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会议纪要ldquo历史学科学位论文写
TUhjnbcbe - 2021/7/30 5:42:00
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近年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组织教学团队,开设了分别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课程,着力提高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年7月3日,为了征集学位论文指导经验,完善教材编写方案,教师团队邀请校内外中国史、国际关系、考古学等学科的期刊编辑和资深教师,举办了“历史学科学位论文写作方法”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张良仁教授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历史学院主管副院长王涛教授和梁晨教授分别致辞。张亮教授说,在教育部逐步推行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背景下,南京大学采取了系列措施,完善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和审核办法,并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课程,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规范与诚信意识。他认为,本次会议和拟编写教材对于提高历史学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午场:历史学科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研讨会分上午、下午两场举行。上午场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刘兴林教授和于文杰教授主持,宋远茹、孙竞昊、陈豪、毛颖、崔建树、郭又新、李玉、张良仁等学者发言。

宋远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考古与文物》副主编

《考古与文物》的审稿要求

宋远茹老师介绍了《考古与文物》的审稿要求和论文写作方面的建议。期刊创始于年,主要板块为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古文字研究、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审稿是编辑的重中之重。《考古与文物》实行三审制,分为初审、外审和终审,初审剔除内容明显不符期刊宗旨及质量太差的论文,然后邀请专家外审,最终由责编、主编和副主编审定。期刊每年收稿-篇,经淘汰后接受篇,可刊发50篇。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最快要一年,通常要2年。但是期刊重视培养年轻学者,欢迎年轻学者投稿。

在论文写作方面,宋远茹老师认为选题一定要小,最好写一类器物、一个遗址、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域的某个文化,-字就能把问题说清楚;题目要简要,字数不宜超过10-20字。论文要原创,开篇应先归纳前人研究成果,再点明自己的创新之处。为此研究者要打好准确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掌握全面详实的文物考古资料以及历史时期文献资料。插图和表格对于考古文物方面的论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都是为论文、为观点服务的。插图要清晰、表格要准确,图文、图表要对应,编排要合理。论文要符合中文的行文规范,文字简明扼要,用词准确规范,行文通畅,条理清晰,推理严密,结论准确,前后呼应。引文一定要查原书,做到准确无误。注释按照期刊的要求格式编排。

孙竞昊

浙江大学江南区域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通识教育与史学研究和写作

孙竞昊老师分享了通识教育与史学研究方面的四个问题:一是体现现代学科的通识课程体系,破除固化的传统历史学科壁垒,直面通识教育改革中的顿挫;二是比较视野与全球架构中的“通”:孙老师举了卜正民、罗有枝以及自己开设的课程来说明如何在历史研究中做到与世界的互通;三是学科统合中显现的知识“整体”性,“文史哲不分家”。孙老师指出,看一部著作重点不在于了解具体观点,而是作者为什么这么认为,又是如何研究的;四是“理论”和“方法”:“史实”是“究天人之际”的决定性因素,而思想性通常与“理论”连在一起。“理论”的重点在于思想训练,在于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孙老师总结说,通识教育有其必要性,但其关键是如何做到“通”。

陈豪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

论文写作中的“通”和“专”——以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文化遗产”课为例

陈豪老师向听众介绍了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的情况。这门课程是年开设的,年起成为大学一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本着“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原则,培养选课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选课学生的写作与沟通能力。她着重讲了开展“通专结合”的教学方式,“通”是指问题意识、文献检索、逻辑思维、基本规范等方面,而“专”是指知识基础、专业术语、学科理路、研究方法等要点。最后陈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指出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以学术规范问题为例,有的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对学术写作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规范引用的方法,因而出现重复率超标;还有的不会熟练使用word软件。陈老师强调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的重要性,指出要给学生以试错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毛颖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东南文化》副主编

从学位论文到学术论文:期刊编辑视角下学位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毛颖老师首先和大家交流了审阅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体会,列举了审稿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毛老师建议学位论文要有创新;选题要结合导师的专长和自已的兴趣,做到扬长避短;目录要有逻辑,尽量做到工整对仗;摘要应简明扼要,综述要重视“述”,“问题—对策”型论文的结论和展望要建立在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之上;要严守学术伦理,不使用反查重软件,规范引用网络电子资料;要重视写作规范、语言表达、图表自明、差错率等,提升行文水平;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尽早完成初稿,以便修改、提升。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将学位论文转化为学术论文投稿的做法,毛老师提醒大家要避免可能导致的学术不端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如何向期刊投稿、提高录用率等同学们关心的问题,毛老师介绍了期刊如何审稿,着重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毛老师在发言的最后提了几点总结性的建议:论文写作既要避免先天不足,也要加强后天弥补;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要力戒学术不端。毛老师认为,潜心治学是真功夫,而论文的水平质量是硬道理。

崔建树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论文编辑中遇到的问题

在谈到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时,崔建树老师结合自己的编辑经验发表了一些看法。崔教授认为论文选题应尽可能小,但是题目过小会导致引用太少等问题,故论文开头可以稍微扩大。多数论文选题的创新性不够,不能跳出时评的范畴。一些论文科学性不强,不注重方法,导致不能很好地与外界对话。论文没有提出问题,抑或问题没有新意,不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部分论文文献综述质量不够理想。

郭又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副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副主编

冷战国际史研究的选题与写作

冷战国际史的研究学术成果多、方法新,郭又新老师以《冷战国际史研究》期刊年以来刊登的文章为基础,向听众介绍了冷战国际史领域的论文选题。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历史不长,但是发展很快,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席位,是中国学术界与国外平等对话的一个重要领域。冷战研究是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超出狭义的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范畴。这些研究致力于立足中国来观察冷战国际史,需要有国际眼光,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纪要ldquo历史学科学位论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