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沉痛悼念苏国勋先生
TUhjnbcbe - 2021/4/25 16:46:00
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zjdy/190717/7309729.html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

怀

苏国勋先生是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代社会学家,在理论社会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晚年,先生仍在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年,先生以70岁高龄受聘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引领社会学学科发展,力求在祖国的北疆为社会学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哨所。

先生最后十年的大半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专业,晚年来到哈尔滨这座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城市,执教于当年苏联援建的“哈*工”,漫步于奥列霍夫广场,冥冥之中可能自有天意。

苏国勋先生(前排左3)与年轻的哈工程社会学系

教书育人

先生受聘哈尔滨工程大学

来到学院后,先生立刻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中。他每年指导1-2名研究生(包括博士生),担任了多届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承担了研究生《社会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在《经典社会学理论》课上为本科生讲授韦伯理论;课后组织读书会,带领师生一起深入阅读原著;在假期,他还与全系师生一起赴黑龙江省同江市开展调研……年夏天,先生不畏酷暑参与录制了《经典社会学理论》慕课,负责讲授马克思与韦伯二人的社会理论部分。当时先生的腿脚已不甚灵便,而摄影棚位于教学楼四楼,没有电梯。为了方便先生录制,留下先生授课的珍贵影像,专业特意将一间办公室改造成了摄影棚。转年慕课在智慧树、学堂在线平台上线,反响强烈,选课人数数以万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先生在国家级品牌课《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风采

年6月,先生参加我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先生与参加我系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先生亲率我系本研学生赴同江调研

推进学术交流

先生推动我省社会理论学界与国内外一流学者对接

先生的到来还大大加强了哈工程社会学与学界的交流。年,由先生担任理事长的“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专业与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社承办的“社会理论与中国研究”高级讲习班暨第二届社会理论工作坊在哈工程举行。年起,专业连续在中国社会学年会上承办“韦伯与中国文化论坛”、“理论社会学”论坛,多次荣获“优秀论坛奖”,成为了我国社会理论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先生的邀请下,渠敬东、应星等知名学者纷纷来哈工程讲学。

先生晚年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反思韦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进而推动兼具文明间比较视角与鲜明文化自觉意识的理论研究。年,先生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韦伯与中国:文化、法律与资本主义”国际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年,先生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韦伯与中国文化研究”,与系内教师郑莉、杨国庆、张翼飞、张辉等组建课题组,希望为自己一生的韦伯研究做一个“总结”,计划出版1本研究专著、翻译出版1本韦伯研究译文集和美国韦伯研究专家卡尔伯格的专著《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除了最后一项外,其他计划还未待实现,先生却已驾鹤西去。

已出版的译著

先生真性情

先生在北京寓所指导博士生赵旭

先生学问广博中不失严谨,性格刚毅中更见率真,为人纯粹,以真性情待人,以忠信之心处事,对待系内教师、学生平易随和、从不端大学者架子。先生年事渐高,走路已颤颤巍巍,但一登讲台即精神抖擞,对学术的热情感染了无数学生,当先生下课累坐在椅子上的那一刻,众生内心无不肃然。先生不辞辛劳地对学生倾力帮助,邮件必回,有问必答,许多学生去过先生的家,吃过师母的饭,接受过先生耳提面命的教诲。

先生在哈期间很喜欢参与特色“烧烤”团建

先生去世的前一个月,系里接到师母(全系师生都称先生的夫人为“师母”)先生抢救后刚刚苏醒,嘴里反复念叨着他还有两位博士生没有毕业,他放心不下……系内师生听闻后无不泪目。

先生与师母(前排左1)与在哈期间指导的我系研究生

缅怀先生

日前,先生仙逝的消息传来,全系师生悲痛万分。先生对哈工程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先生的引领下专业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社会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阵地。先生的精神已融入哈工程社会学的文脉,我们将在先生风骨的激励下不断前进!受困疫情,我们竟无法赴京送先生最后一程。望先生能感知,在北国严寒的冬日,哈工程社会学系师生那热切与悲伤的灵*。一副挽联悼念先生:象牙塔内,传道受业师之表。时代潮中,复苏群学国之勋。苏国勋先生千古!

哈尔滨工程大学

社会学系

全体师生敬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沉痛悼念苏国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