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学术十星参赛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
TUhjnbcbe - 2021/5/27 18:27:00

“学术十星”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学术规范审查办法

“学术十星”论文大赛,是我校本科生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论文比赛,肩负着引领我校学术思潮的重任。为进一步保证参赛论文的质量,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在共青团中国*法大学委员会以及中国*法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大赛组委会将在本届即第十九届“学术十星”论文大赛进行参赛论文检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术规范机制,现公布学术规范审查办法如下:

宗旨与原则

(一)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参赛论文质量。

(二)程序正当,证据充分,处理恰当。

(三)充分、切实保障参赛选手的合法权益。

(四)重点检查、处理参赛论文抄袭、剽窃行为。

(五)禁止以在校级及以上的比赛中(创新论坛、“挑战杯”等)获奖的作品和曾发表于校外刊物的作品重复参赛。

抄袭、剽窃等行为的界定

(一)照搬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原文,或者是对不同资料来源中的原文词句进行拼接且不注明来源。

(二)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而不申明其来源。具体表现为:总体剽窃,即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的抄袭;复述他人行文、变换措辞使用他人的论点和论证、呈示他人的思路等。

(三)转引但不予注明。

(四)捏造或篡改研究成果、调查数据或文献资料。

处理办法

(一)抄袭、剽窃情节轻微的(不超过论文全文的10%),根据抄袭、剽窃的性质,发还论文检测报告以供其修改、完善,以备参与答辩环节。

(二)抄袭、剽窃情节严重的(超过论文全文10%),可初步认定为抄袭、剽窃,但选手享有三日申诉期。经过申诉处理仍然认定为抄袭、剽窃的,取消参赛选手本次及今后“学术十星”论文大赛参赛资格。

认定机构及程序

(一)认定机构

1.“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组委会,制定参赛论文学术规范审查的工作办法,组建人工比对小组,整理并发还检测报告,组织专家委员会解决相关争议与复议事宜,公布进入答辩环节的最终名单。

2.校教务处负责利用本科生毕业论文检测系统对参赛论文涉嫌抄袭、剽窃的性质、数量等进行初步认定,对人工比对小组进行培训。

3.论文检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相关争议与复议事宜并做出最终认定。

(二)认定程序

1.初审环节结束后,由“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初审环节的40篇论文交至教务处进行第一轮检测并得出机测报告。

2.由人工比对小组进行第二轮检测,排除已申明来源且不是照搬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原文的文字、引用的法律法规、案例等,得出最终检测报告。

3.论文检测结束后,由“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组委会收集、整理检测报告并对参赛选手进行反馈。

4.反馈检测结果后,设立三日申诉期,在申诉期内由“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组委会收集整理申述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

5.论文答辩开始前,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涉嫌抄袭、剽窃并提请申诉处理的论文进行实质认定,在认定事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本办法做出认定和出面处理意见。

6.“学术十星”组委会在申诉处理结束后,公布最终进入答辩环节的论文名单。

7.共青团中国*法大学委员会负责对组委会以及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章程中关于论文检测的规定

第十六条参赛作品分为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须符合大赛的写作格式要求。在校级及以上的比赛(创新论坛、“挑战杯”等)获奖的作品和曾发表于校外刊物的作品不具有比赛资格;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如已获奖励,取消奖励。

如作者使用此类作品,须在原作品上作出实质性修改,并对修改内容作出解释与说明,连同原作品及修改后的作品一并交至组委会处;届时将由组委会联系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应方向的评审委员对修改内容进行认定(组委会享有对此认定的最终解释权)。

第十九条参赛选手须秉持诚实信用原则,杜绝抄袭剽窃。

第三十条初评环节结束后,将使用我校毕业生论文检测系统——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参赛论文进行检测并结合后期鉴定,形成检测报告,以判断论文是否涉及抄袭、剽窃。经检测确认为严重抄袭、剽窃者,取消论文作者本次及以后的“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的参赛资格。

参赛选手在报告公布后可在为期三日的申诉期内申请复核。由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对参赛论文是否涉及抄袭、剽窃等相关情况进行最终认定并作出答复。

通过检测的作品将进入答辩环节。

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

校团委及“学术十星”论文大赛组委会

法大学术更多信息尽在论衡辩论文化节学术十星论文大赛我们法大学术

海报:宣传部(风之痕)

推送、责编:王一超

中国*法大学学生会学术文化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术十星参赛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