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读EDU(ID:yidu_edu)
作者:姜玉杰
原题:今天,研究生教育对女生更友好了吗?
“一屋六硕士”、“又一女生宿舍集体考研成功”、“7个考研明星宿舍,6个是女生宿舍”……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无形中给人一种女生都在读研的错觉,而有关男生考研的报道却并不多见。
不过,女生真的成为考研主流群体了吗?研究生教育对女生更友好了吗?
事实上,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公民获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的确在增多,相应的,女生进入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也不断上涨。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女硕士达人,占硕士总数的53.14%;女博士达人,占博士总数的38.63%,且这两个比例在10年间始终呈上升趋势。
然而,看似繁荣的数字背后,也频频出现“导师直言不招女生”“学术不是女性的地盘”等性别偏见的言论。
这种数字统计上的繁荣与现实境遇上的吊诡,一方面表明女生在研究生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面临的隐蔽的性别歧视,另一方面也禁不住让人想问:在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后,女生面临哪些“习以为常”的性别不平等?
本文拟从教育公平的3个方面出发,揭示研究生教育性别不平等的现实。
1
起点公平
并非教育性别公平的唯一内容
在教育公平理论研究中,人们通常把教育公平分为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等3个方面,通常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等要素。
教育起点公平,主要是指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在女性高等教育史上,争取教育权是走向平等的第一步。
在美国,年建立的奥柏林学院(OberlinCollege),是第一所招收女生的男女同校制大学,而在中国,女生与男生同进一所大学则要等到近一个世纪后的年。当年,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首开“女禁”。
北京大学首批3名女生(网络图片)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届8名女生合影(来源:南京大学校友网)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年高校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如图1所示,在本专科阶段,女生占比甚至已经超过男生,并且近些年女生占比还在缓慢上涨。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
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年教育统计数据,女硕士在所有硕士中的占比从年的46.36%提升至年的53.14%,女博士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从年的33.87%提升至年的38.63%,且该比例在10年间始终维持上升趋势。
可以说,教育起点上的性别公平已经不是女生在高等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教授也表示:
入学机会均等虽然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实现平等的更为重要的指标是教育环境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两性在教育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公平。
换句话说,我国在提高男女研究生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正在由教育起点公平转向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2
女性仍然面临隐性不平等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我国研究生入学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已经转为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从数量上的显性差异向质量上的隐性差异转变。
下面,我们将从高校层次、学科和专业选择、教育教学以及就业等4个方面揭示这种不平等。
不同层次高校的性别差异
我国研究生教育机构在层次上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上涨,女性获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也在增长,但两性在高层次教育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从硕士层次看,以年为界,在此之前,女硕士人数持续少于男硕士,但在此之后,情况反转,女硕士人数逐年上升,并在年达到87万人,比男硕士高出6.2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年教育统计数据整理,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