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简报年
TUhjnbcbe - 2021/5/2 23:4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简报

(年第4期)

专题聚焦

(一)5月29日,教育部召开*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年两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部*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会议就统筹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提出要求: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采取针对性举措有效应对“疫后综合征”。二是抓好考试招生工作。严格考试组织管理,做好预案准备,加强工作统筹,确保平稳有序、万无一失。三是抓好教育脱贫攻坚。树立总攻意识、建立总攻机制、组织好总攻形式、聚焦总攻目标,做到人人尽责、个个出力,尽锐出战。四是抓好义务教育。继续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五是抓好职业教育。继续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扩招,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养新兴领域相关专业人才,打通校企合作、东西协作、就业联动等体制机制。六是抓好高等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七是抓好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百日冲刺”行动,实施好十大行动,千方百计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八是巩固4%成果。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调整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真正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九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落细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引导教师安心从教。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二)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陈宝生部长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落实好《高等学校课程思*建设指导纲要》,抓准抓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弄清“干什么”,确保“抓准”。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符合认知科学要求、使思*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教学体系。二是找准“怎么干”,确保“抓实”。要设计实施好勘探、采掘、冶炼、加工的工艺流程,做好专业课与真善美的结合,找准不同课程“结合”切入点,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三是做实“谁来干”,确保“见效”。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是组织者、领导者,教师是课程思*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课程思*建设的成效可评价、进考核、常督查,各个层面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行,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6月22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生态构建、国民软件素养提升,重点推进以下十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一是强化使命驱动、二是突出专业特色、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四是注重产业导向、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六是深化产教融合、七是严格教学管理、八是促进国际交流、九是推进质量建设、十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设目标: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软件产业生态构建、国民软件素养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突出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建设任务:强化使命驱动、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注重产业导向、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严格教学管理、促进国际交流、推进质量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四)6月23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正式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通过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机构认定,这是继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之后,时隔四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此次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标志着中国医学教育实现了“五个一”:一个里程碑、一张通行证、一套新标准、一张入场券、一种新声音。通过WFME的机构认定,意味着我国建立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下一步我们将以“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一是树立医学新理念。从诊疗拓展到预防、诊疗和康养;二是确定医学教育新定位。医学教育是“四大”: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三是强化医学生培养的新内涵。强化“五术”培养:加强学生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五术”教育;四是加快推进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提出所有医科专业标准的新要求,要根据新变化论证布局新的医科专业,特别要强力推进医工医理医文深度交叉融合。

(五)6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年度)》。报告指出,*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本科教育全面振兴。报告认为,高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工作有序开展。报告表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报告显示,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持续推进。报告强调,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得到明显改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呈现新风貌。报告反映,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成长与收获满意。报告还指出,部分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未完全落实、二是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三是学习过程管理总体不严格、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报告还进一步指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健全完善。

教务动态

(六)5月以来,学校顺利完成交换生遴选和毕业生相关工作。教务处组织各学院遴选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赴国内高校交换学习,根据我校与国内其他高校的相关协议及工作安排,年拟选派名优秀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赴国内其他高校交换学习。其中,遴选名级本科生赴重庆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遴选50名级本科生赴武汉大学进行小学期交流学习。与此同时,经过为期一年的学习,级20名赴武汉大学、级名赴重庆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回校。另外,14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在我校顺利完成一年交流学习任务。教务处于6月完成了届毕业生的毕业审查、学位授予、证书制发、信息注册等毕业工作,届毕业班学生共计人,有人顺利毕业、人获得学士学位,毕业率为97.12%,学位授予率为99.49%。

(七)5月19日,教务处组织召开年新专业建设推进会。校*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书记、院长、分管教学(实践教学)的副院长,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和教务处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杨春洪主持。参会学院就本学院新专业建设情况作了汇报,既总结了目前的准备情况,也报告了新专业办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随后,参会的职能部门领导就学院提出的问题和困难逐一发表了意见和处理建议。宋发*做总结发言,他就新专业申报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新专业建设,积极想办法、拿出措施解决学院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学院,学院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新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保障新专业建设顺利推进。

(八)6月5日,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我校新增3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本次学校获批项目涉及华为、超星等企业支持的师资培训11项、实践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10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8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项、新工科项目1项,分别由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13个学院及相关单位积极对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署相关协议,最终联合获得教育部审批。项目实施为学校持续拓展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提供支持。自年首次获批至今,全校累计立项项,获批项目数量和专业覆盖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九)学校年继续实施本科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年,学校出台了《中南民族大学关于实施大类培养及专业分流的指导性意见》(民大教学〔〕17号)。按照该文件要求,在级试点大类培养,21个专业按8个大类进行培养。年,全校79个专业按照21个大类、13个专业进行招生。年,全校81个专业按照22个大类、12个专业进行招生。实施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为了宽口径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各民族人才,也是推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

(十)6月15日,我校组织参加教育部年全国高教处长会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教育部年全国高教处长会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宣读了年榜样高教处、高教处长、教务处长表彰文件,高教司司长吴岩作“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落实落实再落实提高提高再提高”主题报告,他从创造新历史的高教战疫、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提高提高再提高的三个方面作了发言。吴岩指出,年,全国高等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大力推进“四新”建设,落实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等各项工作,抗击疫情以来,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情况,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技术的答卷。吴岩强调,年,要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一是要要走一条新路,加快并深入推进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二是要下一盘大棋,办好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世界慕课大会、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范式和学习模式的变革。三是要布一个大局,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四是要推一组大招,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建设、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等。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分主会场、高教处长会分会场、教指委会分会场,各省级教育行*部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部合建高校、部分省属高校参加了视频直播会议。我校全体校领导,*委常委,各学院书记、院长、教学院长,教务处全体负责同志在中南民族大学分会场进行了视频同步学习。

(十一)6月19日和6月29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讨部署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会议召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发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公管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等相关单位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近期下达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工作、我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进行研讨。拟参与项目实施的高校,经专家评审后入选基地建设高校,项目将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中外联合培养等方式汇聚国内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围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实习实训推送三个关键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和全方位支撑,协助基地高校创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议认真凝练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优势,总结了国际化教育教学成果,讨论了国际组织人才与我校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初步实施方案。

(十二)6月以来,学校组织并顺利完成期末在线考核工作。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本科教学共计有教学班个,其中,除实习实践类及考查类课程外,有5个教学班通过线上考核方式组织进行了课程期末考试,参加考生达9万余人次。为确保课程考核公平、公正和考核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考核监考工作以线上监考方式进行,各教学单位班子成员、教务处有关人员等参加了考核巡视(查)工作,要求监考人员认真监考,严格履行监考职责,线下课程考核有关要求同等适用于线上考核工作等。根据线上考核情况,适时小结,对线上考核情况和动态等向教学单位等进行通报。对于本学期不能稳妥开展线上进行期末考核的课程,拟安排于下学期开学后以线下考核方式进行并完成本学期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十三)6月28日,学校发布《中南民族大学--2学期在线教学听课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对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听课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报告指出,经过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本学期学校在线教学工作顺利结束。整体而言,在线教学状态优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到课率高,积极参加在线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料,对在线教学流程、内容安排、方式方法的把握日益纯熟,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课程辅导与过程考核,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督导与同行为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面对学校首次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的新形势,主动学习、深入研究,在适应教学方式变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在线听课工作,从不同视角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简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