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TUhjnbcbe - 2021/6/13 8:21:00
北京手足癣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

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展播活动(35)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财*部“国培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专业

Part1专业概况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省品牌专业是江苏省唯一的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核心专业,拥有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优势学科以及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等工程、研究、学科和实践平台。

Part2发展沿革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

年,学校开始创办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年,学校开始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年,成为省首批特色专业;

年,取得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

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年,成为省重点专业类的核心专业,获批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年,核心支撑取得省优势学科;

年,成为省品牌专业,并建成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年,江苏师范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划入新设立的智慧教育学院;

年,省品牌专业验收“优秀”;

Part3培养目标

“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科研成果多、就业好”是本硕士点研究生培养的鲜明特色。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或考取高校、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或直接就职于高校、*府部门、较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名校,6人获省优秀硕士论文奖,获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5项。

Part4课程设置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开设教育技术学基础、教学设计与开发、信息化与智慧教育理论研究、信息化与智慧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媒体智慧应用研究、智慧教育环境研究、智慧型课程研究、教育视频开发研究、智慧教学机器评价研究、虚拟仿真/增强现实智慧化开发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放及终身教育研究、教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

Part5专业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成果丰硕,拥有全国教育技术学科唯一的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精品课程和省精品教材,1门省研究生优秀课程,取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连续3年获得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师生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权威、CSSCI和SSCI期刊发表高层次论文多篇。

Part6师资队伍

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14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其中10位教师有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的学习经历,教师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省“工程”专家、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副理事长。6人为国家级项目主持人,10人为部级项目主持人。

陈琳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主持省级和厅级课题10多项;先后任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院长,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教育研究院院长。

发表论文多篇,独著、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17部;

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

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主持建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1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教育软件大赛一、二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等。

汪颖

教授,智慧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员,“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信息化教师培训专家;“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基地首席专家,现任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主讲课:《Learningtheoryandpractice》、《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等。

董永权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访问学者,江苏师范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办公自动化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智能系统与应用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ACM会员。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已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30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集成、智能算法、教育信息化、机器学习等。

王帆

教授,智慧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任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系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智慧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厅级课题多项;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哲学社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各一项;

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奖;

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3部;

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等多个层次的奖项,指导多位学生考取名校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化学习、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教育、STEM教育。

杨现民

教授,博士生导师,智慧教育学院院长;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受聘教育部教育现代化规划(教育信息化领域)和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专家;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已在《ComputerEducation》《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SCI检索12篇(5篇一区)、CSSCI检索64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4项;

受聘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国家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专家;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移动与泛在学习、技术支持教学变革等。

李子运

智慧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独立发表的论文20余篇,均为CSSCI权威期刊,其中“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祛魅与方法论阐释”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关于智慧教育的追问与理性思考”被《中国教育报》推荐阅读。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

杨成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远程教育研究,担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和论文指导等工作;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导师组长;现任《远程教育杂志》和《终身教育研究》审稿专家。

主讲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远程教育》,全校公共选修课《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硕士研究生《开放与终身教育研究》等课程。

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以及第二作者发表核心期刊和CSSCI以上论文40多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校级课题10余项。指导本科生多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课题,指导研究生也多次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获得第5届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双十佳奖,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校教研论著二等奖,江苏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第二届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奖。

王娟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系系主任,担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验和论文指导等工作。主讲《电视编辑与制作》《微视频制作》《教育技术前沿问题专题研究》《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开放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外审专家,《开放学习研究》审稿专家,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苏北发展特聘专家。

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课题1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编著作3部。科研著作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徐州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篇论文获得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优秀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励多项。

主要从事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智慧教育、开放课程、影视制作等。

王运武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师从ChenWenli教授;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徐州市科技咨询专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教育技术期刊》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

出版著作3部,参编著作2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部;

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人民*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

多项成果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江苏省高教科研成果、等评比中获奖;

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等媒体转载;

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机器人、教育人工智能等。

*如民

副教授,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设计学硕士生导师。主讲《交互媒体设计》、《新媒体发展研究》、《智慧学习环境研究》等课程。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现场评分系统》、《Imuser数据集成软件》、《赛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多个软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数字媒体设计、智慧学习空间、互动教学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胡永斌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已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在全国或江苏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0余项。

主要讲授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平面动画设计》《Unity交互媒体设计》、《教育统计学》等本科生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VR/AR智慧化开发》。

学术兼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外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环境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宁波智慧教育“十三五”规划专家组核心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智慧学习环境、信息化促进卓越教师发展等。

安涛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多篇CSSCI检索期刊发表十余篇,参与《教育技术导论》编写一部。

主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年度“农村留守儿童网络行为及网络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8BXW);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徐州红色基因的本质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18SM-);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北乡村教师TPACK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项目编号:SJB);年度江苏师范大学“十三五”第一批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KTZ13)。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与传播学研究。

Part7学生风采与成果

依托江苏省教育学优势学科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资助近百名学生出国访学。

?

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在国际、全国和全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摄影作品、DV作品、动漫作品、毕业设计等评比与竞赛中屡获大奖。

.11.05-.11.06举办第16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

第二届“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

第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学术征文活动

//////////

年第二十二届全国

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

//////////

淮海经济区大学生计算机联赛

▲▲▲

研究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院鼓励各年级之间积极交流,增进友谊,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徐州博物馆

淮海英雄

纪念塔

教育技术学

走向更高

走向更远

走向更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