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联东,福建长汀人。具有海外博士学位,回国前担任芬兰瓦萨大学助理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及省级人才项目等高层次人才计划。
主要从事废水培养微藻及污染环境生物修复等研究,在WaterRes.、Appl.Energy等刊物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8篇(中科院1区19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余次,5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入选封面论文。研究成果曾多次被芬兰Pohjalainen、Ilkka等报纸头版专栏介绍,先后受邀担任EnergyEnviron.等4本SCI期刊的副主编。
现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级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班导,获评年度“我心目中的好班导”。
教师风采
朱老师作为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班班导,在教学过程中有他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Q: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您认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们喜欢学才会去学。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要把专业知识打牢,多学一下基础知识,把知识面拓宽一点。现在社会高速发展,技术的迭代更新很快,很多技术的内容,目前看起来很新,很漂亮,但是新技术一出来,旧技术很有可能就是一文不值,没有市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在发展过程中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只有把基础打好,在以后学习新技能、新技术时才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基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把基础打牢,在之后才能融会贯通,把学过的综合运用起来。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很重要。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将来到了工作单位,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往往优势更大。如果学生能善于思考、又有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又强,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能够很快地适应,并且能够做得有声有色。
最后,就是要有一技之长,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显,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精通某一项的专才。全才万里无一,专才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学生要培养自己比别人的“长处”,你会CAD画图、你会数学建模、你会做实验写文章等,这些都是一技之长。拥有一技之长,你才能比别人更具竞争力。
专业课同学们的评价:
老师很平易近人,在做小组ppt展示的时候还为我们买了奖品,记得我们几乎每个人的名字,讲课很清楚,督促我们及时复习,很负责的一位老师。而且老师性格很好,讲课氛围很轻松,课下和我们交流也很多,相处模式很愉快。“朱老师让我第一次在大学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东哥超棒!!”。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大家学习,并拓展知识面“非常亲切,亦师亦友”。专业课的同学都表示朱老师亲切温暖,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温润可亲的气质。
专业相关
Q:作为环境专业的导师,您对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
A: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甚至数学,管理学等,建立及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也会越来越重视,对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一定会越来越大。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大大增加。以长江大保护为例,带动很多企业的发展,也可以造就很多岗位。大数据时代,环境工程将得到更加完善地发展。所以,我认为目前是环境学科发展的*金时期,机遇前所未有。
Q:我们得知您主要从事废水培养微藻及污染环境修复等研究,科研结果显著,多次在TOP期刊上发表论文,相信您对科研有一定的经验,能否为同学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
A:第一,要大量阅读专业文章,最好是世界著名的期刊。我一般建议我的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准备设计实验前,至少要精读50篇TOP文章,泛读篇文章,边阅读边做笔记边思考,最后才能找到研究GAP。明白目前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值得去解决,这样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第二,要耐得住寂寞,多投入时间。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往往都是孤独的,我经常和我学生说投入时间不一定会有很好的产出,但不投入时间一定不会有好的产出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越努力越幸运。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第三,做实验时要细致认真,善于观察,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做实验,技术操作要求很高,容不得半点差错。在做实验时要多做记录,不能轻易放弃半途而废。如果一次没做好,多想想为什么,怎么改进。实验失败是可以接受的,但要在每次实验后总结教训。
第四,多和导师讨论。有时导师一点拨,会有拨云见日的效果。我经常和我学生说,我们老师一般都很忙,但只要你们来找我们,我们一定都会花出时间来为你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你们能把老师的时间占了,你们也就“赚”了,那为什么不努力去赚呢。
最后,就是要把英语学好。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并不单单和国内交流,还要和国外的一些专家交流,因此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只有把英语学好了,才能接触更多的好文章,认识更多的名人,写出更好文章来。
分流建议
Q:作为级的学生,马上我们就要进行专业分流了,您对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A:首先,我希望会有更多的学生来报我们这个专业,我们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强的,我们学校也是最早开设这个专业的全国仅有的几所高校之一。所以欢迎同学们来我们专业学习。
至于如何选专业,我认为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如果能站在国家重大需求的角度去选择专业那是更好了。我觉得武大的学生不应该随大流,比如专门去选一些目前较热门的但自己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现在热门,那5年,10年后呢?就未必了。任何领域都会有饱和的现象出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能单单看就业,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像我就喜欢做科研,所以我现在是快乐的。退一步说,我们的就业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人才,国企,一线企业,环保局,自主创业呀等等,待遇也还不错,并且发展空间很大,最重要的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武大的学生都是“宝藏学生”,将来一定不怕就业的。我相信我们专业在未来会有好的发展!
寄语展望
不管干哪一行,都要脚踏实地,那么一定会有“钱途”的。一定要专业自信,所谓行,行行出状元,你付出了,一定会有收获的。虽然说这个收获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总有一天会来的。所有努力才是本钱。
打好基础,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深造自己比如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这样你的起点会更高。学生时代,不能太“佛系”。
保持身心健康。快乐学习,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如果在学习或生活中碰见困难,一定要及时的寻求帮助,辅导员、值得信赖的老师、专业人士都可以,一定不要硬撑着。身体第一,学习工作第二。学习时,快乐学习,享受学习;毕业后,快乐工作,享受工作。我也相信,同学们都会开创自己的一片事业的。祝同学们早日上岸。
十分感谢朱老师能于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一位学者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一位师者诚挚用心的教育精神。正所谓,师者仁心,我们见到了朱老师温柔体贴,平易近人的一面。希望每一位武大学子能从此次的采访中收获到一些帮助,找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答案。
资环学生会新闻宣传部
撰稿:学习部方浩阳文斌
排版:郭祺
审核:华翔刘亚星
资环学生会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