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昕月,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共青团员,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班本科生。曾任兰州大学学生会体育部干事、历史文化学院团委青年传媒中心主任、17级文博班班长。曾获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学习标兵、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团学“四星级”记者、历史文化学院“赵俪生优秀论文奖”、历史文化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曾主持校创一项。三年总评专业第一,现保研至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学习篇
小栗子
师姐对大四最后这一阶段有什么计划和安排吗?
大四一整年我都处于没课的状态,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一个是继续修改我的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是基于校创的项目论文,在结项的时候有很多内容是不太满意的,所以毕业论文一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答辩结束后也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继续完善内容和修改格式,希望最后能交上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第二个是开始锻炼身体,之前会在寝室里做运动,但是最近腰伤了就暂停了这些,改成晚上去操场溜圈。第三个是和朋友们一起去兰州附近的城市短期旅行,开学以来去了天水、敦煌和西安,最近想报去青海的两日游,这三年一直都没机会出去,最后一年希望多出去看看,不辜负在西北的四年。第四就是提前学习研究生时期要学的东西,因为走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是个“门外汉”,有许多要学习的,现在要一点一点的追赶,到真正学习的时候希望不会太吃力。
梁昕月
小栗子
回顾四年,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师弟师妹们?
我的大学四年是很教科书的大学生生活图鉴,有过早八迟到、有过熬夜通宵,当然也历经过迷茫、失败、喜悦和成功,最后有一些小运气,可以成为这次的采访对象。我的大学四年,在我看来,是一句话可以涵盖的——人生就是选择,并为你的选择负责。
说起来有些好笑,我直到大三结束才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就是我的大学生活缩影。这句话来源于我和我母亲的一次打电话,我在抱怨如果我不去交流,可能会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分数、奖励、发展机会,但是我妈妈却和我说,“你出去交流了半年,你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就是你选择的。你在环岛的时候你看到了垦丁的海、的夜景、高美湿地的夕阳,还有每个城市不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交流的时候你结识了来自其他学校的朋友,也体验到其他学校课堂的不同,这些都是你收获的,这半年是你自己选择出去的,你既然选择了,就要为它负责,而不是抱怨有如果、有早知道。”
回顾四年,我的每一步都是在践行这句话,从报考志愿一意孤行到选择进入文博班、去台湾交流,再到选课、写论文、做项目、推免保研,这些看似细碎的拼图,在我的选择下,一点点拼凑成我的大学生活,成为我人生的注脚。所以,我想和所有师弟师妹们说,不要害怕选择,人生路漫漫,不走到最后,你不会知道这条路是否正确,这张人生拼图是否完美,你能做的就是为你的选择负责,仅此而已。
说到具体的经验,我觉得大家的师兄师姐都传授了很多经验,比如哪个老师的课有趣、哪个老师论文要求严格、哪个老师会课堂点名,这些都无需赘述。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想分享的有两个:第一个是送给大一大二的师弟师妹,希望你们能在这个时候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好好上课、认真考试、完成课堂论文,最好锻炼一下自己的学术能力,不要到高年级靠成绩和排名推免的时候后悔莫及;第二个是送给大三的师弟师妹,不少同学即将准备夏令营、预推免,为自己的研究生去向选一个好学校,希望各位不要妄自菲薄,相信自己,认真准备材料与学术作品,焦虑无用(因为我那个时候是焦虑到每晚都睡不着...),自信面对每一所高校的考试,预祝你们都能去到自己的梦中情校。
梁昕月
小栗子
可以分享一下独家学习方法和经验吗?
在选课上,我个人认为不要只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之前也会偏重于学习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让我改掉这个问题的是大三下学期选了*前明老师的西方经济史,一开始一看专著就头疼,后来*老师鼓励大家都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发的资料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也促使我有了更多关于西方经济史的思考。从世界史“门外汉”到有机会做读书报告,这次选课让我走出自己的学习舒适区,看到更加广阔的学术世界,也能借此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水平。
关于考试,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也是“临时抱佛脚”型选手,所以考试的建议就是早点写完课程论文,提前准备复习,做好时间规划。平时做好课堂笔记和复习资料的整理,为后续复习多匀出一些时间。论述题的准备就是仔细听老师课上讲到的重点内容,自己可以课下找一些相关的专著和论文作为补充,整理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论述框架和脉络,内化于心。
在论文写作上,不算是我的独家,因为这也是我的两位导师——张景峰老师和姜涛老师,在指导论文时对我提过的要求,从选题、写作到修改皆有,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谨慎选题,题目由大到小,缩到自己可控可写的范围内。我记得大三的校创项目我的选题从“略论故宫博物院历史沿革”到“略论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我改了六版题目,有时候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白天交上去一版,晚上又是白费一场,直到最后才和姜涛老师确定题目。这次给了我很大的教训,也感谢姜老师一直很有耐心地指导我们小组进行修改,才让我意识到选题这一步的关键所在就是前期做好调研,谨慎选题。
第二步是写作,不要只是材料的堆砌,更不要对某些结论过于相信,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论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经历过一段很迷茫痛苦的时光,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写论文,是因为姜老师指导过程中和我说要有更多自己的思考,比如未来发展趋势我选用了一篇论文的结论,但论文结论就一定正确全面吗。我们应该做的是完善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去论述,拥有自己的论述逻辑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过程很痛苦,有时候一个小时思考不出来几句话,但收获的是自己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论文内容。
第三步是修改,针对论文定稿的修改,大家都喜欢对着电子版改,但张老师当时对我的要求是先出声读自己的论文,再一行行看纸质版论文,这样可以发现很多语句上的错误,甚至是逻辑结构上的缺失。这是我每次写完论文的第一步,重复多次,论文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最后我的独家学习经验就是找到你的学习舒适区,不是鼓励大家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而是希望大家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思考方式和学术体系。以我为例,我就是晚上十点之后才有清晰的论文思路,所以我会熬夜,甚至通宵,这就是我的学习舒适区。
梁昕月
生活篇
小栗子
师姐除了学习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说实话,我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兴趣爱好,大学没加过社团,没参加过联谊活动,如果让我来形容自己,我会选择无聊、无趣、刻板这三个词。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利用空闲时间一个人去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园区,小的时候喜欢去地质公园看恐龙,长大了喜欢去博物馆看各种精美的出土文物。进入文博专业学习后,这好像从爱好变成了一种习惯,每去一个地方,第一站一定是当地的博物馆,做文创研究之后,停留时间最长的就是博物馆的文创商店。我喜欢在馆里走走停停,偶尔结合书本的知识看看博物馆陈列和展线,待一整天也不会觉得疲倦,是很有效的解压方式。
但其实如果让我的朋友来形容我,他们会说我是一个初见面很有疏离感的人(因为我是下三白眼吧...),但是熟悉起来就是一个热心肠、风趣幽默的欢乐东北人。我认为可能比较爱唠嗑算是我第二个兴趣爱好。我喜欢和熟悉的人聊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有时候会和闺蜜聊一下午也不觉得累,也喜欢宿舍凑在一起看电影和侃大山。在这个过程中,我释放了我的压力,也让别人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我。
另外就是我很喜欢写东西(暂时还称不上写作)。从小学五年级到大三,什么都写,做个梦也想着能不能把它编成故事。虽然我的耐心一般支撑不到我写完结局,但我很享受徜徉写东西的感觉,我可以不动脑子一晚写出一万字的章节,然后昏然睡去,权当做一场大梦,特别解压。可能还有不太正经的兴趣爱好就是追星。我的娱乐解压时间全靠追星来打发了,也没学会修图剪辑,熬几个大夜剪素材最后觉得还是看别人剪的比较快乐,所以安心当了一个偶尔写文、看物料和欣赏舞台的粉丝。在我看来,生活是有点苦涩的,所以偶尔被他们治愈到,这就足够了。
梁昕月
发展篇
小栗子
目前关于关于未来的计划和安排?
目前对未来的学习计划就是去到中大之后,好好跟着导师做研究、写论文,最后能毕业。未来可能还会深造,我更想回北方读书,离家近一点,但未来的事,也说不好,走一步看一步吧。第二个就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多锻炼身体,注意身心健康,尽量做到不通宵。第三个是去到南方之后,想去更多的地方旅游,行万里路,吃当地美食,拍好看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文气息。
梁昕月
小栗子寄语:
梁昕月师姐在大学四年中历经过迷茫、失败、喜悦和成功,在她看来,一句话可以涵盖四年的大学生活——人生就是选择,并为你的选择负责。沉溺于抱怨,只会迷失自我;为何不放眼未来,用正向思考面对每一天呢?
嘴角上扬的时候,任何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了。最后小栗子想说:不辜负自己,不将就生活,我们都值得。
兰大历史院
文字来源:梁昕月、余典
图片来源:梁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