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年,做一个被学生怒赞的高校教师并
TUhjnbcbe - 2021/4/24 14:41:00

“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诗人,你要是不认真读,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里。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田。要是我种得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年10月,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给学生讲解古诗文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引来广泛围观,他讲解盛唐诗歌的视频被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抖音”之后,当日点击量迅速突破万次。戴建业成了“网红”教授、“段子手”教授。何为好老师?戴建业认为,大学老师首先应该专注科研,其次才是做好教学工作。“教学非常重要,但如果你对诗人和作品缺乏深刻的理解,古典文学的教学是搞不好的。”

有网友评论,这些高校教师的课堂肯定没人睡觉、玩手机。类似戴建业这样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线教师还有不少,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陈果、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翁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教师张丹青等,都是这样的“网红”教师。他们的爆红也从侧面说明一个事实:真正的“金课”从来不会缺少听众。

不被学生怒赞的“段子手”不是好老师

无独有偶,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将微积分上成了抢手课,人称“矿爷”,用唱歌说段子来教数学,一门名学生的课,多人争抢。醇厚如酒的“金课”与反复添兑的“水课”,选择显而易见。其实,“段子”并非关键,这些“网红教授”的走红,反映的是对大学教学规律的一次理性回归。

一是教学思维颠覆了传统。比如讲授《归园田居》,一般的解读套路是介绍创作背景,分析意境,阐明诗意,称赞陶渊明远离污浊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轻松之感和欣悦之情,总结艺术特色。但是,戴教授没有按照常规逻辑讲授,而是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作出不一样的解读,他生动地还原了古诗所描写的真实存在,令人耳目一新。

二是快人快语、平易近人的个性魅力。有的教师曾埋怨学生上课“听不进去”,戴教授直言,根源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讲不进去”。前几年,戴教授曾在博客上撰文痛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就像“猫捉老鼠的游戏”,这种坦承、直率必然体现在他的课堂教学中。

三是聊天式的语言风格。戴教授普通话不够标准,但是他的麻城方言,并没有影响他的表达效果,因为他以通俗而风趣的口语吸引了学生。例如,“唐朝每个诗人都自我感觉良好,都很牛。连杜甫那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都‘牛’得很,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夸别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那个*汪伦走了狗屎运了,李白的一首诗让他流芳千古了,后代人谁都知道唐朝有个农民叫汪伦。”像这样无拘束的聊天,即兴式的洒脱,口语化的俗评,确实别具一格,富有魅力,难怪征服了大批学生。

那么,要想让学生好好上课,大学教师就一定要“修炼”成“段子手”吗?未必。但是一位大学教师有责任感和内驱力,全心全意致力于课堂的创新、创造和创优,一定是一堂大学好课、“金课”的前提条件。大学教师精心打造的一句句“干货”,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充满吸引力的好“段子”?

归根到底,何为“金课”?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大学课堂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同时,吴岩司长提出了五大“金课”,即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以及社会实践“金课”。

在信息化时代,以打造“金课”为特征的大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三维阶段。第一个维度是教学场景,需要信息化环境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第二个维度是教学模式,需要打破学校边界、教室边界、教材边界和课堂边界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三个维度是教学制度,需要有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的体制和机制作为保障。

回归本质:中国大学,“培养人”才是根!

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一词,他表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

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金课”首次被写入教育部文件。《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但当时该文件并未对“金课”“水课”的标准给出具体的定义和描述。

年11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就“建设中国金课”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最后一公里”,课程虽是教育里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课程问题现在也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

由此可见,对于本科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部不可谓是不重视了。然而,重视背后,大学“金课”的落地实施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首当其冲的“矛盾”:大学教师,科研还是授课?

毋须讳言,与教学相比,科研的热点更多。有专家分析指出,大家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做一个被学生怒赞的高校教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