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次相遇。
众所周知,在论文撰写完成后,只有通过适当的润色修改,才能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提高论文质量。那么本期,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如何进行论文润色吧!
大处着眼:对论文“意”的润色
01
改正观点
1.立足整体,检查分支观点是否能够推出核心观点。
2.对照事实论据,检查核心观点和分支观点是否具备足够的科学性。
3.及时对不科学的、有失偏颇的观点进行修正。
02
完善立意
立意是一篇论文在研究及思维逻辑大方向上的定位,需要若干观点及细节语言来支撑。因此,我们需要在润色的过程中立足整体篇幅,反复感受其传达的内涵,并及时修改或删除不积极、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的立意。
03
增删素材
1.对于论述不详实的部分应补充素材。
首先,对于论文中叙述过多的部分,我们应尽量精简叙述语言,将研究方案和意图叙述清楚即可;其次,对于论文中论据过少的部分,我们应再增添有说服力的、能够在该论证步骤中发挥作用的论据,并注意其与其他论据之间等关系。
2.对过多的素材进行挑选删减。
我们可以按照与观点关联度的强弱来判断素材的重要性,决定取舍顺序。过多的素材会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显得很松散,逻辑性也会随之减弱,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定量的精简,删除或替换不符合事实的、缺乏科学性的,以及无法论证观点的素材。
小处落实:对论文“言”的润色
01
字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可能因为笔误而犯一些基础性错误。因此,在论文润色的过程中,我们最好先检查文章有无错别字、添字、漏字、倒字等等,彻底排除文字性错误,以免因非技术性错误而影响期刊投稿和校内审阅,这也是学术严谨性的体现。
02
词
1.检查含义,词语的选用是否恰当准确。
论文中词语的不恰当使用首先体现在对专业术语的选取上。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身学科领域内对该术语的定义和命名,思考自身论文选取的专业术语是否是其中最科学、命名和定义最准确的一个,如果不是,则应该及时作出调整。
除此之外,词语的不恰当使用还有可能出现在科技论文中对测量单位、符号以及特殊标志的选取上。与人文社科类论文不同,科技类论文涉及到的数值和测量单位较多,虽然小概率会出现意义连接上的参差,但很有可能出现测量单位使用不当、符号搭配不符合科学常理等问题。因此,我们也需要将目光放置于这些单位,及时调整不恰当的部分。
2.检查用法,词语的选用是否规范得体。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词语的搭配是否规范并符合语法。无论是中文论文还是外文论文,语法都是对阅读通顺最基础的保障,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在检查词语搭配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难以敲定的搭配,我们不要仅根据自身常识判断,更要查找词典以确定正确答案。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词语的运用是否得体并符合语境。在过滤掉词语的搭配错误后,我们应该对词语的应用功能进行检测,根据含义判断其是否适用于上下文语境,是否与特定语境中各要素的设定相匹配。
3.检查色彩义,词语的选用是否客观严密。
?情感色彩
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中,我们虽然提醒自己应时刻保持客观立场进行研究和阐述,但难免会不经意地在一些细节部分流露出个人情感。因此,在润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检测出并排除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特征明显的褒义词或贬义词,并用中性词来进行调换。
?语体色彩
广泛而言,词语的语体色彩可以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口头语的特点是自然通俗,适用于日常交谈或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通常出现在论文直接引用的素材中(例如访谈记录、调查问卷、文学作品)。书面语则适用于理论性强的文章。
细致划分的话,书面语还可以分为公文语体(规范庄重)、科技语体(严密细致)和*论语体(逻辑性强)。我们应该根据论文的不同类型来选择特定语体的词语。
?形象色彩
我们可以根据论文内容和语篇语境,选择一些形象感更强的词语来进行替换。
03
句
1.句子表达是否通顺。
首先,检查句子的成分是否残缺。成分残缺最有可能导致读者在理解上的障碍,尤其是主语、谓语、宾语的残缺,还包括定语和状语的遗漏。前者是基础性语法错误,后者则可能导致句义传达模糊的问题。因此在润色中,我们需要以表达的清晰、准确为标准,将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其次,检查句子成分的次序是否颠倒。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习惯用倒装的方式来说话,但在学术论文的撰写和润色中,我们需要注重那些口语化现象,将无意间倒装的成分按照语法规范调换回来。
2.句子表达是否严谨。
第一,检查句子的思维逻辑是否严密合理。
第二,检查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
第三,检查句子重点词汇的选取和搭配是否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3.句子表达是否自然。
关于该部分的检验,我们不仅要考虑单句内细节的处理是否准确,还要考虑句子之间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只有将句子个体及其之间的细节处理好,整篇论文的表达才会更加自然。
4.句子表达是否简洁。
在不破坏句义表达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应该去除赘述的成分,使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更加简练。
04
段
1.检查段落的顺序安排。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论文分支观点与核心观点关联的密切程度来检查段落顺序安排是否恰当,将关联度高的分支观点的段落提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调整各分支观点下不同论证环节与论证步骤之间的顺序,对于不同的论证方法,我们也需要采取对应的段落顺序安排。总而言之,对段落顺序的调整应该以表达清晰、说服有力为最终目标。
2.检查段落的详略安排。
与核心观点联系紧密的、对论证核心观点作用突出的段落部分应该详写,与核心观点联系较弱的、对论证核心观点作用较不明显的段落部分应该略写,与核心观点无关的、对论证核心观点无作用的段落部分则应该删除。
3.检查段落的衔接过渡。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通顺,不通顺则立即调整。在此基础上,对照段落之间具体的逻辑关系,检查过渡词句是否明确简洁、是否符合段落之间含义的顺承与转换。
基础规范:对论文格式的润色
首先,检查论文整体内容的排版是否清晰明确;第二,检查论文论述过程的撰写语言是否严谨庄重;第三,检查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格式是否符合标准;第四,检查数据、公式及图表的格式是否规范。
通用的润色方法
01
推敲法
“推敲法”即将元认知思维融入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边读边写,边思考边写,当发现不恰当的地方时及时修改,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写作效率,但会大大节省论文后期润色的时间和精力。
02
诵读法
“诵读法”即一边诵读一边修改,发现语义不通、表达不顺、衔接不当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这种方法很适合处理文章基础性的细节,包括书写错误、词语搭配不当、语法不规范、句子成分残缺等等。
03
沉淀法
“沉淀法”即在完成论文后,将其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再重新审视,发现问题并修改。这种方法实则是让我们跳出了当前的思维圈,采取一种更客观、独特的视角进行审视。除此之外,在论文沉淀时间内,通过阅读更多专业文献、调查更多事实现况、研究更多相关问题,我们的思维和知识水准将会更高,也利于站在更专业的角度对自身文章进行润色。
04
借助外来力量
1.借助实用的论文润色软件。
目前有许多论文润色软件,功能强大且实用,在润色长篇幅文章为我们节省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在此,为大家列举以下几种软件,并且客观分析其优劣势。
?举例
→易改
→Ginger
→StyleWriter
→Grammerly
→WhiteSmoke
→LanguageTool
→Hemingway
?优势
→准确度高,检测识别功能强大
→便捷性强,大部分软件易上手,操作简单
→部分软件支持多种语言的检测
→可提供用词、短语、可读性等方面的修改意见
?劣势
→对某些语法或词汇过于敏感,可能误检原本正确的内容
→推荐的替换词汇或语句不一定准确且符合语境
→部分软件需要付费使用,价格较高
→部分软件只有英文版,英文水平较低的研究者使用不太方便
→有些免费版本的软件准确性不高,且不支持移动硬盘
2.寻求导师或亲友的意见。
我们可以寻找有相关论文发表经验的学长学姐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求他们针对自身论文提供润色意见。提供帮助的学长、学姐及导师与自身的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专业程度更高,且更明白类似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格式,因此给出的建议也是极有价值的。
3.求助论文润色机构。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专业的论文润色机构。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辅助选择。
首先,检验机构的业务能力是否合格。要在尽可能多的润色机构中进行对比,选出最适合自身研究领域的、润色质量最好的一个。提前与润色机构沟通,看对方是否有能力或实力(包括语言功底和专业性科研知识储备)来润色自身论文。
其次,检验机构公司是否正规。这一点主要有两个检验标准:第一,能否提供正规发票和论文润色证明;第二,能否对论文采取严谨的保密措施。如果不满足其中之一,则排除并检验下一家机构。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的干货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们,那我们下期再见!
文末说正事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