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毕业云展届研究生创作教学总结
TUhjnbcbe - 2021/4/30 14:36:00
白癜风专家与您相伴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4084.html

序言

实验艺术系届“毕业云展”拉开帷幕了,这是一场“永远”的展览,只有发布(上传)时间,没有结束(删除)时刻。历史(互联网)将永远留下这名本科生,21位本科导师,6位研究生,4位硕士导师,历时多个日夜,创作出来的余件作品,和他们的故事。

实验艺术系的“毕业云展”,分为5个部分,

1)本科生专辑。对6个专业方向工作室,分辑推送;

2)本科优秀作品推介专辑。对获奖的学生和作品,进行访谈和推介;

3)本科教学专辑。总结毕业创作教学过程,分析得失利弊;

4)研究生“云个展”。6位研究生共6辑;

5)研究生教学专辑。总结本系研究生教学情况。

初步计划25辑。如此庞大的网络展览计划,就是为了我们充分呈现从教学辅导、到创作实践、到作品解读分享的立体展示效果,这样的“云展览”,补充学院总体网络展中不能言尽的部分。我们也将此,视为教学的一次深度“实验”,一场全面汇报,一场有效总结,它可能是对未来艺术家成长过程的一次全记录。

5月28日,在最后一次毕业创作大会看结束之时,我用了四个“特别”,来表达我的感受。

特别一届。

确实可以说,本届学生是西安美术学院建院70年历史上最为特别的一届,他们不能回到学校,不能进入课堂,不能在工作室中创作挥洒,不能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不能得到同学和集体的专业协助,少了很多“怂恿”,她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借助互联网,使用新技术,建立新链接,预演了未来的到来。同时,这一届,也是本系最后一届工艺设计方向的毕业展,也是第一届实验艺术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展,她他们都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为,她他们都代表着某种历史性的一刻。

特别努力。

在这种非常时刻,我们不得不用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与投入,用不熟悉的方式,来处理未知的问题,隔空指导学生,隔空鼓励斗志,隔空发现问题,隔空呼叫加油。学生们也用一种非常的状态来对待,我不知道他们经历着什么,面对着什么,因为每个家庭每个环境,都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情况,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学业之外的干扰。因此,我觉得大家的努力,是超过以往的,克服了非常多完全不可知的状况。

特别感谢。

经过三、四年的学习,青年一代,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我代表本系,要非常感谢所有的老师,是她他们辛苦的付出,悉心的培养,才有如此之硕果。学生们,更应感谢家长的呵护与支持,感谢朋友亲人的关爱,感谢老师们的付出。

特别期望。

年是历史转折的一刻,人类一方面遭受新冠疫劫的伤痛,一方面相互猜忌相互伤害,同时,还有更多无私奉献、悉心守护、团结互助的动人故事。这一次,人类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苦难,现实既残酷又温暖。我期望,这些世界的复杂性,能给这一届学生带来特别的启示,她他们不仅仅面对史上最难的就业季这样的现实问题,更能面对分歧和平行的艺术世界,还要预判更为艰险的时代趋势,还好,我们有几年的能力训练和专业准备,国家有改革40余年奠定的基础,民族有百年奋斗过的意志,中华文明有千年传承的信念,困难和问题,应使我们更加坚定,更使我们越挫越勇。因为我认为,艺术,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精神的载体;艺术,就是贯通古今中西,弥合人类偏见与分歧的动人的力量;因此我期望,大家能记得艺术的力量,善用艺术的创造,以此来丰富人类文明应有的多彩模样。

实验艺术系系主任武小川教授

届研究生毕业创作总结

实验艺术系

学科方向:视觉文化研究(学术型)/实验艺术研究(专业学位)

招生方向: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实验艺术研究

综合材料绘画研究方向(硕士)简介

综合材料绘画艺术是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艺术门类,它以材料为视角进行观念及艺术表达形式中跨界的尝试探索和实验为重。它深植于当代社会学、心理学、图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框架下,以全景视域来挖掘材料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上极大的多解性、模糊性,并以艺术家的人生态度、艺术态度和现实态度来展开自身的生命思考和艺术理念和形式的寻找。

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就是使研究生从绘画材料艺术跨界整合的认知中进行多维变奏暨时间空间想象,跨界交互重组,普适逆向偏移,物性基质语境,虚拟实境转义,多元包容互补,感悟判断认知和整合潜质延展等实境转义,多元包容互补,感悟判断认知和整合潜质延展等方面进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来激发研究生的想象力视觉经验和自身艺术价值能力的彰显。

实验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简介

实验艺术研究硕士方向,最早应源自年在影视动画系中设立的实验影像方向。年更名为实验艺术研究,年9月正式转入新建立的实验艺术系。硕士导师为武小川教授,年新增郭庆丰教授作为导师。截止到年6月,累计招收了硕士生22位,已毕业了五届共计17位。根据现有导师的实际,已经逐渐形成社会性艺术、本原文化实践两个不同的学术方向。

实验艺术研究的硕士培养,其学术视野深刻对应着社会文化的现实命题,呼应国内外艺术发展的真实情境,以古今中西一切有价值的学问知识为基础,坚持学术研究、项目实践、艺术创作、社会服务为一体,筑牢文化意志,坚定艺术道路,成为用艺术来揭示或者回答“中国问题”的实践者,成为能适应社会文化诸多领域中的赋予挑战性、创造性工作的艺术从业者。

毕业合影留念

实验艺术系毕业教学回顾

文/武小川实验艺术系系主任教授

实验艺术系研究生教学已经全面走入名实相符的专业轨道上了,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完善,从公共学位课程的建立,到通关制的培养,方向更加清晰,研究愈为深入。另一方面,以实验艺术综合艺术的定位愈加清晰,领域拓展了,某种具有学科建构意义的体系逐渐在成型,纲举目张,体元表正,教育的系统性与学术的系统性,相互加持,互为砥砺。实验艺术系的硕士培养,设于视觉文化研究(学术型)和实验艺术研究(专业学位)两个不同学科性质的方向中,包含着两个招生方向:实验艺术研究、综合材料绘画研究。现有5位硕士导师。而自年起,邱志杰教授在本系设立“实验艺术的中国方式”方向,开始招收博士。自此,本硕博的各层次学科系统,业已完整。这是学院建立实验艺术系,发展前沿学科的使命定位,名正言顺,体统周全。近几年,实验艺术系的硕士培养及其水平,在整个教学的版块中,也开始展现其引领示范作用,在创造性、深入性、学术性的坚持上,从无偏差。

届实验艺术系硕士学位获得者共有6位,4女生2男生。这一届毕业创作的过程,不得不说,因新冠疫劫造成极大的教学困难,学生无法回到学校内,无法得到更多的支持,包括团队工作、各专业领域的支持,我一直认为,研究生的毕业创作常常是一个多工种多专业的团队协作型工作,但是,这些都无法实现了,更为困难是,你不知道学生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家里有没有能完成作品的地方、工具和材料。我们在未知的处境中努力。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作品水平,我们自4月6日起,每周一下午,都会进行全体的汇看汇讲,没想到,这成了一场持续近2个多月的每周功课。这个功课,刺激着学生们的工作状态,使得她他们能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提举个人的创作水平;这个功课,使得师生之间保障开阔的视野,几位导师相互补充,几位学生相互加油,使得分散的物理空间中凝聚起一种积极的状态;这个功课,使得每周一都成为一种见证,无论是精进、突破,兼或失望,困难或懈怠,但确实,团队的激发使得每个人保持良好的状态。

我一贯认为,只有严密的、认真的、深入的教学以及制度设计,才能有基本的水平保障。当然,那种创造性的、全情投注的、以艺术为志业的,更多需要青年自我内在的笃定。教学是系统编排,鼓励高远,保障基本,我们要保障“底线”不失手,因此,在提升所有人的基本水平同时,鼓励创造,激励与“怂恿”,以及提供各类艺术系统的支持,护持有志青年,踏入艺途。

实验艺术系两个方向的硕士培养,开展已有些年头了,综合材料绘画是年开始招收硕士,实验艺术年开始招收硕士,积累了一些成果。而这一届,有深入、有拓展、有创新。综绘方向在材料语言的把握上,越发深入完整,材料也开始逐渐向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延展,而场所和空间带来的激发,对于艺术实践来说,是根本性的,作品的维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再缠绵于形式语言视觉,超越审美、超越本体、走出自我,将艺术与社会进行勾连,重新定位教育作为未来实验室的思考依据。我们的学院,理应做出更有品质与更有深度的学术研究,鼓励更具创造精神的艺术实践,推动面向未来社会构建的深度改革,并不断迭代发展。

年6月18日

论文答辩现场合影

硕士培养总结

艺术就是在眼前尽其所能,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的美感自我,而非真实世界的假像复制。

佟明依和严源晶二位硕士生在研究生学习的三年里,就东西方悠久传统艺术语言的重新关照即学术文脉出发,来文化理性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现状并给予自己的发现,从而酿造出自由精神的艺术作品《时光·墙·记忆》和《都市幻象》系列作品。

佟明依的《时光·墙·记忆》作品,显然印记着她身上具有北方女性爽朗和忧患的双重性格,作品的视觉震撼与复杂的体量庞大,足以让观众在她的作品面前,绝对能寻回一点和自己及先辈的图像故事,但佟明依的重要性是在于把“现实”的目前再次揪出并寄予精神的寻乡,因为寻乡的离不开根,那被隐藏图片之幕后的根木,又是谁能割舍下的情感呢。

与佟明依相较的严源晶则是南国少女,南方姑娘的清丽和娇媚,再加上又生活在深圳这样国际大都市的环境,自然没有北方姑娘的现实压抑。因而严源晶的作品的体量自然不如佟明依,但严源晶以自己细腻温婉的执著,用无数的拉链和染成色彩斑斓的布料,以及在小商品城淘的各种金属饰品等材料,终于织成了只有她专属的衣服和金靴,她兴奋穿着美丽似幻的衣服,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飘舞着,多么自由,多么闪亮。

我们在佟明依和严源晶的创作中,看到了靓丽的青春时光所留在对时光记忆的寻找和梦一样自由的追逐。

硕士导师:郭志刚教授

佟明依作品海报

“点击海报,链接云个展”

严源晶作品海报

“点击海报,链接云个展”

在两年辛苦调研、制作之后,马敏的毕业创作完成了一个“实验室化”作品,无论之于哪个层面,这都是一个大进步。

对于在全球已经轰轰烈l且深植人心的关于环保、生态等问题的艺术创作来说,中国的表现似乎只是冰山一角。谷文达利用泛滥的蓝藻调动小学生们一同作画的公益性活动规模巨大;徐冰参与的“木林森”项目通过理想培养、经济模式等不同路径直接指向了以环保为目的的核心......敏锐的艺术家总是在当下的、以人为中心的生存问题中展开触角。于是,在搜集国内外大量相关艺术作品案例的同时,马敏开始对流经西安城市的皂河、进行了跨时两年、八季、六十个地点的采样工作。

这个作品有四个特点:

1.实现了物质的语言转换表达。马敏将在皂河河道中采集的污染物融入滴胶,使其在透明的固态下具有观赏功能,完成了真实污染物的再创造。

2.实现了艺术作品的科学化表达。作者马敏对采集水样进行了化学试剂分析,完成了地理位置、水文、化学成分等分析报告份;并在后期的31天模拟计划中,与西安同步气候状况,对真实水样下的皂河模拟生态圈进行观测和记录,充分还原了科学性的客观变化。

3.实现了考察性作品的艺术化表达。作者在模拟皂河生态圈时制作了不等比地貌、遗迹与建筑模型,分别把河流入主城区处的地下墓室壁画、及流经地区的居民棚户区和皂河汇入渭河河口地区的古城遗址进行了模拟再造,使这些地下与地面景观实现了浓缩,微型景观稚拙生动、显示出作者极强的动手能力;整体气息贯穿着“地上地下“古代当代”的元素、似乎进行了历史时光的穿越,是一件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的景观作品。

4.“实验室化”作品的未来性。作者在对不同气候时间段的同步天气状况模拟及真实水样参与的实验循环后果都做了客观记录、真切地体会到虽然水样的生态循环使微型景观日渐黯淡,达到了观众对水资源管理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毕业云展届研究生创作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