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华农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陈澄宇微尘中见天地
TUhjnbcbe - 2022/9/15 16:10:00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广州增城华农基地一方10亩的田地里,经常有一位身着牛仔裤、衬衫,白白净净的农民,在那插秧、育苗、施肥,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陈澄宇。他正在进行不同的耕作处理,通过模型模拟,监测农田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污染物。

雾霾、汽车尾气中的纳米污染物,如何产生、迁移?无处不在的微纳米塑料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用纳米材料治理环境污染?结合计算机技术,陈澄宇在这些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议题上追根究底,螺蛳壳里做道场,从微尘中,看见并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一方天地。他说: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坚持下来,我非常幸运。

陈澄宇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从挂科生到学霸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如今的陈澄宇在学术路上迅猛成长,曾经他也经历过迷茫。

在广州长大的陈澄宇,从广东实验中学重点班升学到华南理工大学,一路很顺畅。但跟很多做题家一样,经历过高三的压力,他开始厌学。到了大学,彻底放松下来,跟风玩游戏,最终挂了高数和物理两门课。

我觉得是出国那几年改变了我,找到了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点。在大二下学期,当了解到华工有跟美国罗格斯大学的2+2联合培养项目时,他立刻报名,顺利通过面试。

我算过每天大概要花家里块钱,想着花那么多钱,得好好读书。那时他每天从早上8点学习到第二天凌晨1点,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天中唯一放松的时间是下午5点半去游泳一个小时。他学出了最佳的状态。大三、大四的每一门课都拿到满分。跟美国人一起上英语写作课,老师拿他写的论文做范文参考,本科毕业时他也获得了学校的最高毕业荣誉,并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继续硕博连读攻取博士学位。

一个人的实验室

如今陈澄宇回忆起来,硕博阶段的前4年是一段艰难的日子。由于在美国该院校研究环境科学的人比较少,没有师兄师姐在旁指导,实验室里经常只有他一个人在鼓捣。

读研的第一个学期,通过跟导师WeilinHuang教授的讨论,他得到了一个将大材料研磨成纳米材料的想法。那时他没有做过实验也不懂查文献,一个人呆在实验室,磨了四五个月,实在做不出来。有一天上网搜索,才发现那种材料已经有人售卖了,近半年的努力成了无用功。

既然材料已经被研发出来,陈澄宇继续思考,自己还能做什么。他结合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需求,在研究文献时找到相应的方法,提升了原有的材料,用来去除水里的污染物。他设计了这个课题,拿到了新泽西水资源研究所的科研项目。他研究出的这种纳米材料,除了有很好的反应作用,还能迁移几十米远,到达污染源,把污染物包裹住,还能通过加磁将投放到水中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因为这项研究,他成为了年新泽西州内唯一获得水环境协会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

除了研磨材料,陈澄宇还有一段难忘的仪器修理经历。当时实验室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坏了很久,请技工修理得花几千美元。他一个人拿着一把螺丝刀和一本说明书去修。那是一台高精密仪器,每个管道不足一毫米,他花了3个月,把每个零件都拆出来,定位到针头塞了纳米颗粒,把针头一换,整个仪器就运转起来了,整个过程花了60美元。修好以后,他去敲门跟导师说,导师站起来走到门口跟他握手,笑得非常高兴。

在实验室工作的陈澄宇。

隧道尽头的光

正如行进在黑暗的隧道中,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因为一直见不到出口的那束光。那时,陈澄宇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毕业,也不知道课题能不能做出来。远离家人,没有朋友,唯一可以跟他说说话的,只有游泳馆里爱好科学的浴室大爷,他觉得自己快要抑郁了。他跟爸妈说,自己可能不想读了。但那时他本科刚拿了学校的最高荣誉,硕博期间又拿了奖学金,跟国家签了约,如果放弃就得赔钱,他不想放弃这样一个难得机会。

时间来到了年,那是陈澄宇硕博连读的第五年。文章投了3次,都被打了回来。他很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往科研的路上走。导师Prof.Huang立马找到他,他们在学校草地上走了很长一段路。导师跟他说,拒稿很正常,其实他很适合从事科研,因为能静下心来想事情,并且专注地去做,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后来,好消息接踵而至,陈澄宇的3篇论文在同一年都被期刊陆续接收了,其中一篇关于黑碳的论文发表在环境领域顶尖期刊Environ.Sci.Tech.上。第一篇论文登出来的时候,他把内容打印出来,一个人坐在学院走廊拐角处的一张桌子上看,那里没有窗,一片阴暗,但他的内心却铺满了阳光。他知道,自己来到了隧道的尽头。他拿着文章读了好久,拿给每个经过的老师看。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这比什么都珍贵,比什么都重要。

陈澄宇(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国家有需求,回国去

毕业后,陈澄宇面临两个选择,在美国任教还是回国。由于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七年,度过了人生中的四分之一的时光并结婚生子,留在美国无疑是很轻松的。但他看到了国家在环境治理问题方面的巨大需求,加上对父母、家乡的牵挂,他决定回国。

微纳米塑料问题近几年来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农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陈澄宇微尘中见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