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预计阅读8分钟
这是南京晓庄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让我们来看下他们在本科导师制培养、“双师型”师范生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哪些进展!图文无关
作者
许路阳(方略研究院研究员)
“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作为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副院长,刘大伟希望自己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到南京晓庄学院任教前,他曾当了10年小学教师,理想是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结果没有成功,但他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成功,让我崇拜。”
为此,刘大伟并未强求自己教授的小学教育文科班学生要跟随自己的研究兴趣,去钻研教育史、教育治理和教育智库,而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群文阅读教学”定为她们的本科论文研究方向。
随着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的重要性正日益明显,有些人甚至喊出“得阅读得天下”的观点。在此背景下,从本科期间就开始研究乃至在毕业从教后也钻研、实践群文阅读教学的做法,也为参与刘大伟“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团队的学生带来了宝贵财富:
“近些年我带的学生,他们用毕业论文去参加区、县论文评比就获得了多个奖项,还有多篇学生的论文在《教学与管理》《生活教育》等期刊发表,甚至还有学生以‘群文阅读’为主题获得了市级教科研项目。”刘大伟说。
如今,尽管刘大伟带出的毕业生中还未有成为特级教师的,但他和学生贾敏一同编著的新书《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已得到39位江苏、浙江、湖北等地特级教师的联袂推荐。
其中,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袁爱国就写道:“……这本书从宏观到微观透视群文阅读教学的各个层面,凝聚着一个学术团队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究的智慧结晶……事实上,这本具有前瞻性、创新度以及可操作性的学术书籍也是跨界之作,是大学学者与一线名师协力研究的成果。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成果增加些许亮色。”
日前,为探究这种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更多奥妙,一读EDU与已开始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挂职担任区教育局副局长、区委教育工委委员的刘大伟副教授,展开了一番对话交流。下文即为访谈详情。
受访者简介
刘大伟,江苏洪泽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相继在淮安市东双沟小学、杭州市天长小学任教小学语文、英语教师十年。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师从“当代教育名家”周洪宇教授。现任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副院长兼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挂职),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科研校长,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报纸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图书8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6项,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项,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文化优青()。刘大伟副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受访者供图)
一读EDU:刘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也恭喜您编著的新书出版。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聚焦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书。同时,这本书也是您和学生的作品集。在这两种对于此书的定位中,您更看重哪一个?为什么?
刘大伟:我更看重是我和学生共同凝练的成果。因为首先我是他们的老师,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我们老师的荣耀。
我的导师周洪宇先生一直秉承一句陶行知的名言:“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一直是这样关心学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从陶行知先生到周洪宇先生,这种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精神要传承下去,所以我想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