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采生物技术专业
TUhjnbcbe - 2021/6/8 15:11:00

昨天看了药学专业,今天教务君带你看看生物技术专业的风采吧!

01.

历史沿革|History

生物技术由年创办的生物化学专业发展而来,年正式更名为生物技术。年列入中南民族大学首批服务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年获湖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年获湖北省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建设生物育种实验班。年生物技术获湖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年生物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9%,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为63%,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集体奖、全国*建工作样板支部、湖北省先进基层*组织以及国家民委领*人才专家,民委和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等。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集体奖

湖北省先进基层*组织

02.

专业定位|Orientation

立足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注重产教融合,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理念,为国家尤其是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的从事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及管理等生物技术高层次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03.

特色优势|Advantage

根据民族院校生源的特点,立足学科前沿,以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价值引领,将思想*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促进专业课程与课程思*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德才兼备的科学素养。

因材施教,推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本专业的生源特点,学生一进入本专业就从生活、学习、科研、升学、就业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全方位给予学生帮扶和指导,建立师生守望机制。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17项;本科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4篇;申请或授权专利7项;学生的考研率维持在38%以上,尤其是生物育种实验班的考研率一直在60%以上。依托导师制,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的获奖证书(部分)

能力驱动,构建模块化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改革设计“三融入”(即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融入科研项目研究)式的“前沿导读+专题研讨+项目实训”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以“专业能力提升需求”、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以“湖北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内容,构建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模式。年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年《微生物学》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立项;年《微生物与资源环境》课程入选教育部的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近三年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项。

教学成果奖证书

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以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研平台为依托,深化协同育人模式,在本科生培养上加强*校、企校交流与合作,构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企业“送出请进”和产教融合,切实加强与生物相关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授,构建了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平台。毕业生赴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人才培养注重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学生赴不同基地开展认知实习

生物育种实验班分散进行的专业实习

同质培养,构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依托学院“好巴郎工作室”“生命之光科技文化节”以及“古丽·鼓励——生命教育大课堂”等平台,面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探索“非线性教育机制、触控式服务机制、点阵型管理机制”的实现途径。定期召集本专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学开展座谈会以及专业老师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帮扶和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促进了在读少数民族本科生的快速成长。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从这里起航,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

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召开学业帮扶座谈会

组织开展“植物·知物”志愿服务活动

04.

推进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Idea

坚持以本为本,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要求落实到目标达成的每一环节,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凝练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依托导师制,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实习实践为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坚持三全育人,加强课程体系的精细构建

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加强课程思*和批判性创新思维教育的融合。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教学团队或教学基层组织,改革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倾力打造各级各类一流本科课程,精细构建课程体系和平台。

坚持协同创新,助推培养模式的深度发展

继续强化校企、校际合作,深化协同育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新的培养机制,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提质换挡。

版权归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所有可转发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责任编辑:马周

排版:zhouxun

封面:liuyu

文案:教务处投稿邮箱:zzdy

mail.scuec.edu.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采生物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