一辈子算账,收入仅够温饱。
学历史地说毕业等于失业,只能去考古。
甚至就连学金融和计算机的,都在抱怨技术门槛高行业加班严重。
就更不用提土木机械、生化环材这些被无数人吐槽的“天坑”专业了。
仿佛不管你选什么都是一个错误。
在这里,你必须要清醒地认知到一个真相——很多时候,真的不是专业的问题。
这个社会之所以会出现选什么都艰难的局面,归根到底是因为先行者抢占了最宝贵的资源,后来者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上世纪80年代博士发表的论文,如今看来漏洞百出,到处都是抄袭国外论文的痕迹,国内多位名人大咖都爆出过早期论文的质量问题,到了21世纪初的时候,博士论文的质量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大体相当于如今的硕士论文水平,进入10年年代以后,论文的考核就越来越严。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博士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这就和很多人一直疑惑的一个问题一样:为什么现在没有出现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伟大的人物?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物理学知识体系已经庞大到任何天才都无法全部了解的地步,牛顿研究透了经典力学他就是祖师爷,爱因斯坦研究透了牛顿再提出相对论,他就是一代大神,你如果要和他们一样伟大,那你必须要同时研究透牛顿、爱因斯坦、波尔、麦克斯韦、杨振宁等人的理论,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宇称不守恒……这些人类物理学的精华,你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度?
读博士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类的知识体系日新月异,前人已经走完了容易的道路,你要取得和他们一样的地位,那必须付出超过10倍的努力。
如果说努力和收获成正比,其实也并不打紧,可现在读完博士出来之后的收获呢?
21世纪初的博士,一走出大学校门就会被众多企业争抢,因为市场多的是资金和岗位,缺的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管你学的什么专业,只要你拥有博士头衔,那就是绝对的行业精英。
可现在呢?前些天我看到的一个新闻,深圳一所中学招聘,前去应聘的都是清一色清北毕业的博士生。你说这些博士生,他会不会怀疑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
难道是现在的博士在能力上比不上20年前的那群博士吗?
并不是,而是20年前毕业的那群人,他们已经抢占了社会最宝贵的机会,如今他们端坐于办公室,给自己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安排进他们所在的系统里,而你,一个外来应聘毫无背景的博士生,当然只能干一些打杂的事情。
这就是所有专业都劝退的真相。
你所选的专业对应的那个行业,极大概率已经接近饱和,而那群抢占了最佳位置的人,如今还没有退休,所以提高了准入门槛,折射到大家身上,就是感觉竞争激烈,就业艰难,行业没前途。
我之所以要告诉大家这个社会现实,并不要打击大家的积极性,相反,我是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够自信一点,有时候你怀才不遇觉得人生不顺,并不是你出现了问题,人千万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拿不到更高的工资,也并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有人底线比你更低。
不要看网上天天都在喊出生率低人口危机,这不是我们现在应该操心的事,中国如今依然处在一个人口严重过剩的时代,不管你学什么专业,等到你毕业之后,一定会面临下面这样的场景。
假如一个工作岗位能为公司创造2万元/月的利润,你面试的时候期望工资是,有一个人他的期望工资只有,那么你就会被淘汰!
是因为你不值么?并不是,而是因为老板赚钱的本质,就是你创造的利润减去你的工资成本,开给你的工资越低,他赚的钱就越多,只要有人比你更没底线,你就永远找不到自己期望的工作。
这就是所有行业感觉都在劝退的另一个真相。
为什么国企事业编这么吃香?
就是因为一旦你进入体制里,就不会再面临这样的价值竞争,一个萝卜一个坑,工资直接和当地经济水平挂钩,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能干到退休,多么安逸!
02选专业的真相
虽然如今的就业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我们也不能躺在原地,随便选一个专业那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这里我针对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专业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1.四大天坑专业生化环材千万不要选。
生化环材也就是生物、环境、化学、材料这四个专业,这四个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对口产业,而且产业需要的大多是高端人才,如果你无法学成行业精英,毕业后大概率会遇到就业难问题,而且不仅是就业难,未来想找个靠边的行业转行都难,如果不是家里有矿,或者是对于这四大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我真的不建议你去选。
2.金融行业谨慎选择。
金融行业确实很赚钱,但金融行业的内卷十分严重,而且内卷比拼的还不是能力,并不是你能力强多努力就一定能成为行业精英的,作为中国的“卷王之王”,你很可能在就业时会发现这样的场景:
本硕毕业只能在券商机构打杂。
面试时左边是北大,右边是清华,前一个进去的还是美国的常青藤大咖,你瞅了瞅自己手上单薄的简历表,只想立马人间蒸发!
即便你祖坟冒青烟成功的通过了面试,可到了入职实习的时候又会惊愕的发现,怎么我没有工资?等等,好像不止是没有工资这么简单,当你颤抖着双手看完手上的说明文件时,你就会赫然发现,白纸黑字那么多字,横看竖看只看出了两个字——倒贴。
这种不可思议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剧情,在金融行业每天都在重演。
而且即便你成功入职,能不能出人头地,还要看很多其他因素,根据我个人经验给这些因素排个序,背景颜值运气能力,你有一个名声在外的基金经理舅舅或者有一个银行行长爸爸,比你有很强的能力重要得多,金融行业就和律师行业一样,很看人脉背景,没有背景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无名小卒。
3.缺钱就选IT行业。
不管这个社会说IT行业加班有多么严重,行业有多么饱和,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个事实,IT行业是来钱最快的行业之一,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接连传出员工猝死的消息大家还拼命往里面挤?
工资经验0-2年的员工,拼多多年薪中位数63.8万,微软38.7万,阿里34.5万,华为人均薪酬72万,你去制造业,去传统行业,做到公司中高层也就这个数,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扎堆往里面挤的原因,如果你确实家里很急需用钱,我建议你可以考虑学IT。
4.医学法学是大后期。
这两个专业准入门槛不低,尤其是法考,号称天下第一考,通过率只有13%,但只要你能成功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律师,那么你的人生未来会相对顺利很多。
这不仅仅是工资收入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地位,不管是多大的人物,他总有看病打官司的时候,如果恰好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你,就无形之中给你增加了新的人脉,这是提升你整体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良机,而其他行业很少能遇到这样的机会。
而且即便你不想去社会上竞争,法学专业在考取公务员的时候也有很大的优势,公检法你都可以选。
5.普通家庭谨慎选择历史、艺术专业。
历史专业毕业后大概率是去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考研,我说实话,如果你的志向就是这些,选其他专业也完全不影响,更重要的是历史专业毕业后工作选择范围有限,极个别能成为著名的历史教授,少个别能成为出名的新媒体工作者,否则真的没有太多赚钱的机遇。
至于艺术专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代工科,二代金融,三代艺术”。
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家里没钱没人脉没背景,那就老老实实学个工科,就业比较容易,工资待遇也还可以,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富一代”。
如果你家里比较有钱,有人脉有资源,是典型的“富二代”,那么你可以学金融,那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你祖上两代都阔绰,家里不愁吃喝,那么你就可以放飞自我去搞艺术了,反正怎样都饿不死你。
6.冷门专业要警惕。
海洋、农学、地质,这三个专业并不是没前途,而是太辛苦,在大洋之上漂泊2个月,在泥巴地里打滚,在荒郊野外取材,这都是这三个专业会面临的状况。
现在的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吃过这种苦,贸然选择这样的冷门专业,等到毕业之后可能与自己的期望差距太大,会受到打击,如果不是真的像袁隆平爷爷那样有着远大的志向,就不要为难自己。
最后再给出两个小建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你没有兴趣,每天过得行尸走肉一般,那么你很难出人头地,但如果你怀有一份热爱,即便你所选择的哪个行业是个夕阳行业,你也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二、尽量去一二线大城市,大城市带给你的视野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深圳和在鹤岗接触到的信息天差地别,就拿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