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研途师说刘生良我指导研究生的几点做法
TUhjnbcbe - 2021/5/11 11:59:00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育人有道培养有方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进行科研训练。“为学尚德,育人有道”,随着科学知识的猛增,社会生活内容日渐丰富,新事物每时每刻都在撞击着研究生的心灵,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会意识到,育人之道贵在随时、随人、随事而变,深入了解研究生需求的变化,帮助研究生明辨是非,沿着正确的科研和人生道路成长。

我指导研究生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作者简介刘生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是本校文学院一名普通教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又从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有7届42名全日制硕士生(古代文学专业每届都有,共25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4届11名,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专业1届4名,全日制教育硕士1届2名)和9名高校教师及17名在职教育硕士毕业,目前还有3届共16名全日制硕士生(古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个专业),5名博士生(古代文学和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两个专业)及5名在职教育硕士正在攻读学位,另外还有2名在研博士后(古代文学专业)。这些年来,与搞好本科教学同步,我在研究生指导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把这方面的情况略作总结,以便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在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下,我愿在此主要以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谈谈自己10年来指导研究生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既与大家分享,也请批评教正。

10年来,我在硕士研究生指导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了解掌握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从第一届开始,每届研究生见面后,我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每人手写一份较详实的自传。这些自传我都一直保存着。通过他们所写的自传,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学业背景、知识体系、个性爱好和研究兴趣等,同时也可以看出其汉字书写状况、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功底水平等方面的大致情况。接着再通过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学期论文等(我每学年第一学期就给研究生上方向课或其他课),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每个同学的专业基础、读书积累程度和思维能力等。这样就能做到对每个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级我带了5位古代文学硕士生,全是农村孩子,家境都不太好,其中一位男生从河南大学应届考来,入学成绩为本专业第一名,在本科阶段阅读了大量书籍,尤其爱好老庄道家的著作,还爱好音乐,能演奏多种乐器,我就建议他以《庄子》为主研方向,围绕主研方向搞好专业学习,对相关典籍进行深入研读,还让他保持并在适当场合发挥其艺术特长,以活跃生活;有两位女生是本院保送生,本科所学专业却分别是文秘和对外汉语,一个幽默开朗,一个娴淑文静,我建议她们强化文学功底,多阅读分析一些文学作品,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再阅读几本有代表性的文论、美学著作,相互合作,互帮互学;还有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来自省属地方院校,虽是中文科班出身,但基本功还不是太好,我建议他们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加强基本功训练,由于那位男生还是个生活特困生,本科、研究生学费全靠借贷,我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接济外,还帮其在继续教育学院揽一些作业批改、阅卷之类的活儿,以解决生活费用问题,更鼓励他自强不息,下更大的气力奋力赶上。最后这5位同学都很好地完成了学业,毕业论文因名额所限,有2人被评为优秀,实际上其他3人的也都达到或接近优秀水平。毕业后他们的工作都干得较出色,那位特困生在生活基本安定后还于去年考取了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生。

又如级我带的3位古代文学研究生,一个是中师毕业,在中学任教已有11年教龄,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文凭,但没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一个本科毕业于本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后在内蒙古某旗中学任教2年;一个从地方师院应届考来,年龄只有20岁,智力较好,但基础较差,甚至不知论文怎么做,最初交来的课程论文信笔胡写,打回去后又杂抄乱凑以充数。面对这种情况,我向他们推荐了本院几位课讲得最好的老师,让他们抽空去旁听学习,在课堂上具体感受文学的魅力和名师的风采,接受诗性智慧、科学思维、专业素养和讲授艺术的熏陶与启导,以弥补各自的欠缺和不足,使其学业基础得以加强和提升;同时在不断引导他们研习专业典籍的过程中,加强作品细读、赏析、探究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并根据3人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有效的指导,最终他们的毕业论文都达到优秀档次,成绩喜人。

再如我去年招收的两位古代文学博士生,一个是我门下应届毕业的硕士,我自然而然地让她接着硕士阶段继续有计划按步骤地往下深入研究;另一个是毕业于首都师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基础较好,又爱好并熟悉出土文献,根据其特长和兴趣,并尊重其意愿,让她在修完学分的同时,着力进行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相关疑难问题研究。

对每届研究生(包括所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和语文教育硕士在内)的培养,我都是既按照学科点制定的培养方案有统一要求,又在了解掌握学情基础上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尽相同的具体指导,觉得这样效果较好,10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着力抓好原典文献的通读和文本的研究

对于文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原典文献的通读和文本的研究至关重要。必须让学生读研期间扎扎实实地通读若干部经典文献,熟悉文本,弄懂训释,理解内涵,积累资料,不能玩“空手道”。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和每一届研究生见面后,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份阅读书目,以较权威的或有代表性的原典注本为主,辅以水平较高的研究著作。在一些重点专书的导读中,我对原典通读和文本研究都有具体的指导。比如《诗经》,我本想让学生以通读陈奂《诗毛氏传疏》为主,参以朱熹《诗集传》和陈子展《诗经直解》等,但由于“陈疏”影印本没标点断句,对现在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说阅读难度很大,于是调整为以通读《诗经直解》为主,参以“陈疏”“朱传”;对于《楚辞》,我让学生通读洪兴祖《楚辞补注》,参以朱熹《楚辞集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及马茂元主编的《楚辞注释》等;对于《庄子》,我让学生通读方勇《庄子诠评》,参以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和郭庆藩《庄子集释》;对于《左传》,我让学生通读杨伯峻的《春秋左传住》,辅以童书业、张高评的研究著作,对于《史记》,我让学生通读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辅以重要研究著作。

对每部经典的通读,我都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定期地汇报读书进展及有关情况,读完后将资料作以分类整理,并撰写出读书报告或论文。

我一向把原典通读和文本研究作为学生读研期间尤其是前两学年的主要学习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觉得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学点东西,学得扎实,学有所获,也能较好地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并为以后的治学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其终生受益。实践也证明这是很有成效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我带的级一位硕士生,回族,来自青海,入学时基础并不多好,但他在我的指导下一部一部地通读原典,钻研文本,用心细读,肯下苦功,进步相当明显。他感到读书时一遍看过往往印象不深,看了后边忘了前边,也理不清头绪,难以贯通和理解,为了加强记忆和理解,他看一段,抄一段,边读边抄,把《诗经》《左传》等大部头的经典都完整地抄了一遍,同时加以批注和按语。就这样扎扎实实地一直读下来,基础越来越厚实,研究功力也一步步提高,交来的课程论文一篇比一篇好,越来越细致充实,颇有心得和见解,毕业论文也获得优秀成绩,而且还应届考上了博士生。报考时为了保险,他选报并被录取为少数民族骨干博士生,但其实际考试成绩并不比汉族考生差。历届其他古代文学研究生,也都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地通读原典研究文本,学得比较实在,有较大长进和提高。

三以传授研究方法为重心努力上好研究生专业课

研究生课程自然不同于本科生课程,就专业课而言,不能是本科生课程的压缩版或增删版,必须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符合研究生的特点,适应研究生的需要,这就要着眼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研究方法的传授和启导。

古代文学研究生的专业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在教学过程中,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讲解当然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无疑是学习方法尤其是研究方法的示范、引导和传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掌握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执一应万。

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对研究生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0年来,我先后为至级在职教育硕士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题,为级高校教师和级以来的古代文学硕士生讲授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为级以来的现代文学等(前几年包括文艺学,后几年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硕士生讲授中国文学研究通论(与人合上),为级以来的古代文学博士生讲授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学,为级以来除美学等个别专业外的全院硕士生讲授十三经导读中的《诗经》导读,为新开设的分别自和年招生的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硕士、博士生讲授中国文体学、文学教育学,为级以来的古代文学博士生讲授中国文学研究通论(与人合上)等必修课,还要为自己所带的历届古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硕博生讲授诸如诗经楚辞研究、汉魏六朝诗赋研究、历史散文研究、诸子散文研究、中学语文教材解析、中国古代文体研究、先秦汉魏六朝韵文散文及专书专家研究、各体文学作品鉴赏写作及教学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级以前每届每专业4门选修课,以后减为2门),一直承担着较繁重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尤其是近年来愈加繁重。

这么多的研究生专业课,显然比本科生课难上得多,我从来没有随便应付过,大都写有讲义或制作了专门的课件,多是以自己写过的论文为主分为若干个专题,每次上课都是以一两个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即是从未讲过的新开专业课,也有讲授纲要和较详细的备课记录,其中部分内容自己讲不了,如文体研究专业选修课中的诗词曲赋创作,我还通过私人关系让学生到西北大学去听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少照本宣科,总是想方设法努力把课上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有研究性,而且大多是结合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重在研究方法的引导、示范和传授,诸如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获取资料,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从什么角度切入进行考察,应采用怎样的思维方式,如何梳理头绪、提炼要点、形诸文字等,连带的,也讲一些行文的格式规范,以期对研究生有所启发,使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如先秦汉魏六朝文学研究这门方向课,在讲授神话专题时,我简要讲了一些神话理论和研究信息,接着以《夸父逐日》为例进行示范解读,然后以某学者的《精卫神话新解》作为特殊案例,让学生就该文所提出的“精卫鸟不是一个英勇的形象,而是一个愚蠢的形象”这一新观点能否成立展开讨论,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我暂不表态,让他们每个人课后当即就此写一篇随感式的学习笔记,随后我在适当时候再作以总结,归纳出神话解读和研究的基本原则,强调指出神话研读不宜用理性思维、科学思维而要用神话思维即原始思维,应着力发掘其精神资源和艺术资源这一点,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一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讲授《诗经》《楚辞》时,我也是先简要讲了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进展,然后着重进行作品解读和疑难问题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论文,把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教给学生,并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参考文献。

讲授《左传》《史记》时,除了必要的知识辨证、心得传授和经典篇章的艺术赏析探究外,我还针对当前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研究的僵化模式进行剖析批判,鼓励同学们不要为教科书所囿,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讲授《孟子》《庄子》时,我更是以自己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为例,着重讲述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应是更为具体集中、现身说法的案例引导和研法教学。

当然有些课程还是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但其间也要贯穿学法的主线。如中国文体学,我在引导学生明确其发展概况,了解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把主要力量用在了《文选序》《诗品序》特别是《文心雕龙》文体论篇章等学生较难读懂的文献文本的讲授和研习上,在讲清内容的同时也做些学法的指点。

有些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某些经典的研究史,自然以知识为主,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觉得这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进步是有意义的,甚至还要更直接更有用一些,但与此同时也要不时总结、提示和评点前人的治学方法,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由于我给研究生上课对研究方法的传授相当重视,以方法传授为重心和主导,加之非常投入,不辞辛劳,尽其所能,毫无保留,因此得到了历届各类研究生的认可和好评。同学们普遍反映听完课后既拓宽拓深了知识领域和视野,更学得了“授人以渔”的研习方法,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很有实效。

四重视作业的批改、讲评和毕业的论文指导与批改

研究生平时的作业,一般以课程或学期为段落,以单篇论文为主要形式,这既是考查学习情况、检验学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基本依据,更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交流渠道和培养途径。10年来,我一直对此十分重视,凡研究生交来的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作业,都精批细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

刘老师:

您好!

非常感谢您修改论文如此详细。我拿到您修改的文章和我原来的底稿详细对照后,发现我写的文章竟然有如此多的纰漏,我深感自己在学问上有许多不足,还要抓紧学习,而您却能如此详细的修改,我深感敬佩。您对学术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认真负责态度在这一笔一笔的添改中体现了出来,我非常感谢。在此,我对您的严谨和负责表示我由衷的敬意。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他在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课堂笔记,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补充了许多错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都修改过了,鲁迅看了后很震惊,震惊于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如此负责。我拿到您修改的论文后,我也很震惊,为您如此详细的添改文章。我工作十几年,我没有如此详细地改过学生的作文,这里面有我对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问题。从您多次给我修改作业中,体现出来的严谨和负责,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平等对待,以及这严谨、负责和平等对待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正直做人的原则,令我深受感动。说实话,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等师范再到大学,给我印象深刻、让我能久久忆念的老师寥寥可数。我一路走到今天,主要靠我个人的一步步奋斗,特别是参加工作之后,是无师自学,您是到目前为止对我学习指导最到位也最认真负责的老师,我会永远记住您对我的指导,就像鲁迅记住藤野先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的为人、为学的风范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您的视力不好,希望不要过分劳累,多保重身体。顺致合家欢乐,工作顺利!

学生:张进科

年1月24日

每次作业批改之后,我还把同学们召集起来进行讲评,对每篇论文的优缺点尤其是存在的问题,都一一指出,谈清说透。这样可以使每个同学明白自己的成绩和不足,知道努力的方向,以便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进取,对他们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在讲评时,我还注意抓两头带中间,使优不骄差不馁。尤其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其问题既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又热诚鼓励其奋发上进。从第一届起,有好多届都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次作业最差的同学,下一次就赶上来了,有时还成为最好的。经我批改过的论文,同学们再修改完善,后来大都发表了。10年来,所带研究生中经我批改和指导而公开发表的论文已逾百篇。

毕业论文即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最终成果,也是研究生培养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当然格外重视。

从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注意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把毕业论文选题和平时的读书、课程论文结合起来,鼓励自选论题,早做考虑。实在没找到合适选题的,我才根据情况推荐题目供其参考和选择。开题之前,我就同学们初步确定的题目多次交换意见,又集中讨论一次,才和其他老师的研究生一起举行开题报告会。

在写作过程中,不时为其答疑解难,进行指导。论文初稿交来后,我和平时作业一样仔细作以批改,这在每个同学的“致谢”中都有如实反映。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从题目、结构、材料、语句到标点符号、格式规范,都一一订正,毫不马虎”(级硕士生艾红红);“连半个字符的空格也不放过”(级硕士生崔金静);“看到连一个不符合规范的中文或英文状态下的标点符号他都用红笔标识出来”(级硕士生罗佩);“每页都改成了花脸”(级硕士生王崇任);“极有耐心,极显爱意”(级高校教师周显峰)等等。学生按我的批改作了修订后,我还要从大的方面和某些细微之处对诸如摘要、引言、大小标题、结语等关键部位及补充的内容再批改1-2次,推敲斟酌,严格把关。这样做,能较好地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利于培养严谨的学风,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品格修养也有好处。

以往7届我指导的毕业论文,大多令人满意,尤其是、、级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都达到或接近优秀水平。级王崇任、贾鑫、卓雅,级龚思、姚艾等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写到10万字左右,特别是龚思同学写到16万字,质量较高,得到答辩委员的一致好评。级高校教师刘桂荣关于《天问》研究的毕业论文,篇幅较长,质量上乘,在答辩时颇受好评,毕业后将其进一步增加、扩充成专著,出版后评上了副教授。我校从年开始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评选校级优秀学位论文,6年来,我所带的研究生先后有胡玲、贾鑫、王崇任、罗佩、张进科、丁欣、周凤娟、龚思、姚艾共9位同学获得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级教育硕士张丽娟的毕业论文《论〈说文解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还于年荣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专业优秀学位论文奖。

另外,还有吴洁、陈秋兰、贾鑫、王丽、丁欣、周凤娟、王小利7人获得我校优秀研究生奖或优秀教育硕士奖,郗希娟、*子2人获得我校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其中郗希娟还荣获陕西省优秀研究生干部奖;还有康庄、刘丽华、王强、卓雅、王崇任、陈永娥、马志林、姚艾8人先后考上了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五带领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以开阔眼界转益多师

为了使研究生扩大眼界,转益多师,我除了平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去本院其他导师那里旁听学习外,还不嫌麻烦,经常带他们外出参加学术会议。

从年开始,我主要根据研究生撰写拟提交的论文(本地会议例外),先后13次带领35人次分别去包头、南充、*冈、杭州、成都、合阳、石家庄、漳州、湛江、西峡、上海及西安本地参加楚辞、诗经、庄子、先秦文学、语文教育方面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让他们聆听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学习其研究成果,并在会上宣讲自己的论文,接受批评指导。

同学们提交的论文,大都得到与会学者的肯定,尤其像吴洁、康庄、刘丽华、谭曜岐、陈秋兰、胡玲、崔金静、卓雅、张进科、马志林、姚艾、张二雄等同学的论文,还受到褒奖和表扬,这些论文后来都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得以发表,这就使同学们在收获学术熏陶、开阔学术视野的同时还收获了研究成果得到学界接纳认可的喜悦。更重要的,会议期间在我的引荐下,使他们认识和拜见了很多学界名家和师长,借机交谈并请教,受惠多多,而且会后还能继续联系,从而转益多师。这对研究生的培养非常有益。研究生对此也非常满意,觉得收获很大。

一直以来,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上都有访学的考虑和经费,20多年前,我读硕期间曾到南京、北京专程访学,但收效甚微:老远跑去,想拜访某些专家,偏偏有的外出不在家;就是在家的,因上课、开会等,也难得一见;好不容易见了,老师都很忙,也不便多打扰,谈不了多大一会儿,请教不了多少问题。那时硕士生不多,放在今天要是全都去访学,就更加困难或许无人也无法接待了。而那次访学的终点是到湖南汨罗参加全国楚辞年会,在会上却很容易得拜识了汤炳正、姜书阁、魏际昌、褚斌杰、詹福瑞、赵逵夫、刘毓庆、毛庆、徐志啸、周建忠等一大批来自各地的楚辞学和先秦文学专家与新秀,聆听了他们的高见和教诲,会上会下交流请教的机会较多,各位学者也有时间和耐心接受咨询,回答疑问,况且此次建立了联系,以后必要时还可以随时请教,从而使我满载而归。两相比较,悬殊甚大,可见参加学术会议比专程访学不知要好多少倍。

由此我深切体会到,参加学术会议就是最有效最理想的访学,其意义还超出访学。所以我招研究生后,有机会就带他们参会,不怕麻烦辛苦。我还建议研究生院以后鼓励硕士生、博士生把访学经费用在参加学术会议上。当然,我本希望所带的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都能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但由于有的同学没写出论文,或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如愿,这在以后还得再想办法做得圆满一些。

以上做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觉得是较有成效的。而要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在我看来,最根本的还在于作为导师的良心和责任感。

我一向认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担任导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敢懈怠,以上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应该的。而且我还做得很不够,颇有不足。这主要在于自己的学识和水平有限,就我主要从事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而言,先秦文学我还有些研究,较有底气,两汉文学就有所欠缺,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更加欠缺,呈阶梯性降幂排列,遇到我欠缺的内容,指导起研究生来就显得力不从心;而课程与教学论、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这两个专业,我都是服从院上工作需要,勉为其难指导研究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认真细心,但往往是和学生一起研习,还需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还有,极个别高校教师做事不认真,其学位论文我批改得很细,但他就是不好好改,再三批评都不大顶用,最终论文质量我不大满意,又无能为力;虽反复强调学风问题,严厉禁止不端行为,但仍有极个别学生(主要是在职学员)学位论文初检超标。对此,我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再接再厉,争取把研究生指导工作做得更好。

编辑:苏帆

审核:钟振林、郑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研途师说刘生良我指导研究生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