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药学院设有从本科生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目前设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拥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药学、制药工程;1个药学本科学士学位点。
药学院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药理学与*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有34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国家高层次人才6名,青岛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2名。专业教师队伍规模稳定,学历结构优良,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学院设立(大)药学专业,四年制,涵盖理、共、医三大门类,贯通药物发现、制剂和使用三大环节。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在校本科生余人。
药学专业介绍学制与学位
基本修业年限4年
理学学士学位
高考必选科目
化学、生物
课程设置
药学专业按照“学科交叉、国际视野、创新拔尖”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积极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开设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专业核心课和多元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为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
专业特色
药学是连接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涉及药物的合成、提取、作用机制、靶向递送以及新药研发等,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成果的标志。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以产出评价为中心,不断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学生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生源质量逐年提升,学院学风浓郁,学生考研率、就业率居全校前列。
毕业去向
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前景广阔。近三年来,半数以上本科毕业生继续升学深造,其中70%左右学生就读、、“双一流”高校(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事医学科学院等),非升学毕业生大多集中于医疗卫生单位、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所,专业契合度在各专业名列前茅,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师资力量■
王克威,博士,首席教授、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原任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新药靶标发现平台负责人。在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和美国惠氏制药公司留学工作17年,年回国。在Nature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新药发明专利7项。近5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科技部、等重大、重点项目8项。自年担任国际"FrontiersinNeuroscience"杂志编委,自年担任”药学学报”杂志编委和“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编委、德国“HandbookofExperimentalPharmacology"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山东药理学会理事、北京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组委。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国务院侨办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奖励。
■
孙勇,博士,教授,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年4月出生,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科技计划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医药分会会员,山东省药学会药剂学分会委员,青岛市药学会药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靶向和缓控释药物制剂。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1项国家重点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发表SCI论文35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项;年和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以来获得4项省级、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年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主持研发新药40余个,20余项获临床批件,10余项获生产批件。
■
娄红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活性天然产物研究和新药开发,开展了多酚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方研究;中国苔藓植物化学成分系统研究,对苔藓植物抗真菌、抗真菌耐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突破。已完成了近40种动植物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发现新结构化合物多个,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引用近20篇。已经获得新药证书的新药3项,获得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的新药5项,临床待批的新药4项,进行中的新药4项,申请中的专利9项。多次承担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课题、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山东省重点科研课题等多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新药研发课题多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
刘爱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获日本东北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年先后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及德克萨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年任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生物传感器团队负责人。年被引进到青岛大学工作,任生物传感技术研究所所长。年被授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年被授予美国SigmaXi科学研究协会杰出会员,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研究方向:药物分析;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
长期从事微生物表面展示、功能酶、抗体类似物的研究,在噬菌体展示、体外诊断试剂、生物燃料电池、生物元件的设计制备、生化分析与生物传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迄今,已在AdvancedMaterials,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JournalofMolecularBiology,AnalyticalChemistry,ChemicalCommunications,BiosensorsBioelectronic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或一作论文70多篇,论文被引用余次。受邀撰写英文合著4部,已在美国出版,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等10个项目。现担任ScientificReports、FrontiersinChemistryIAnalyticalChemistry、CurrentNanoscience等国际SCI期刊编委。
■
王威,博士,教授/主任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青岛大学生物资源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植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延边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草药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吉林省杰青和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吉林省专业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药研究工作,致力于基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治疗恶性肿瘤、基于*嘌呤氧化酶靶点治疗高尿酸血症、基于促炎性细胞因子靶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基于糖代谢异常分子机制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和基于TRP离子通道靶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省、市级课题38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2项,临床研究批件5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篇,参与编写著作8部。
■
姜国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医院和美国从事药理*理学研究及新药开发近二十年。从事基因重组蛋白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利用核技术研究新型特效中草药有效成份。
青岛大学本科招生
封面:孙雨萌
编辑:孙雨萌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