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成才之路苏瑞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TUhjnbcbe - 2021/8/12 16:56:00

绍苏瑞智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泽庭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低品位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利用,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在《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Energy》等权威能源期刊。荣获年度研究生校长奖、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兵、文体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

年,在工作与考研面前,我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原因也很简单,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综合素质远远不够,直接就业工作并不理想。时至今日,我很庆幸当初的这个决定,让我有了弥补本科时期各种遗憾的机会。在此,我仅仅想记录下自己近三年研究生涯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也希望能对各位有一点启发。01初识科研,心怀向往

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其实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那时候作为一名山大的本科生,我有幸选到了于泽庭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的毕业课题,题目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节能研究。

作为一名能源领域的学生,我深知分布式能源在我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实现多种能量形式输出,效率高,而且可以避免集中式供能的中间损耗。怀着对此课题的兴趣,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之路。

开始,我记得自己去图书馆翻遍了有关冷热电联供系统所有的书籍,并最终挑选出几本仔细阅读,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技术阶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等。

这个过程使我有了非常新奇的体验,以往自己的本科学习都是集中上课、课下作业的被动式学习,自己几乎从不主动翻看其他资料。

而这次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却让我动力十足,几乎每日都是扎根教学楼或者图书馆,对于新知识和新形势的吸收非常饱满。

虽然只是三点一线,自己却感觉非常充实。我想,这就是科研的乐趣所在吧。

02狂补营养,厚积薄发顺利考上研究生的我,保持了探索的好奇心和源源不竭的动力。然而由于我本科时期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刚开始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外文文献的阅读上。针对这个问题,只能是不断的积累。我常将不认识的专业生词记到笔记本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本专业英语小册子,可以时常温习,自己的阅读速度也不断提高。其次第二个困难,是对于专业编程软件的使用上。这里我走过弯路,我曾经对照英文的操作说明书逐页学习,可没几天发现学习速度慢,掌握没有重点。于是我就跟师兄师姐要了他们之前编过的程序,对照学习理解,不懂就问。看懂了以后,就尝试着自己去“复制”一下,在自己编写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很快我便掌握了专业软件的常用操作。有了大量文献的阅读积累和软件掌握的硬件基础,便来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我缺少新的idea。idea的形成我认为来源于对本领域已取得研究成果及所存在问题的理解。在导师的帮助下,我选定地热能的高效利用作为目标方向,查阅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针对地热能目前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新型利用系统。方案初得,我满心欢喜,而且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接下来就是进行仿真模拟,探索方案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在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遇到了原方案中行不通的地方,这就需要我去不断地修修补补,查找文献,调整参数。整个过程辛苦而又充实,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数据结果的获得令人欣喜,但这只是第一步。之后的工作,还要处理所得数据,再简明扼要的呈现在论文上。SCI论文的撰写又是我面临的又一个头疼事。第一次写英文论文,可能跟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模仿做起,结构、句式、格式、图表等都要参考已发表的文献。每完成一部分撰写,更是要不断阅读,不断修改。当最终一篇完整的由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呈现眼前时,内心便有了些许自豪感。03再接再厉,知难而进有了第一次的完整经历,再进行下一个课题的攻关便显得不那么困难了。很快,我通过文献阅读和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想法,于是撰写了第二篇学术论文并投稿。然而命运却有些崎岖坎坷,时日不久,两篇辛辛苦苦投稿的论文均先后收到了退稿的消息。这对我来说是当头一棒,自己是那么的满怀期待,最终得到的却是审稿人的不同意。遇难而退非好男儿也,我快速调整心态,仔细阅读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发现这些意见直指要害,都是自己当初考虑不周的地方。虽然被双双拒稿,但是得到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建议,于是我便开始着手优化完善的事情,以期能被别的期刊录用。然而“天公不作美”,当时恰逢疫情刚刚肆虐神州大地,我们收到了无法返校的通知。这意味着我无法借助工作室里那台高速计算机进行程序运算,只能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还意味着我无法和导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只能借助线上会议软件。然而这一切还不算差,改稿的工作仍能进行,相信很多同学当时面临的困难比我还要大得多。每天我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总结。按照审稿意见,我基本逐条对程序与文章进行了系统优化,同时产生的一些新的好的想法与导师及时沟通讨论,经完善后付诸实施。修改后的文章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次冲击更权威的期刊。这个决定当时也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为了能够冲击成功,导师也不断为我的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并为我做了论文优化。幸运的是,这次带给我的不是拒稿的消息,而是修改的决定。我当时欣喜万分,立马开始研究审稿意见,并按照由简及难的顺序进行修改并逐条认真回复。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论文又不断地得到优化和提升,并最终在修改后得到了录用通知函!回看自己所取得的小小成就,我也深有感触。科研道路上注定会遇到无尽的困难,而打败这些困难的,源于自己内心那份纯真的坚持与热爱。做科研,就是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放弃,干到底!04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不知不觉三年硕士时光行将结束,目前手头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方向。尽管前路未知,但做好当下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仍然选择在这个阶段继续自己的科研道路,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力求不断将自己所学的传统能源领域同其他新兴供能形式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等相结合,推陈出新,突破自我。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又一篇SCI论文并成功被目标期刊录用,这项成果的取得又带给我很大的自豪感和满满的科研动力,同时这也是对我当前阶段研究成果的肯定。当初是自己满怀热爱,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一路上有阳光有风雨,有成功有失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断努力走到现在。科研路上,我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在自己可以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就算有挫折也没有半途而废,始终相信自己,坚持到底,然后努力去寻找原因解决问题。事实上我觉得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生活往往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如何解决矛盾,走出困境。05科研之余,劳逸结合大家都有调节紧张的科研生活的方法,我也不例外。我很有幸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参与了三年研究生“山大杯”篮球赛。虽然成绩有好有差,但是从每年10月到11月中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篮球相伴,有兄弟相伴感觉非常好。在篮球队这个集体里,我们一块训练、一块吃饭、一块吹牛、一块讨论战术打好比赛,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和意识深深感染了我,我也从中明白,团队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这也必将使我受益终身。回头来看,篮球这项运动也很好地调节了我略显单调乏味的科研生活,使我的硕士生涯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我还曾担任了队长一角,为了能为学院取得优异成绩,我常思考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发挥每个人最大的潜能和功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收获了珍贵的兄弟情谊。站在年的时间节点,回首三年来的点点滴滴,热爱、努力、坚持、奋斗是我想到最多的词汇。科研之路山高水长,路途漫漫,愿你我一起,走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往期推荐

文字

苏瑞智

图片

网络

编辑

徐淑敏

审校

高正时京京王觅朱瑞杨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才之路苏瑞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