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关于择校你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TUhjnbcbe - 2021/5/22 10:54:00
「本文目录」

1、考研的基本条件2、自我分析3、专硕、学硕和非全日制4、专业筛选

5、院校筛选6、搜集考研信息的重要渠道

1、考研的基本条件?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考研,请看一下你是否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C、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D、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注意:同等学历考生报考学术型硕士时,可能需要提供能够证明本人现阶段学术水平的代表成果,如获奖、专利、学术论文等。

补充知识:什么是同等学力?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学校有哪些要求?

同等学力指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专科学历生,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条件,但是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

报考专业应该与毕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一致,即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其他语种,但是该语种应该跟报考专业招生考试外语语种相同);

毕业后有在普通高校本科阶段、成人高考专升本阶段、自学考试本科阶段或其他本科学习阶段,修读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8门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并考试成绩合格,需提交由高校教务部门或省级自考办出具的成绩单。

同等学历考生报考学术型硕士时,可能需要提供能够证明本人现阶段学术水平的代表成果,如获奖、专利、学术论文等。

2、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实力、心态、成本。

一、实力

1)你的本科学校在哪一档?

一般考研院校的选择最好能比本科院校高一二档,过高的话失败风险会大很多。比如,如果你是二本,那可以选择双非一本或者一般的,北上广的和其他的院校可能风险就会加大了。如果你是一本,那可以选择好一点的,或者冲击一下一般的,以此类推。

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每年都有从二本考到顶级院校的人,但有个词叫幸存者偏差。很多鸡血告诉你“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但我还是理性地建议你如果你没有超乎寻常的毅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超强的学习能力,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就不要奢望那个人是你了。如果有,你可以忽略我说的,按照自己的来。

2)你为什么会来现在的学校?

有些同学高中成绩很好,高考失误所以去了一个一般的本科,大学期间成绩也一直不错,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都没有大问题。这种情况我觉得目标院校可以在1的基础上适当拔高。

有些同学如果不存在发挥失误这种情况,在大学期间也没有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那最好是参考1。这一条其实是你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个起码的判断,这个判断只能你自己去做,别人帮不了。

二、心态

1)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

有些同学天生胆子小,目标定高了容易陷入自我怀疑,那就可以选一个保守一点档次的学校;有些同学有冲劲,可以适当提高目标,但冲劲得有实力支撑,一定也要结合自己大学的学习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

2)你对目标院校的执着程度

有些同学对某个学校钟爱,高考就想去,去不了就遗憾,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也想去。但凡有这样的斗志,我觉得只要学习方法不出问题,按部就班,成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如果你对考研本身没有这么强的执着,没有毅力,那还是理性点好。

(3)成本

你的家庭状况和你能接受的成本。很多同学都有名校梦,甚至花两年三年在考研上,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付出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同学本身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好不容易说服父母让自己读研,那可能你最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还是选考上几率大点的学校。如果没有太多的顾虑,想好最坏的结果,能接受就去做。

3、学硕、专硕和非全日制的选择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区别一:学制长短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的学制一般在3年左右,而且这段时间内,学员要全天守在学校学习,还需要辞掉之前的工作。

非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学制时长一般在1-3年左右,与大家选择的招生院校相关。但并不需要学员一直在校学习,工作可照常进行。

区别二:授课方式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主要采用全日制的上课方式,所以比较适合那些没工作的人员,如上班族选择这种方式学习,恐怕是要丢失工作机会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方式主要有周末和集中两种面授班,其上课时间都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的,所以说学习与工作互不影响。

区别三:证书样本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选择该方式深造的人员,最终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与学位双证书。

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属于双证教育,只不过会标注“非全日制”的字样,但所享受的待遇与全日制研究生还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力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

从年(包括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读研教育网-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学硕和专硕

专业硕士以前就有,但都是分非脱产(周末上课)和脱产(全日制)两种,09年以前应届毕业生不能考,只有工作两年之后的人才可以考,不过09年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可以从学术硕士调剂到专业硕士。以前的专业硕士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也就是说你的学历还是本科学历。只是有个硕士的学位而已。如果单位要就研究生才能上的工作你就没法去,因为你没有学历证。09年国家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能考的专业硕士,有学历,也有学位,也就是所谓的双证。

全日制专业硕士即学术型硕士是和普通的硕士一起参加全国统考!只是考试科目不一而已,具体科目有什么不一样,请参看自己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必须提醒的是,专业硕士毕业后和学术性拿到的毕业证书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学位的话,请注意了,不是“专业硕士”这四个字眼!而是分类的,专业硕士是个统称。它包括“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等。所以根据你的专业,拿到的学位就是相对应的。比方说你是“结构工程”的专业硕士,那么你拿到的学位上面的字眼就是“工程硕士”。你是建筑学的专业硕士,那你拿到的就是“建筑学硕士”!不是“专业硕士”字眼!!特此提醒!学术性的话,学位证书就是“工学硕士”等等!从学制来说,专业硕士一般只要求2年即可毕业,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重视操作能力;而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年。

专硕和学术型硕士(科学型硕士),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

在校期间有四点区别的是:

1、三助申请的岗位有区别,专硕的比较少;

2、专硕研二要外出实习半年至一年(每个学校视自己情况而定)。这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如果导师有项目就不要出去了,可以跟着导师做);

3、毕业论文,专硕既可以做学术型的论文,也可以做工程实例型的;

4、专硕不能直博,考博正常。

至于就业,通过最新的统计资料来看,拥有双导师制(除了拥有与学硕相同的学术导师之外,专硕的学生还拥有一名校外的在社会上颇具实力的专业性的实习导师,很多时候通过实习导师的帮助,专硕的学生通常能够获得较多的推荐的实习机会以及在找工作的时候也能得到实习导师的很多帮助)的专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好于学硕的毕业生,因为与学硕的毕业生相比,专硕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实习机会以及专业能力会更加侧重。

总结:对于工科类的来说,外出的实习不乏为一件好事情。但最后还要靠自己的考虑,和导师的态度!

以前和以后的招生区别:

1、09年,是一条线,大家一起复试,将录取的人定下来后,再将排名靠后的人安排成专业硕士

2、10年及其以后。分两条线,分别招收!根据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专硕的报考情况由初始的较为冷清已经发展为愈加的火爆,尤以MPAcc(会计专硕)为甚。

其他事项说明:

1、专业硕士是个统称,除去以前非全日制,非脱产的来说还有一部分,也是有双证的,社会认可度也比较高的。比如:法硕,MBA,MPAcc,MAud等,这些都是专业硕士。

2、09年的添加的很多新的方向的专业硕士。一般情况下的学费都是以上,有A和B类奖学金之分。但是随着年学硕也收费的*策出台以后,学硕和专硕以后一样都是自费的方式。

3、今年开始国家按照*策会转变专硕和学术性的比例,未来的趋势是专硕将占据研究生招生比例的重中之重,所以10年开始就已经有保研保成专业硕士的了。

4、每个学校的奖学金*策不同,其他学校其实没有什么三助岗位,只要研究生,就每人每年有的助学金。

总结:名校的专业硕士还是很值得读的。借着这个牌子还是很好的。其次,要自己多学东西,提高能力。毕竟社会上是靠能力吃饭。

4、专业筛选

(1)从分值上来讲,考研初试可以分为总分分的专业,和总分分的专业;

总分分的专业有7个,分别是:会计专硕(MPACC)、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图书情报。(这个是管理类联考的7个专业)

注意??:这七个专业的考试科目是外国语、管理类管理联考综合能力。「不单独」考数学(但是管综里面有75分的分值涉及到数学的知识)、也没有*治(*治会在复试考察)。注意??:管理类联考不等于管理学,管理学的专业是可能单独考数学的,但是管理类联考的7个专业不单独考谁学,这个大家看一下招生简章就知道了。

总分分的专业,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考数学的专业。主要是经济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类。

·第二类:不考数学的专业。主要是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事学、艺术学。

(2)从科目上来讲,考研又可以分为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

A、统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英语、*治这三个公共课,还有一些统考专业课,如: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管理联考综合能力,历史学基础、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等。

补充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思想*治理论、英语一二俄日、数学一二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以上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所以如果你考的专业使用的专业课也是统考科目,其实可以先复习起来,因为每一个学校考的都一样,后期根据复习情况选择学校就可以。

B、非统考科目:主要是专业课自主命题,除了统考专业课之外,其他的专业课都是学校自主命题,也就是,同样的一个专业,你报考不同的学校,就会涉及到不同的考试科目。后面我们会说自命题专业课怎么办。

根据考试科目我们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要不要考数学?

数学好:选择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理学、工学类专业。这一类专业,毕业后薪资高,待遇好。数学大佬们,请考吧!

数学差:请选择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类。

具体这些大类下可以考什么专业,请戳研招网网址,查询硕士专业目录,选择大类后,你能搜出所有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并可以直接查询到这些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拟招生人数,和考试科目。(是不是很节省时间)。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直达:硕士专业目录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第二个问题:要不要考*治?

能考:除7个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

不考:只有7个专业初试不涉及考研*治,分别是会计专硕(MPACC)、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图书情报。

(3)第三个问题:英语怎么样?

考研所有的专业都要考外语,这里只能看你向报考的专业是不是强需要英语的学科,具体表现为:

报考的专业有没有语言的要求:多数招生单位的翻译硕士的初试科目是:①思想*治理论②翻译硕士英语③英语翻译基础④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英语一或英语二。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建议避开这类专业。

报考的专业是不是强需要英语的学科:比如复试时英语口语占比较大,如果考生英语口语不是很好,在复试时就会比较吃力。

报考专业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通常英语一的难度比英语二稍微高一些,所以也可以通过招生简章看自己想报考的专业考察英语几,大多数情况下,学硕会考英语一,专硕会考英语二。

除了个别专业外,绝大多数专业都要考英语的,除非你选的是日语、俄语。所以英语在考研中很重要,如果想考好一点的学校,英语一目标75+,英语二80+。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你就可以大体的筛选出你要考的专业大类了,是不是虽然选择少了,但是突然清晰了很多?然后你就可以在这些专业大类当中,结合几个意向院校的招生人数,去圈定几个专业。当然,除了自身实力之外,择专业还要考虑到个人兴趣,因为考研是一个换专业的机会,如果你对本科专业不是很感兴趣,那就可以跨专业考研。你可以想一下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也可以在大学期间去试着旁听一下其他专业的课堂,更应该考虑一下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

5、考研择校?

考研择校和择专业是准备考研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大多数同学备考都要投入一年的时间成本,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试问人生中有多少个一年?考研择校应该在客观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尊重规律的同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前期若择校错误,相当于用一年的时间追一个不爱你的人,投入产出比较小。可能你现在已经有了想考的专业,没关系,也可以看一下我所说的选专业影响因素,如果方向错了可以及时修正,如果方向对了,在复习的时候也会更加坚定。

先来说考研择校,考研择校你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择校你必须知道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