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院巡礼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人生的双链,螺
TUhjnbcbe - 2021/11/20 18:32:00
长沙白癜风医院 长沙白癜风医院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生的双链

一条是你

另一条是我

选择扬大生科院

螺旋出别样的美丽新世界

生科院的诞生和现状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文汇路校区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于年,是在原江苏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教学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余人,研究生近人。学科与专业设置生科院现有生物科学(含师范)、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生物)、工程硕士(生物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航团队和国家级教学资源

生物学为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学院建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动物源)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共建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新型兽用疫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等,建成了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10个实验室(中心)和10余家与企业共建的科技产业校企联盟。

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执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生物科学类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获批江苏省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获得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国家级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

全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中,正高职称18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2人。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

教师代表

机遇总是留给事先有准备的人,珍惜大学时光,放飞你们的青春梦想。

韦存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细胞生物学相关课程,先后荣获扬州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奖和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作物种子淀粉发育及调控、植物淀粉资源与特性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参编本科生教材《植物学》1部。指导的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多次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有11人次获国家奖学金,4人获朱敬文特别奖学金,1名研究生论文获省优秀硕士论文。

大学是你们新的生活,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你们学道授业的延续,更是开拓创新的开始。

周晓辉博士在江苏大学取得医学检验学士学位,在扬州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于8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取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年12月被聘为扬州大学特聘教授。从事微生物致病机制和耐药性研究十多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PLoSPathogens》和《JournalofBacter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实验室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工作被自然杂志《NatureReviewMicrobiology》的主编作为亮点报道。该研究为新型抗菌药物的设计奠定了科学依据。

曾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一项。周晓辉博士在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助理教授期间以主持人的身份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农业部(USDA)经费资助,总经费达余万美元。

胸怀理想,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王喜庆,扬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获得美国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taBarbara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全额奖学金,并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和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资助。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科研项目支持。近期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细菌趋化性系统中蛋白质-蛋白质之间介导的信号传递、酶化学的拓展应用以及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有这么优秀的老师带领你们是不是很心动呢?然而,这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大神级老师等你们来发现哟!!人才培养

科学先进的培养模式:坚持“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思想素质的培养。学院组建了“创新实践班”和“卓越人才班”,以“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为培养模式,畅通国内外继续深造的渠道。实行“本科生导师导生制”和研本1+1工程。每年组织“生命科技文化节”和班团风采展示,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归属感。优良的院风涵养了优秀学子和时代先锋,“麻袋哥”、“知心姐”的爱心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毕业生升学率保持在4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优秀的实习基地和团队:学院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植物园、泰州溱潼湖、镇江南山等地建有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大学生“挑战传奇”团队入选全国首批百支“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之一。本科生科技创新作品在第六至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一等奖7项。

▲天目山野外实习

▲挑战杯比赛

广泛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学院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苏丹、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研究合作,已与英国DMU大学、韩国江原大学BK21研究所、朝鲜元山农业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生物技术人才,每年资助近30余名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

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学院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青年合作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8项、青年基金13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3项,以及国际合作和省部级等各类项目80余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万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年发表SCI论文60余篇。

你的就业升学发展路线

扬大生科院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达98%,就业单位质量条件优异。

一般来说,就业去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升学深造: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中,40%以上的同学成功考取各高校研究生,如南大、南师大、华东师范、苏大、扬大等。还有部分毕业生通过国外研究生面试,前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国外大学留学。

(2)事业单位: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到国家级省、部医院、出入境等地就业

(3)企业单位:有的毕业生则到养殖场技术部、高科技生物医药类公司如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诺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金斯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单位企业就职;

(4)其他就业: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基层担任村官或是进行自主创业。

优秀校友

丁家波

博士,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余篇;获授权专利9个;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7项,主持新制品开发11个,获新兽药证书3个。先后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农业部优秀青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等荣誉。农业部第五、六届兽药评审组专家;第十一届中国微生物学会(CSM)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CSM科技开发与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十、十一届《微生物学通报》编委/常务编委、Frontiers杂志“VeterinaryBacterialZoonoses”栏目主编等。

严振龙

年本科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年研究生毕业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微生物学专业;先后在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处、上海奥普医药有限公司、上海洛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工作,从事研发、项目管理、市场等多个岗位。-年,创立上海思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陆地区独家代理销售美国GEMINI品牌。-年,“Lonsera”商标也在南乌拉圭、美国和中国申请注册,开始了细胞培养试剂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年销售额达余万元,在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奖学金。

韩娟

博士,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02级本科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生,博士毕业后任职于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物营养与安全、膳食营养与健康、摄食调控与代谢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重点研究膳食营养模式与机体生长发育及其代谢调控通路的分子机理。主持承担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课题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专利3项,获得大北农科技奖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优秀学子

在最好的年华里做让自己无悔的事。

(研二学长)陈晟,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学专业二年级研究生,现任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年,与志同道合的同学拎着麻袋捡废品,资助藏区贫困儿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麻袋哥”;年,本科毕业,加入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扎进贵州黔中大山深处参与为期一年的支教。曾获“费孝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苏校园青年先锋——志愿先锋、感动江苏教育人物——美德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贵州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以梦为马,心慕驰之,不负韶华。

(大四学长)陈昕钰,江苏南通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班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大学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曾获国家奖学金、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和校长一等奖学金,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二等奖、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大学生组三等奖、校挑战杯竞赛三等奖、校*章*规知识竞赛二等奖,并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校优秀团干部。

我不会飞,但我能用脚去追,脚踏实地。

(大二学姐)张露,江苏南京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班,现任院团委宣报主任。成绩位列班级第一。在《中国科学报》、《新华日报》、《江苏科技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发表数十篇稿件。年11月被江苏电视台、扬州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报道为孝子典范。曾获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二等奖、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江苏省决赛三等奖、南京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暑期社会实践宣传报道先进个人、校创业大赛一等奖、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说了那么多,亲爱的小宝贝们有没有心动呢??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加入扬大生科院这个大家庭吧!

毕业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院巡礼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人生的双链,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