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徐特立学院
优秀德育答辩论文展示
第一弹
Display
流年不负,未来可期
级祁宇轩
#
优秀学长简介
祁宇轩
祁宇轩,徐特立学院级本科生,现留校攻读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
身为特立英才,他曾访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马克思踏足过的土地上追思自己的未来与人生;他是校园音乐社团的领头人,当过社长,办过乐队,还曾在北湖音乐节登台演出;他还是兵器设计与实验的课程助教,热心帮助后辈的学习与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长这样优秀的人呢?也许本期德育答辩论文能带给我们一些答案。
大一:憧憬、迷茫与期待
#
走进良乡校区大门的第一个傍晚,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和父母打着伞逛逛校园,我的大学生活便这样不知不觉开始了。大一,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与他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训时光。推开了疏桐地下活动室的门,从此与社团的朋友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熬过了一次又一次考试前的焦虑与不安,也看到了自己进步的点点滴滴。
刚进入大学的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想象着自己将会度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事实证明,大学生活虽然并未像我想象的那样,但也没有让我失望。大学的第一个月在*训、考试和活动中度过,白天的训练因一群同学们的陪伴而变得多姿多彩。*训期间的晚上,坐在理教的教室里紧张地奋笔疾书,体会着高三都未曾有过的焦虑与不安。转眼间,到了*训结束的那个夜晚,直到今天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坐在理教一楼转角的教室,紧张地听着老师公布学院成绩名单。
社团日常排练
*训结束,我开始了在徐特立学院的学习生活,尝试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也收获到了真挚的友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学术英语,让高中本来就不擅长数学和英语的我倍感迷茫。我曾经感叹自己不如身边高中就很优秀的同学,也曾经怀疑自己会考试不及格。然而,时间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答案,付出的点点滴滴都不会辜负我们。后来,我的学习成绩逐渐好了起来,成绩排名也越来越靠前。直到写下这段文字的今天,我没有挂过一门课程,还顺利地获得了攻读博士的资格。
学习之外的生活,总要用各种社团活动来调剂。推开疏桐地下活动室的门,从未接触过民乐的我加入了龙艺民乐社,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还与他们一起参加了各个学院的晚会演出。学服二楼的活动室总是杂乱吵闹,在那里我和同学组建了乐队,带着吉他走过了良乡东路的珍贵岁月,也登上了北湖音乐节灯光闪耀的舞台。在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中,我完成了大一的每一场考试与演出,度过了大学生活的第一年时光。
大二:努力、汗水与欢笑
#
大二的时光忙碌而充实,各种作业、考试和演出几乎挤满了我的日程。理论力学、电工技术、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课程给了我就读于工科专业的真实体验,每天晚上九点下课留在教室完成作业,回到宿舍后和同学一起在静园宿舍楼的活动室里画工图、刷理力直到深夜。静园活动室自习的日子虽然辛苦,却是我大学里最难忘的回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文件夹内绘制成的图纸慢慢变厚,快递盒里使用过的稿纸慢慢变多,我的学业成绩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也从三等奖变成了二等奖。
课程学习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但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大一结束时,我选择了担任龙艺民乐社的副社长,利用课余时间和一群小伙伴一起练习乐器、组织演出。疏桐地下的那间活动室闷热而潮湿,却留下了我大学四年最美好的记忆。此外,我还作为吉他手加入了独立音乐协会,和乐队的伙伴们一起练琴演出。大二这一年的参加过的演出至少也有十几场了,无论是北湖音乐节舞台,还是彼岸花酒吧,或者是综教演绎厅,每一次的演出体验都是不一样的。
Summer
在德国,
教堂与雕像。
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该出去看看。大二暑假,我报名参加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访学项目。在德国西部城市亚琛学习生活的一个月新奇而有趣,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国外大学的授课与考核方式,还在课余时间去了周围的城市游玩。科隆大教堂高耸的尖顶、蒙绍小镇古朴的建筑、特里尔雄伟的古罗马浴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亲眼所见,定不会相信在亚欧大陆的西部也会有如此奇妙的景观。世界这么大,出去走走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生活有时像一面墙,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身处良乡的时候,期待中关村的车水马龙;身处中关村的时候,怀念良乡的静谧闲适。无论你是否留恋,生活在良乡的岁月已匆匆过去,带走的是美好的回忆,留下的是成长的足迹。
我们的乐队
大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来到陌生而熟悉的中关村校区,我真正体会到了北理工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我,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第一次制备活性材料,第一次操作液压机,第一次使用烧结炉,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中,我逐渐掌握了实验室每一台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实验室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我慢慢走进了科研的世界。此后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变成了早上乘坐校车到西山校区做实验,中午乘坐公交车回中关村校区上课。每天为了平衡科研与课业而奔波虽然辛苦,但是内心却觉得充实而快乐。
大三下学期,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生活的节奏,日常的学习科研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从在校变成了居家。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却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线上学习的利与弊,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在完成课业学习之余,我开始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努力尝试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当大学三年级结束时,我的各门专业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刻,我决心深耕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努力在未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在实验室
大三暑假疫情好转,我来到了山西某厂参观学习并协助开展实验,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和学校外出实验。沟壑纵横的*土高原雄浑壮阔,车队驶过*沙漫天,地面上留下一道道车轮和履带的印迹。烈日下的靶场试验辛苦而又难忘,当总指挥下达起爆指令的那一刻,冲击波划破天空震耳欲聋,在远处传来隆隆回响,紧接着*土和泥沙向上抛起直入云霄,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爆破漏斗坑。站在荒无人烟的试验场上,遥想多少先辈曾经在这里埋头苦干,多少武器装备从这里走向实战,再想到自己也有机会为国防事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总有一种感动和自豪涌上心头。正如钱学森先生讲的那样:“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都市中,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点事情,真是一种别样的快乐和幸福。
大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大四的时光依旧忙碌而充实,这一年我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参与了一些国防项目,并担任了“兵器设计与实验”课程助教。每天在宿舍、教室和实验室间往返的路程,都会让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