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附后)
通知指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通知强调,要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各地各高校要建立用人单位招聘黑名单制度,将经认定存在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黑名单,定期向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信息。
通知指出,建立就业岗位拓展新机制。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广泛汇聚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资源。组织举办重点省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等就业创业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各地各高校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和招聘机构,多种方式拓宽岗位信息来源。鼓励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
通知要求,推进就业实习见习。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汇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信息。各地各高校要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快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岗位,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推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
寒假另外关于大学生的寒假安排,教育部也发话啦!戳下方视频即可了解详情:
年届高校毕业生预计万人从教育部获悉: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万人,同比增加35万,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网友议论纷纷不得将毕业院校、是否全日制等作为招聘限制条件后,会影响全日制的竞争力吗?
小光的理解是,以后企业在招聘时,不能将“”、“”等院校和“全日制”作为硬性门槛而直接pass掉其他“普通本专科院校”和“非全日制”的毕业生。
简单来说,就是起码要给大家一个同等的就业机会,一个面试的机会。至于企业最终录用谁,录用后的薪资和岗位等,还是得看个人的能力。
不是说全日制的竞争力变低了,而是给了非全日制的毕业生一个敲门砖的机会。
未来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最终还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站稳脚跟。
01专本衔接
报读优势
免试入学高职高专凭在校生学生证即可免试入学。免统考英语二、高等数学根据《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专业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公共基础课(英语二、数学),由主考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核且成绩合格的考生,承认其课程学分。费用低所有费用相当于高职专升本一半的费用,且与社会生相比,每年学费优惠近元。智能化教学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智能刷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考试次数多每年2次核心考试、2次衔接考试、2次实践考试、2次论文答辩、2次申请毕业。时间短,和专科同时毕业专科本科,同时读,三年专科本科同时毕业。超级加分*策分*策最高+17分所有课程享受过程性加分(即卷面成绩大于43分及合格)大大提高考试通过率。大专毕业拿多证可获取所在学校大专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就业报到证、符合条件还可以获取学士学位证等。国家承认学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可通过教育部学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