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在北校区8号楼紧张进行,研究院杨小*教授、任周正副教授、张建勤副教授、王哲鹏副教授指导的7名本科生以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毕业论文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并顺利通过答辩。其中,杨小*教授和任周正副教授指导的学生汪顺珊,以及张建勤副教授指导的学生李彤彤,获得动物科技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生风采
一起欣赏毕业生们的魅力风采吧!
1.汪顺珊
贵州丹寨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在校期间担任学院舞蹈队队长及易班工作站副站长,现已考研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与健康养殖科研创新团队,年6月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杨小*教授和任周正副教授。
毕业论文简介:
略阳乌鸡(尤其是散养模式下)存在较为严重的龙骨畸形问题,因此,赴略阳县典型的散养场随机选择乌鸡30只(7月龄),屠宰采集龙骨、股骨、胫骨以及血液等样品,经过一系列检测发现:略阳乌鸡的龙骨健康状况与其机体钙磷代谢关系密切,畸形龙骨的骨吸收异常活跃,可能与饲粮钙供应失衡有关,并且,母鸡发生龙骨畸形时表现出更为紊乱的钙磷代谢特征。建议对不同性别的乌鸡进行分群饲养,研制专门的略阳乌鸡饲料,优化饲粮钙磷供应水平,科学防止龙骨畸形发生。
2.周*
甘肃张掖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年6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杨小*教授和任周正副教授,计划考研至中国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简介:
赴略阳县黑河流域典型的乌鸡养殖场,随机选取略阳乌鸡80只,分为4个处理组(散养:公鸡20只,母鸡20只;笼养:公鸡20只,母鸡20只),系统测定胫骨形态以及矿化指标,发现:略阳乌鸡养殖模式和性别不同,其胫骨质量各异(形态特征以及钙、磷、灰分含量),反映出对饲粮中钙磷等营养素进行精准、平衡供应的必要性。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公鸡和母鸡进行分群饲养,并针对性研究其钙磷需求,为略阳乌鸡专用饲料研究与开发提供支撑。
3.马成宏
河南新乡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年6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杨小*教授和任周正副教授,考研至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
毕业论文简介:
略阳乌鸡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受品种、营养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蛋壳呈现多个色系及色度,当地人俗称“七彩鸡蛋”。然而,其“花哨”的蛋壳颜色,亦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造成困扰。生产端,对不同壳色鸡蛋分级不明确,产品定位较为困惑,无法有效突出产品特色;消费端,对不同壳色鸡蛋的蛋品质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科学判断。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略阳乌鸡不同壳色鸡蛋间蛋品质的差异,旨在为规范市场、科学消费提供参考数据。
4.李彤彤
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年6月获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为张建勤副教授。
毕业论文简介:
受传统养殖方式影响,当地养殖户对略阳乌鸡养殖方式与鸡肉营养价值及风味之间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能够为略阳乌鸡的养殖提供科学指导。本实验将略阳乌鸡分为三组(平养、笼养、散养)饲养,6周后屠宰取胸肌组织,用来测量鸡肉的风味物质含量,通过比较得出最有利于鸡肉风味的养殖方式。
5.张纪桥
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年6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张建勤副教授,已考研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
毕业论文简介:
随机选用72只生长状况良好且体重均匀的略阳乌鸡,分为笼养、平养以及散养,进行为期六周的饲养实验,测量体重并记录。养殖试验结束后,采集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肠段以及盲肠内容物。利用16S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略阳乌鸡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行分析,并比较三种养殖模式下肠道微生物区系;另外在本次试验中采集乌鸡生长体重数据,对比分析三种养殖模式下略阳乌鸡的生长性能及屠宰性状,从而筛选出略阳乌鸡最佳养殖模式。
6.赵文妍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共预备*员,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现任动科班团支书,曾担任新媒体工作部副部长、文艺部副部长、班班主任助理、西农跆拳道协会会长。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优然牧业企业奖学金,以及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商业精英挑战赛三等奖等荣誉。主持省级科创项目2项《TSHR基因变异与略阳乌鸡产蛋数的关联性》、《卵泡发育基因AMH表达和序列变异对略阳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SCI论文1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年6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王哲鹏副教授。
毕业论文简介:
LCORL基因序列变异与表达水平几乎关联到所有家养动物的生长性状,是影响动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测定了略阳乌鸡1-10周龄体重,检测了LCORL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量,比较了快长和慢长型乌鸡LCORL的表达水平,分析了旨在摸清略阳乌鸡早期生长规律,阐明LCORL的表达特征,以及与略阳乌鸡生长性能的联系。略阳乌鸡第一个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为第6.75周龄,拐点体重为.8g。LCORL基因在15个组织中均表达,在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LCORL在快长和慢长乌鸡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LCORL基因启动子区发现5个SNP,这些转录因子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生物钟调节等多个方面。本研究摸清了略阳乌鸡早期生长规律,为制定略阳乌鸡早期饲养方案和适宜上市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首次获得LCORL基因的表达谱,证明LCORL基因表达水平并不是影响略阳乌鸡生长的关键因素。
7.李煜坤
陕西渭南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年6月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王哲鹏副教授。
毕业论文简介:
本项目旨在建立略阳乌鸡蛋壳颜色定量评价体系,探索略阳乌鸡绿壳蛋表型遗传基础,为略阳乌鸡蛋壳颜色选题提出奠定基础。选取只育种核心群个体,用L*a*b色度体系测定略阳乌鸡蛋壳颜色。用PCR法检测绿壳因果突变EAV-HP插入片段在略阳乌鸡(n=)群体中的分布情况。L值在蛋的钝端、锐端和中部存在显著差异(P0.05),钝端颜色最浅。a值和b值在蛋的不同部位无显著差异。L值在所测样本中表现出较低(C.V.=7.7%)的变异性,但a值(C.V.=90%)和b值(C.V.=29%)维持了较大的变异性,与视觉观察结果一致。在略阳群体中未发现EAV-HP插入片段。这就结果表明L*a*b体系的a、b值是可靠的蛋壳颜色量化指标,能定量评价略阳乌鸡蛋壳颜色变异情况。略阳乌鸡绿壳表型不是由EAV-HP插入引起。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