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新生儿科的印象是什么?是紧闭的大门还是可爱的小婴儿?由于新生儿病情的特殊性,新生儿科无法设立陪人,在公众的心里,总是充满了神秘感,值此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跟随新生儿科医生,了解Ta们一天的工作日常。
08:00
早上8:00,是例行晨交班时间,但基本上7:30医生们就已经在病房里开始巡查自己的病人,与夜班医生及护士沟通,了解前一天晚上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前到岗、床旁巡查、仔细观察病情的工作模式是对住院患儿医疗安全的最大保障,详尽细致的晨交班既是对上一班工作的总结更是对下一班工作的交接,为开启接下来一天的救治工作做好准备。
08:30
交完班开始查房,在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每天都是三级查房制,由三线主任医师、二线主治医师、一线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共同查房,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诊疗计划。在超早产儿和危重患儿的床头有特殊标识,提醒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和护理时动作需要格外轻柔。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宝宝们体重多半不足g,最小的超早产儿胎龄仅有24w,出生体重只有克,这也是新生儿科的医生们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不断地突破生命的极限,创造的一例又一例的生命奇迹。
09:00
NICU的豆豆是个超早产宝宝,出生时胎龄仅有26w,极度的脏器发育不成熟及围产期妈妈的疾病影响,导致宝宝一出生就患有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需要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深静脉置管来保证营养供给,此时,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下又出现了呼吸困难,三线周熙惠主任医师仔细听诊患儿双肺后,及时调整了呼吸机的参数,宝宝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周主任制定好宝宝的诊疗方案,不遗巨细的给大家示范插管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要点,详细清晰的明确今日的治疗目标。有这样的阿姨守护,宝宝可以继续安安稳稳的在暖箱里慢慢长大。
09:20
另一组正在查房的宋红霞副主任医师一边查房一边给一线医生理清诊疗思路,讲解关于这个宝宝的疾病的国内外诊疗进展,结合到具体病人,如何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毫不保留的把积攒多年的临床经验无私的传授分享给下级医生,帮助他们成长。
10:00
刚刚查完房的李小权主任医师直奔谈话间,与家长沟通宝宝的病情,这个宝宝是一个胎龄30w的宝宝,肺上情况很差,一直在气管插管下呼吸机辅助呼吸,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家长非常焦虑,沟通时情绪激动,得知家长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宝宝家长,将宝宝的病情以及诊疗方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家长听,并耐心解答家长的疑惑,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关怀打开家长的心结,获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最终全力配合救治宝宝。
10:30
“叮铃铃”---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尖锐的响起,是产房要求急会诊,胎龄32周,急诊入院,胎儿宫内窘迫,胎心减慢至60次/分,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需要马上急诊手术抢救孩子,鉴于患儿的危重情况,新生儿产房复苏团队1分钟内赶到产房,抢在孩子出生前准备好辐射台、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等,同时在新生儿病房里大家也在默契的连接呼吸机、预热暖箱,准备一次性鸟巢,为孩子转下来以后治疗的无缝衔接做准备……11:01分,宝宝出生了,出生时自主呼吸微弱,全身青紫,心率微弱到几乎听不到,四肢松软,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纠酸、扩容……,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与死神竞争,渐渐的孩子肤色转红了,心率恢复了,肌张力恢复了,宝宝脱险了,在一群阿姨的护送下,带着气管插管在T组合正压通气下,迅速转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始下一步治疗。
12:00
宝宝已经在NICU里面接受治疗45分钟,爸爸才来得及送来手续。接诊宝宝的值班医生还在紧张的忙碌着,与家长谈话、开立医嘱、书写病历,观察病情变化……还要处理早上门诊收治中午才来办理住院的宝宝,一中午来回在病房穿梭。
15:00
整理好当天出院宝宝的出院小结、诊断证明,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一起将宝宝送到家长手中,并仔细交代回家以后的注意事项,安排好出院后的随访。看到家长喜极而泣的样子,一切的辛劳都化为乌有,所有的付出都那么值得。因为疫情不能探视,主管医生们就通过电话把宝宝的情况一一告知家长,宝宝今天吃了多少,*疸多少,大便几次,呼吸怎么样……等等等等,这一根根电话线,就是医生与家长之间爱的通道,在医院与家长之间传递着对孩子的爱,对家长担忧的抚慰,对生命的支撑。
18:00
巡查完病房的主管医生们正在给夜班的值班医生进行晚间交班,危重的病人则会床头交班,以便值班的人员了解病情。白天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但夜间的忙碌才刚刚开始。
21:00
正在夜查房的住院总医师接到外院的求助电话,双胎,早产,需要我们去转运。转运医院转运病人。而病房内,9台呼吸机都在运转,监护仪滴滴答答的声音提示着每一个宝宝都需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