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
姜志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级本科生,本科期间获电工数模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mathorcup高校建模挑战赛二等奖、华中地区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曾任院人资秘书处部长,获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校级社会实践一等奖等荣誉。以初试分成功考研至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01
扎实基础,未雨绸缪
对于还在学习本科重要课程的同学,我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务必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永远是大学第一要务,尤其是对于有想继续升学读研,读博的同学,就得开始重视自己的绩点(这是我用血泪得出来的教训…),争取拿到推免资格,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建立起“水课”这种观念!每一门专业课都是重要的,这门课能给你带来多大收获只有学了才知道。我当时就是轻视了一些课程,导致拉低了绩点,最后浪大了就得痛苦考研,希望大家以我为鉴哈哈(为啥其他大佬们毕业留声都是“向我学习”,只有我的是“以我为鉴”…)。二是重视实验课与仿真课,有些常用软件,如matlab、Multisim、simulink等,熟练掌握后对日后的竞赛或科研阶段将受用无穷。
“研”路漫漫,功在不舍02
如果有些同学很遗憾没能拿到推免资格,也不用过于沮丧,学习虽然是大学的第一要务,但别让成绩成为自信的唯一支柱,考研出国就业,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对于准备考研同学,我也与你们分享一下我的考研规划,其实考研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个人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下定决心,做好规划,因为我们专业暑期有实习,所以我和室友基本上是7月底8月初开始备考(考外校的同学可以提前一些准备),当你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下定决心,制定自己每天的学习计划,拿出自己的毅力完成它,比如因为考研后天气渐冷,有的时候我早上是真的不想起床,但是还是得强迫自己起床完成自己的规划,所以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当然,找个研友一起学习,互相监督,很有效果。尽量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尤其是考研初期将数学电路基础打牢,后期疯狂刷题就会比较顺,个人认为在这两门课上不要花太多时间看视频课,多做题勤归纳远比看视频重要,拿出高三题海战术的精神来。*治英语总体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治前期重在理解,难以理解的地方需要借助视频,后期再针对性背考点,英语初期把单词背熟,而后认真做历年真题慢慢找套路。二是相信自己,这点很重要,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与汗水,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学习,最后的结果相信也不会令你失望。希望各位选择考研的同学们都拿出百分百的勤奋劲儿,让你可以很有底气地和室友、研友争论并说出:我才是你们当中最勤奋的人儿!
考研期间和室友良性竞争寝室最勤奋之人名号
03
科研竞赛,勇于攀登
我最初参加科研竞赛是因为从众心理,但参加后我慢慢发现了其中的乐趣,相比于课本上的枯燥知识的学习,竞赛过程更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比如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我认为是性价比极高的竞赛,门槛低,收获大,希望学弟妹们都可以勇于尝试。我做数模也是从零开始,一开始也是啥都不懂的小白,后来慢慢自己摸索matlab,和同学组队尝试,经历失败,总结经验,最后总算取得了一些收获,最难忘的一是算出靠谱答案那一刻的成就感,二是和好友并肩作战的过程,我永远铭记和“宝贝们”在与电工楼奋战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努力后的一些小小收获
学生工作,不忘初心
04
学生工作方面,我曾经担任院人资秘书处部长,学生工作教会了我如何以一个更高的角度与层面思考问题,关于学生工作,我想建议大家不忘初心,真诚待人。为同学服务应该是每一个选择做学生工作的同学的内心初衷,如果只是想混个活动分真没必要做学生工作,把这时间花在学习和科研竞赛上不香吗?在问问学生工作能带给你什么时,也应该多问问你能够带给这份工作什么,如果选择了就担起应担当的责任,做好应做的工作。
05
积极实践,享受生活
关于实践方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次暑期支教活动,我在大二的暑假参加了武汉大学春晖公益中心赴贵州省的支教活动,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的20天,令我终身难忘,我们尽力给予他们陪伴,给他们上有趣的科学课,音乐课,足球课等等,而他们则邀请我们过“六月六”,跳篝火舞,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当地居民们的热情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与感动。我们教给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而他们又何尝不是在教会我们何为善良、质朴与本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发现了目前偏远地区教育进步之处与不足之处,*府的专项扶贫项目让新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比起硬件上,软件上的相对缺失,师资的不足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作为支教队员的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这份“无力感”刺痛着我也激励着我。我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尽力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能从中有所收获。
结语
今年因为疫情,我可能没办法见到很多同学了,尤其是毕业后各奔东西的情况下,下一次见面不知道是啥时候啦,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大学生活,珍惜身边的人,以上的建议都是个人看法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不负时光。
排版:马碧泽
审稿:王青王晶李炜
责编:王青张依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