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吾之力,以达天际
最近我们发现
22萌新们除了专业知识类问题外
大家对于考研还存在一些基础疑惑
全日制非全日制有什么区别?
学硕和专硕怎么选择?
初试和复试有什么不同?
该怎么选学校?跨考难度大不大?
本科是双非/二本,对考研影响大吗?
考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该怎么使用学长姐的经验贴?如何做笔记?
……
所以今天
瓦叔团队为你回答了
考研初期22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除此之外
你还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我们会有师哥师姐在线答疑
话不多说赶快上车~
全日制非全日制有什么区别?
1
全日制是指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或者是毕业一两年的同学都会选择全日制,非全日制主要适用于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想辞职又想有一个文凭的情况。一般非全日制上课时间是在周末。
年开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开始实行并轨招生,意味着两者一同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一样、难度一样、统一划线。不过具体落到招聘求职的过程中,很多单位更愿意要全日制,近几年这样的差别慢慢缩减。
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
2
(1)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强调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践培养。
(2)培养方式不同:学硕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硕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3)学习费用不同:学硕的收费标准为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硕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有些专业学费与学硕基本相同。
(4)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硕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
(5)调剂机会:学硕可以调剂学硕或者专硕,专硕调剂一般只能调到专硕,无法调到学硕。
同等学力加试是什么意思?
3
同等学力:在研究生考试中,“同等学力”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的生源。凡不持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等学力。
需要加试的人群主要有:大专生(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考、自考或国家承认学历的其他形式的专科毕业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生报名时按本科生对待,复试时按同等学力考生对待。由于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报考时,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也按同等学力对待。另外,要注意的是,某些院校的某些专业,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也会要求加试,尽管其不属于同等学力的范围,但在这里也需要提醒大家,在网报前仔细阅读报考院校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
加试:复试时,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所以学校为了测试其专业基础如何,除复试规定的考试科目外,还需要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专业课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加试要求考生必须达到及格水平,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年同等学力加试有两门: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这两部分都属于初试中专业课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除了复试时需要加试,一般院校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有更高的要求,如CET-4、论文、修过本科课程的成绩表、甚至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等等。
考研考什么?
初试和复试有什么不同?
4
考研包括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专业课是新闻传播相关的史论和业务,公共课分为外语和*治,外语可以选择英语或者俄语、日语等小语种。
复试涵盖面试和笔试两部分,有的学校还会有英文面试。初试主要考察的是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试主要考察的是你的综合素养以及临场发挥能力。
考研和申请国外学校冲突?
可不可以同时进行?
5
如果你现在已经拿到雅思或者托福成绩,同时准备国外学校申请材料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的话,可以同时进行,但是我们给出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因为考研是一个非常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如果你惦记着国外学校的申请状况,不仅会占用你的时间,更会影响你的情绪。事实上,也有许多同学在初试失利之后,利用大四的寒假拿到了香港一些学校的offer,所以不要没有考研就担心考不上会怎么办,也全力以赴地做,船到桥头自然直。
该怎么选学校?
看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还是报录比?
6
选学校这件事情真的是因人而异,有一点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别人选啥你就选啥。毕竟每个人的读研目的是不一样的。可以根据你想去的城市、想晋升一个学校台阶(、)、想去特定的一个学校等等,来进行学校的选择。
如果想深耕学术,可以着重参考专业排名;学校排名、专业排名越靠前的,竞争压力会越大,但是考上的收获也是成正比的;另外就是不要盲目迷信报录比,这个作为参考就好。不一定报录比低你就一定考不上,也不一定报录比高,考上的几率就大。
招生多=好考/招生名额少=不好考?
如何看招生比例?
7
择校期间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院校招生比例,招生比例即某专业录取人数和报考总人数的比值。举个简单例子:某专业计划录取10人,实际报考总人数为人,那么该院校该专业的录取比例为10:即1:20,报考的每20人中大致录取一个。
因此只看招生名额多少是不准确的,招5人的专业和招10人的专业会因为报考人数不同,而在竞争的激烈程度上有所差别。所以大家需要在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