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你好!这里是矿大中文系
01ourteacher我们的老师高淮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诗歌、明清小说、红学学术史专题研究。
科研及获奖:
主持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古诗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年)、《红楼梦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红学学案》(新华出版社年)等。多次接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燕山大学学报》“学术访谈”。
主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研究、书法艺术、中国文化经典导读、基础写作学等
闫续瑞教授,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苏轼研究院成员。年8月硕士毕业来矿大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讲授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读书修身?红楼梦》等,并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家训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与改革等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家训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与改革
主要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汉唐时期士大夫家训思想研究(12YJCZH)
2.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唐士大夫家训治学主题研究(08SJB)
3.中国矿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汉唐时期士大夫家训思想研究(JGG)
主要论文及著作
论文:
1.《论诸葛亮的家训思想及其影响》,闫续瑞、杜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核心期刊,CSSCI期刊),年第3期;
2.《论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家训的时代特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核心期刊),年第1期。
3.《汉代士大夫家训简论》,《求索》(核心期刊,CSSCI期刊),年第9期;
4.《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名作欣赏》(核心期刊)年第6期。
5.《雅与俗的两极对照——〈红楼梦〉中的闺阁小姐与“三言”中风尘女子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第2期。
著作:
1.《汉唐时期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个人独著,20万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年10月版。
2.《苏轼徐州诗文辑注》,管仁福教授主编,闫续瑞个人负责辑注苏轼诗歌余首,约6万字,排名第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年10月版。
获奖成果
获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一项。
史修永教授,先后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煤矿文学与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研究。
科研及获奖: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先后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员”等。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文艺理论》。
主讲课程:
《文艺理论》、《新闻采写》、《文艺美学前沿问题研究》等本科、研究生课程。
陈博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大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全国马列文论学会会员、国际文学伦理学会会员。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教研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主要招收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科研及获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共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社科项目等共5项,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论文奖和北京大学科研成果奖等。在《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AHCI、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含参著)5部。
主讲课程:
“美学”、“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思潮”、“比较文学”(全英文)、“英国文学选读”(双语)、“美国文学选读”(双语)、“应用写作”、“外国电影赏析”等。
魏凤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年南师大中文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年9月-年7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访学,跟随导师杨正润教授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进修和相关课题研究。
研究方向:
古希腊文学、法国小说研究
科研及获奖:
曾获得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百佳本科教学教师奖、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奖项。年校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课件比赛校级二等奖(团队项目),获校“关爱女大学生优秀女教师”。
出版和发表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有散文作品集《母爱如水》,论文《哈姆莱特“人类是杰作”道白的再思考》、《源氏与宝玉:情痴情种两不同》等等。论文《比较文学视域下探索文学类教学新路径》(第12期《前沿》团队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期),校级教改项目《外国文学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研究”。
主讲课程: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比较文学、西方文化概论、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研究。
周凌云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年,攻读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科研及获奖:
曾在《江苏社会科学》、《明清小说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完成校级社科基金项目2项。先后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获校级第六届讲课比赛二等奖,参与制作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
主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与国学经典》、《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精读》等课程。
邱雪玫副教授,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文学硕士,)、南京师范大学国教院(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经历。
研究方向:
话语语言学、汉语词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科研及获奖:
目前已在《语言文字应用》等高水平期刊和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持并完成省社科基金1项,校社科基金1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专著《汉语话说结构句法学》(.1)获“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徐州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主讲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西方语言学流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级汉语综合知识”(留学生)等课程。
李素琴副教授,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年6月毕业于江苏徐州师范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汉语语法、词汇和对外汉语教学。
科研及获奖:
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
目前已在《湖北社会科学》、《兰州学刊》等高水平期刊和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荣获徐州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年获得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主讲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史专题》、《汉字与文化概论》、《中级汉语综合知识》(留学生)等
陈长利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科研及获奖:
先后在《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文艺评论》《北方论丛》《兰州学刊》《吉首大学学报》《中共天津市委*校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10余项。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先后讲授文艺理论1、文艺理论2、西方文论史、美学、马列文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应用写作、读书修身、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艺思潮、基础写作等10余门课程。
孙慧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校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文系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现当代文学批评的教研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主要招收文艺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科研及获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共7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社科项目等共6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目,获江苏省社科联优秀论文奖和徐州市科研成果奖等。在《山东社会科学》《求索》等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含参著)5部。近年来,曾多次荣获校级“百佳本科教学教师”奖,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妇女工作积极分子、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徐海学院)、优秀外聘教师(徐海学院)等;入选校级第二届“教学名师”培育工程项目;主讲的《外国文学》课程荣获省级微课比赛三等奖,校级微课比赛二等奖;先后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所主讲的课程荣获校级精品课程,校级教案比赛特等奖、校级课件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指导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目。
主讲课程: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经典电影与大学生成长”、“外国电影作品赏析”、“应用写作”、“中级汉语综合知识”(留学生)等。
邓心强副教授,文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第九批青年骨干教师。现主要从事中国文论与核心价值观、文论关键词等研究。
教书育人上,出版专著1部:《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研究》(),并在《中国大学教学》、《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5篇,撰写、发放《班主任论大学学习》4万余字;教学成果获校“二等奖”奖励1次,先后获“教学新秀”、“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共4次,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8人次。
学术科研上,六年来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项目、江苏博士后项目、江苏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省教育厅及市、校各类课题共8项,已全部结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在研中。已出版著作2部:《桐城派文体学研究》(,合著)、《中国古代文论元范畴论析》(,合著);参编著作1部:《苏轼徐州诗文辑注》();在《学术界》、《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20余篇;成果曾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引3次,并先后获江苏省社科联奖励8次,获徐州哲学社会科学奖1次。
主讲课程:
《古代文学批评文选》、《中国传统文化》、《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等课程。
朱云霞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巨蟹座的80后。爱一切自由欢乐的纯粹与琐屑,恋那如许迷人的书写。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
科研及获奖:
主持校“中国当代文学”网络文学在线课程。主持中国矿业大学青年教师启航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江苏省社科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编著一部,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百佳教师”、院科研之星、教学之星、暑期实习优秀指导老师等称号。
主讲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台港文学与电影、女性文学与电影等课程。
赵鸣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科研成果:
已发表教改论文5篇,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曾获院级青年教师教案比赛一等奖。已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检索和CSSCI检索,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曾获院级“青年学术之星”称号。
主讲课程:
《语言认知与应用》(年开设)、《心理语言学》(年开设)、《秘书学》、《应用写作》、《商务礼仪》、《中国概况》(留学生)、《中级汉语综合知识》(留学生)。
刘源,讲师,文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文艺学专业
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批评、基础写作与实践
教研成果及获奖:
参与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已发表教研论文近十篇,曾荣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曾获“优秀共产*员”、“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主讲课程:
《信息与档案管理》、《秘书学》、《档案与信息管理》、《应用写作》、《商务礼仪》、《中级汉语写作》(留学生)。
冯仰操,博士,讲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湖南大学、南京大学读书学习,研究生所读专业为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
清末民初文学,包括地域文学、文人代际、周氏兄弟等。之前从事周作人、清末民初文学与地域文化关系等研究,已经发表了若干论文,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