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以身示范
孟子曾言:“有如时雨之化者。”教育,就像一场雨洒遍万里天下,千里草木同享甘霖。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建新教授!个人介绍
陈建新,中共*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学位。
▲年获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其后在香港城市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
▲年至今在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任职,并于当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组建了微波通信方向的科研团队,为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点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个人成绩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
●江苏省“工程”培养对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项
●中国发明专利25件(转让12件)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
●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优秀论文”等科技奖励
●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
(含该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Trans长文30余篇)
●担任国际著名的IEEE/IET学会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和分组主席,在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4次
●受邀担任多个企业的技术顾问
●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南通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南通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南通市“青年科技奖”
●南通大学“优秀共产*员”
●南通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
●南通大学“师资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提到陈建新教授,大家就会自然想到在通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科研氛围浓厚著称的微波通信科研团队。该团队始终聚焦国际学术前沿问题,并致力于将学术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下面,让我们透过这个令人向往的团队,来了解陈教授。强师能
团队组成
陈建新领衔的团队目前由9名教师组成。这是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这是个高学历、高职称团队,其中博士6人、博士在读1人,教授、副教授5人;这是个*性高、凝聚力强的队伍,*员6人;这是个科研成果傲人的团队;这是个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独门秘诀”的团队…这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波通信科研团队。12+3+15+40+1+…这串不是公式的数字,这代表该团队的成就。
团队成就
近5年来,团队成员先后获得:
●主持12项国家级省部级基金/人才项目
●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项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
●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含该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IEEE.Trans长文12篇)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多人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前沿,不断凝练团队科研方向
●?年被评为南通大学校级优秀研究机构
●目前,该团队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江佳电子有限公司在北斗天线、介质腔体滤波器等项目上有着密切合作
团队精神
1.起早贪黑,刻苦钻研
微波通信科研团队的办公地点分布在学校三个地方,不起眼,但是连楼下保卫处大爷都认识,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点,是整栋楼亮灯最早、熄灯最晚的。说起这个团队,大爷满是钦佩“每天晚上都要催关门,他们才不舍地离开办公室……”2.科研魅力,探寻奥秘
“之前考研都不敢报这个团队,因为外界传言太严格了”,研二学生朱彦源告诉笔者,“但是进来之后,发现人生除了玩游戏外,搞科研更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这就是这个团队的神奇之处。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他们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在为人师表上善于磨练自己的修养,时时处处做他人、做学生的楷模,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旨在打造一支精品团队,更好地为学生、学院以及学校服务。*治思想:
在*治思想上,陈建新教授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乐于奉献。平时能充分发挥*员的先进性,关心国家大事,用积极态度影响周围的人,以高度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活动中,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不断提高自我*治素养,做一名合格*员,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日常工作: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陈建新教授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科研工作繁忙的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将最新科研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他充分利用科研团队,指导多名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做到授人以渔,深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指导的多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获省级和校级奖励。砺师德
泽己及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微波通信科研团队中研二学生李蕴力的座右铭。他本科就读于东南大学,连续两年考研失利后调剂到南通大学,还是跨专业。
刚进入这个团队,李蕴力几乎不抬头,从不和人交流。陈建新教授也不着急,让团队中的老师学生多关心他,并为他量身定做了培养方案,布置给他的科研任务大致分三步走:
第一步,交给他几乎快结题的课题或者论文,只需他的小修改就能完成,让他很快能看到成果,树立信心;第二步,给他“半成品”,需要他花一定的精力和思考才能完成,信心和挑战并存;第三步,给他一个思路,余下的基本上由学生自己考虑,平时给些指导性意见,共同探讨完成。一年多后,李蕴力充分融入了这一充满活力、凝聚力、科研力的团队,他反而成了团队里最热心的一员,“有没有需要我帮助的”成了他的口头禅。目前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已经投出4篇SCI论文,其中2篇正在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
“学生的进步与成功是老师最大的成就!”这是陈建新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这一目标,陈建新教授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着。每当看到自己指导过的学生被企业高薪聘用时,得到社会认可时,他都会由衷地高兴与自豪。陈建新教授亲身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标准。从当前做起,以言传身教、德才兼备为原则培育人才,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实现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员的人生价值。
??当笔者问起学生在这个团队苦不苦,他们都摇头,最苦的是老师。要论工作量,老师比他们每一个人花的时间都多;论用心,每个研究生一开始都制定好研究方向,规划好他们的科研计划;论成绩,学长学姐们的成果都摆在面前,更别说对老师们的科研水平望尘莫及,让他们丝毫不敢松懈。
陈建新教授已经指导了32名研究生(包括正在指导的7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他在指导学生学习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众多学生在陈建新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均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硕果累累。其中:?
???????????●届硕士研究生邵川毕业时发表SCI论文7篇并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届研究生詹扬在年获国际学术会议IEEEiWEM最佳论文奖和国家奖学金●届研究生周文骏获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多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获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三等奖1项●获校优秀毕业设计多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