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毕了个业。
所有人都在说“毕业快乐”,但我乐不起来。
年4月8日,第四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初识北语。下午六点多天色有些暗,绕过小碧池走在去教一楼的路上,有树影有水声有小桥有石台有笑脸相迎,我决定了,来这里读两年书。
年9月9日,我拖着小橘子(拉杆箱),背着双肩包从西门进来横穿梧桐大道,好不容易在小碧池对面院子里破旧的学三楼办好了入住手续。
年6月29日,全班最后一个办完离校手续的我扛着两本证书两张合影直奔学三楼一层,一边擦汗,一边猛灌怡宝,一边看着阿姨从我的钥匙扣上拆下寝室的第二枚钥匙。什么都没想,真的。至少,我努力表现得酷酷的。
两年,很短。
不过16万字、52个学分、4个翻译项目、1本译著、1篇论文而已。
不过几十名同学、十几个PPT、几个朋友、两台电脑、一张床铺而已。
还是夏天,还是炽热。
又是开始,又是慌张。
再见了,北语。
要离开这里了,像没有关系一样。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小情绪,
最后一次去串门儿的时候,
和老师碰杯听到“加油”的时候,
学生证被剪掉一角的时候,
心里“咯噔”了一下。
哦对了,还有把毕业论文卖掉的时候——
我东西很散,分好几次搬。最后一次搬家,收好了床褥、书本,甚至垃圾桶,抱枕和鼠标垫给丹姐了,望着堆在桌角的5份(+页每份)毕业论文,不知所措。
丹姐:“你去看看楼下收废纸的大爷走了没?”
我:“啊?!卖废纸?大家都怎么处理的,论文……”
丹姐:“那有什么,都发表了~”
我:“你们打印的论文都带走吗?”
sss:“卖掉啊,我卖了三块哈哈哈。”
qqq:“我才一块二……”
我:“好的。”
我:“废纸怎么收?”
大爷:“一公斤一块钱,不缺斤不少两。”
我:“这些。”
大爷:“看秤,姑娘,6块。给~”
……
还记得选题的时候和导师激动地争论;
还记得准备实践材料的时候十一点喝咖啡整宿整宿熬夜;
还记得轰趴跨年的时候和小武哥夸下海口元旦假期完成初稿;
还记得改二稿三稿四稿的时候姚老师笑着说“是不是忙着实习呐”;
还记得答辩被外校专家怼到苦笑的时候管老师为我辩护“这个孩子不错的,翻译做得好”;
还记得打印铺老板问“数你的最厚了,要发票吗?你们打印费能不能报销?”
……
都过去了,带得走,也带不走。
原谅我,脚步匆匆。
一公斤一块钱,我握着沉甸甸的六块,笑不出来。
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了一年多了。
我有多喜欢这里呢?
实习一个多月的时候,开始不愿意下班,38度的大太阳下练完车坐大巴转公交赶回公司。
实习两个多月的时候,陪小伙伴们上线到两点,写了篇温情脉脉的文章——“你会一直遇到像你这样的人”。
实习半年的时候,在实习报告“时长”一栏写下了“99”天,希望呆很久,achivsomthingtogthr。
17年12月30日下午,和Boss喝完咖啡,定时发送了一封邮件(配图如下),拒绝了其他可能,决定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情。
实习一年的时候,我还在坚信“走向世界,就是走向人心”,还在拼命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反馈。
但是,最近压力有点大。来自工作,来自父母,来自刻进骨子里的纠结症。
归根到底,还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以为自己已经很成熟了,但还是很怕选择,踌躇不前。
老妈说我这几个月消极了许多。
老爸说一点都不想我这么辛苦。
我也想举棋若定,不曾想举步维艰。
本来以为自己很笃定,但是有两个送上门的机会,还是去试了试,一家全球TOP1LSP,一家知名国企。
本地化公司是我本科阶段很向往的一个选项。近距离了解之后发现这里严谨完整效率低,笔试一轮,面试到第三轮到时候我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工作内容不太吸引我,HR效率低,员工待遇一般,发展空间窄,我没耐心了。
这家国企平台好,资源好,做的事情是我觉得很有追求的,公司员工和领导都是很厉害的角色。面试我的Boss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你觉得她不只是在画饼。走的时候她送我到电梯,说很想一起做点什么,说我让她对现在的小孩子刮目相看。
我有点心动。
爸妈知道之后更是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他们最希望我去的就是这样的单位了。电话、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