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汕大医学院师资简介药学专业
TUhjnbcbe - 2021/6/5 15:46:00

SUMC

师资总览

药学专业拥有在岗教职工33人(包含聘用制实验员),其中专任教师28名,包括特聘兼职教授2名,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人。拥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5名,汕头市科技领*人才1名。本专业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药学专业学生。

教师团队简介

石刚刚,男,药理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药理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20余项。担任国际合作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会审评委;常年担任国家基金多处的一审专家。

长期从事冠状动脉受体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开发抗心肌缺血药物和潮汕地区中药的开发。发表学术论文多篇,80余篇被SCI收录。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4年获CCRF-国际德彪二等奖(奖励创新药物开发);6年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4年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分飞,男,博士,药理学教授。美国圣约瑟夫医疗中心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博士后,并被聘为该所客座副教授。现任广东省药理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和药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药学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及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广东省“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20多篇被SCI收录;获得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汕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担任JMolCellCardiol、FrontiersinPharmac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张艳美,女,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与治疗药物新机制的研究。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和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特色创新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团队项目等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6篇。参与《心脑血管药理学》及《药学服务技能与药师岗前培训教程》教材的编写。单强,男,药理学博士,汕头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药理学博士。-年在澳大利亚和美国攻读学位和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行动控制的神经机制、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至今已在JournalofNeuroscience和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20余篇(其中6篇是第一并通讯作者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因课题一项。承担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本科生《药理学》全英教学,开设硕士生实验选修课,参与博士生《高级药理学》课程教学。

陈一村,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编委,中国中药学会科技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自9年以来一直从事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和食品安全监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1)以中药药效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揭示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2)食品、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紧密围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开展危害因子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各类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分离和检测方法。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或省级药理学会议并作相关报告,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近3年来发表多篇文章,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

近三年来,主持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获得广东省科技厅资助的项目:潮汕地区耳草属植物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抗肿瘤活性研究(万),广东汇群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建设(50万),药食同源中药材的抗氧化功能评价和风险评估(50万)等等。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科技平台。

郑锦鸿,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化合物及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为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0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称号及汕头市“汕头之光”称号;4年度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7年获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在汕头大学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制作的《汕头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被届毕业生评为“最有帮助的教师”。

刘道*,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分别于瑞士ETH、比利时KULeuven和美国TexasAM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助理工作。为本科生讲授《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和《药用高分子材料》等课程。主要从事基于星形或刷状多肽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以及抗菌/抗肿瘤多肽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核心成员1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年获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名师”,年获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

罗文鸿,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年获美国罗德岛大学生物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环境化学分析实验室。~97年在美国卫生部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国家*理科学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长期从事体内内源性活性小分子的检测及病理生理功能研究,建立了多种药物及内源性活性分子的高效液相色谱或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共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其它省部级项目2项,并作为子课题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学术骨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承担药学本科专业《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已培养了多名硕、博士研究生。

*乃淇,男,博士,本科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6-09年期间于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MSc)、香港大学(精神科MedSc)完成硕士学位。-15年期间在香港大学化学系师事杨丹教授,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专攻化学生物学)。现任汕头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课题组科研工作围绕以下方向开展:(1)研发新型活性氧/活性氮(ROS/RNS)荧光探针,用于疾病模型中的定量分析与分子成像;(2)探索炎症、氧化应激在感染和代谢性疾病中所介导的致病机制;(3)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多组学等分析,明确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力关键分子特征;(4)研发抗炎、抗菌、抗感染相关的新型药物。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化学一区期刊论文6篇,包括:JournalofAmericanChemicalSociety(3篇,IF=14.)、ChemicalScience(1篇,IF=9.)。

凌凯,男,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于药物新剂型、纳米药物、纳米生物检测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与省市基金的资助,获得广东省粤东西北“扬帆计划”青年人才项目的资助。

吴卓敏,女,药理学博士,汕头大医院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用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优秀临床药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汕头大医院支撑项目科研专项、以及汕头大学医学院学科提升专项各一项。主要从事非编码基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研究,以及药物经济学在药物治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与临床紧密合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了解更多专业相关信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汕大医学院师资简介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