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医学院,医学生;有态度,有质量,有情怀
校园
学术
新闻
原创
◆◆◆
或许你是科研萌新
或许你有些经验
但面对"科研"这件事
可能很多人还是
表面稳如狗,内心……
医学之路,离不开科研
当我们瑟瑟发抖时
身边却不乏一些“科研达人”
做出了瞩目的成就
发表各类论文
参与各种项目
发表SCI!!
(走向人生巅峰…)
Joy不禁发出一声
光羡慕是不够的
体贴本贴的Joy来咯
这篇推送的目的
就是为了拯救大家的头发
为大家的科研助力
记得认真看噢!把干货统统收好!
这是「念?廿」系列采访
第三篇?科研篇
我们邀请到三位学长
分享他们的科研经验
首先,让Joy带大家走近他们
陈伟中共预备*员17医院脊柱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颈椎病诊疗专家沈洪兴主任,医院进行科研学习。●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会议论文,目前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上交医工交叉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级科研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SCI封面论文,影响因子为15.分。●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上海交通大学福建校友奖、雅培奖学金医学创新类、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许子涵共青团员15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本科期间每学年均获A/B奖学金,获得奖学金,医学院首届“知行学者”荣誉称号,”及“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综述。参与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入选并参加加拿大科研项目。入围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帆启航”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及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论坛,进行中英文项目汇报并获奖。●本科期间在班级担任宣传委员,并曾加入医学院团委、医学院团学联宣传部,负责过团学联官方手袋、多项活动文创品和海报的设计工作。●本科期间积极参与包括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马拉松、垂直马拉松、爵士音乐节、五院/国妇婴/九院导医等大型赛事和日常志愿活动,总服务时间超小时。●现已被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项目录取。何欣恒
中共*员
16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本科生
●师从精准医学与药学专家张健教授,任级生医科班班长。
●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一作3篇,2篇第一作者SCI在投,累积影响因子59+。
●主导申请致远学者项目,?*项目,并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等多个本科生科研课题,在科研竞赛中获得上海市挑战杯特等奖,钱学森杯特等奖等奖项。
●多次荣获学业A类奖学金,曾获优秀团干部,校三好学生称号,获评唐立新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吕凤岐奖学金等。
●热衷学生服务,创办“生物医学科学学会”,曾任闵行学联记者团团长,交医常任学生代表等职务,获央视“记录东方——筑梦上海交大医学院”采访。
接下来,进入QA
“选择科研的理由是什么?”陈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选择了科研。许子涵:高中参加生物竞赛的经历让自己对如何发现和探究微观生命世界非常好奇和向往,进入大学后能够获得这样的宝贵机会自然是不想错过!以及到后来也逐渐发现,相比活泼可爱,舌灿莲花的各位,我可能更习惯于默默捣鼓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这就是宿命吧...何欣恒:我想我愿意周末都泡在实验室,首先还是一种扩宽人类知识边界的成就感,在研究中获得成果,用发表文章的方式促进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快乐的。作为交医的一员,一种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责任感,促使我在实验室更加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为生物医学打牢基础。最后是感觉到自己在无涯学海中的渺小,遇到问题而把它解决的过程可以给人带来快乐,虽然生有涯而知无涯,但感受到前进的欢喜是科研中很大的意义了。“在逐梦科研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陈伟:学到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事情看到想到第一时间就记下来,包括一些实验数据,记下来的同时还要多做备份,因为指不定哪一天包就丢了。许子涵:实验室距离学校很远,实验总是漫长和辛苦的,每篇文献的知识都新鲜而晦涩。所以如果自认为做出了对的选择,就需要学会坚持,保持热爱。何欣恒: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培养了自己认真钻研的能力。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可能比较容易走神,但是在实验室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变得可以定心下来,用一个下午或者一整天来只做一件事,效率也提高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比较大的任务。实验室培养了我在大学期间依然潜心学习的心境,认真做一件事的定力和坚持到底,勇于钻研的魄力。“你认为对于科研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陈伟:科研最重要的能力——实验规划的能力,包括时间、空间等等。一个好的实验规划能让你科研工作事半功倍。许子涵: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提前计划的习惯虽然可能不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但至少不会事倍功半。何欣恒:我认为定力和坚持是最重要的,科研是一个“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过程,而关键就是这样一个“守”的状态。只要你有着坚守的定力,那么总会学会你想要的东西,毕竟科研再难,实际上也是人做的,别人能够会做的,假以时日,我们必定也能学得会,有着一种笨拙的坚持,其实是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推荐《肖申克的救赎》了解一下)“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陈伟:数据丢失。曾经有过记录数据的笔记本电脑损坏,连同所有实验记录与数据消失……解决办法就是各种补实验,没日没夜的补。许子涵:最大的困难就是面对不确定性。符合课题的实验条件需要查询和摸索;或好或坏的实验结果都需要仔细谨慎地解读;一不小心你就可能面对从未有人踏足的全新方向。尝试习惯这种不确定性,保持谨慎而不盲目的心态,在吸取已有经验的同时放开手足去尝试,或许就是比较理想的应对方法。短短几句,说来容易实践难,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何欣恒:最大困难是时间不够,办法就是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并且尽量增加用于科研的时间。比如说首先精确计算每天用于学习的总时长,再将其进一步优化,也可以在每个小时做好规划,给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提升效率,还可以设置满足一定的学习时长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综合利用这些方法,目前来说我的学习时间还是比较够用的,也希望大家不要做ddl的人力追赶机器。听了三位学长分享的科研经验
Joy和大家一样收获满满
希望大家在科研路上共同努力!
受访丨陈伟许子涵何欣恒
采访丨李祺斐
排版丨李祺斐
责编丨陈敬润
?小医生Joy,与您共享医路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