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治吗 http://m.39.net/pf/a_5917246.html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火了。年出生,刚刚24岁的侯涛刚,不仅已经拿下博士毕业证,还一毕业就受聘高校北京交通大学,成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10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博士生班方面获悉,校友侯涛刚已受聘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同日,侯涛刚本人向澎湃新闻记者确认,自己确实已于8月博士毕业,9月入职北京交通大学担任副教授。虽已足以羡煞一众网友,但侯涛刚告诉量子位(ID:QbitAI),对于工作的选择,也有疫情等猝不及防的原因。他原本已准备MIT做博士后研究,后因为疫情、外部环境等原因戛然而止,于是只好开始一边写论文一边找工作。而受聘北交大副教授,在他看来其实也是机缘巧合,赶上了好时候:近年来,国家也在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尝试破除「四唯」等人才评价体系,更加重视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工程”“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学校牵头的“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公开资料显示,侯涛刚是北航级机械学院本科生,级直博生,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博士生班,师从长江学者王田苗教授。侯涛刚在大一时就获得保研资格,大学三年学术成绩综合排名8/,日本筑波大学全奖交换留学生。排名第一获得北航研究生十佳(博士)荣誉称号。直博3年期间,侯涛刚已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封面2篇),所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共计申请专利11项,并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览。他还是ISET机器人辅助智慧农业科技创始人,带领团队设计的机器人辅助智慧农业生产流水线系统已经在顺义花卉生产基地投入试运行,并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北航启先杯全校性机器人竞赛创始人。曾作为北航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老生代表发言,并获得高等理工学院优秀发展导师,北航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被国内权威期刊《新华文摘》作为封面录用(当期封面唯一博士生作者,封面作者还有多位*和国家领导人)。
01
大一就获大奖,博士时一度迷茫
对侯涛刚影响最大的一个项目,可能就是大一时参加的冯如杯了。这个一般大二大三才参加的比赛,他刚入学时就参加并勇夺一等奖,还获得了保研资格。当时,这在北航应该还是第一个。
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寒假时一个人独立在家里自学完成的,“毫不夸张的说,自己寒假一天都没有休息。“”随后在学校里又跟着新加入的小伙伴一起完善。最终,这个勘探车被学校永久保留,并放置新主楼展览。
谈及本科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尽情做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项目”,。但这种状态,并没有一直持续。到了博士阶段,他经历了所有博士都会经历的迷茫……
侯涛刚在刚入选高博班(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高等理工学院联合培养)时,他陷入了很大的心理煎熬,是继续研究偏实践的机器人项目,还是转向前沿领域——跨介质飞行器。
一开始,他选择了喜欢的机器人项目。他曾试图在机器人方向找一些突破点去做,但真正实践起来很难。他也了解到,做这个方向的就很难毕业。
所以在博士一年级结束时,他还没有取得一点成果。当时很多人就问他,「你看别人都发了几篇论文了,你怎么啥都没有」。
当时心里就曾闪过念头,自己本科做了那么多工程项目,研究生选择读博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后经过多方考虑,以及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支持,他选择转向「跨介质飞行器」这一前沿领域。
跨介质飞行器,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集成「空中飞行」和「水下潜水隐身」两种能力的航行器。
这个领域不仅涉及到机器人设计工作,还涉及到很多流体力学相关内容,对他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接下来就是逼迫自己从工程应用思维向理论研究思维转换,学习如果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总结关键科学问题。经过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困惑期,最终科研成果相继发表。
侯涛刚表示,这是每一个博士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能够告诉自己坚持下去,能够有毅力、有决心的把这条路走下去,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作为一个16岁进入北航、然后就获得冯如杯一等奖的人,一路免不了成为众人焦点。
「诶,你是不是天才啊?」
「你发了多少篇论文了呀?」……
22岁,别人本科毕业的年纪,侯涛刚即将博士三年级入学。
这种异于常人的“加速度”,让知乎上突然有一篇关于他的问题——「如何评价马上毕业的北航22岁博士研究生?」
很快,侯涛刚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