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云山——展望未来
论文简介
近年我国数字化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初探
作者:齐梓萱
指导教师:*庆娇
简介
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等于生活本身,不同的行业边界开始变得模糊,美术馆、博物馆在经历了三个世纪的稳步发展之后终于也站在了时代的风口,越来越多的新尝试开始在美术馆这一领域破土而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数字美术馆的浪潮。本文旨在讨论我国数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梳理研究和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讨论。论文首先对“数字美术馆”和“数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的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其次,结合国内数字美术馆的发展情况,对我国数字美术馆当前出现的公共教育进行分类和总结。最后,从沉浸式学习、以观众为中心、美术馆权力三方面,尝试讨论数字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理论基础。导师评语*庆娇老师:齐梓萱同学的论文抓住当代艺术的热点问题——数字美术馆,探讨其公共教育功能。论文尝试界定数字美术馆概念: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的虚拟美术馆,并结合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X虚拟美术馆、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这些实体美术馆中的数字模块和完全的虚拟数字美术馆,向我们展示了这些数字美术馆在沉浸式学习、以人为本以及强调美术馆主体性方面的优势。重构自然家园:大地艺术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作者:陆明敏
指导教师:张晨
简介
本文将主要结合生态学、美学、人类学,从大地艺术选择自然、大地艺术如何体现出不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大地艺术这些对待自然的方式是如何构建出大地艺术独特的话语体系这三个层面对大地艺术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地艺术背后的根源性问题一角。我们可以窥见艺术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议题的思考与回答:与自然融为一体,用身体作为桥梁去进行彻底的感同身受;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理想的平等状态,以及呼唤自然神性力量的回归,去重新确立自然的地位;消除自然的神秘性,常态化其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同时,大地艺术所关照的内容促使其逐渐搭建出独特的话语体系。导师评语
张晨老师:陆明敏的论文题为《重构自然家园——大地艺术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在对西方美术史及现当代艺术的学习中,陆明敏发现国内关于大地艺术的研究介绍与文献材料,大多将其作为传统艺术史书写的注脚与他者,或倾向于和建筑空间等问题建立关联,而对于相关艺术家及其创作的个案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她选取了大地艺术中的“自然”主题,从人与自然的三种不同关系出发,对于罗伯托·史密森、迈克尔·海泽、克劳德夫妇的艺术实践进行了归类研究,同时也体现出她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怀,及对于中国大地艺术发展的年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毕业展
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