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海首家书法学本科专业诞生
上海地处长三角文化圈核心,海派文化与海派书法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在这里沉淀,为上海的高等书法教育提供了地域上经济和文化的支持。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年开始,在绘画专业内招收中国书画方向本科生,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先后培养了二百余位书画方向的本科毕业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此时,在学校领导和上海市书协等各方力量的努力促进之下,上海师范大学书法学本科专业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潮下应运而生,对传承和复兴海派书法和文化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的上海,正迎来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春天。上海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必须参加写字等级测评。从“自愿参加”到“必须参加”,意义深刻。上海小学与初中阶段学习书法的人数众多,只是缺乏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上海师范大学在此背景下成功申报书法学本科专业,成为上海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拥有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书法学本科专业的设立,成功填补了地域学科专业的空白,使大学书法教育和中小学书法教育实现有机衔接,上海书法教育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海派书法及全国书法专业的发展添墨助力。
一、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采用哪种招生方式?
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将于年开始招收书法学专业本科生,面向有书法统考的省份,招生人数约18名,具体考试方式以学校通告为准。
二、上海师范大学之前的绘画(书法方向)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上海师范大学年正式开始招收书画方向本科生,从全国各个地区招收优质生源,此方向培养各层次人才共计人。上海师范大学书画方向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活跃在基础教育的一线。据调查,上海市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人员,70%来自于上海师范大学书画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就上海地区而言,便有很大的书法人才需求及深厚的市场根基。面向单位主要分布在中小学教师、艺术培训机构教师、文物与博物馆、美术馆机构等,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
三、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书法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4门教师教育课程,12门专业基础课,15门专业主干课。四门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学与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导论、德育与课程管理,主要培养学生作为一般教师的基本素养。12门专业基础课包括篆书基础、隶书基础、行书基础、楷书基础、草书基础、篆刻基础、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古代汉语、古诗文鉴赏与写作、书法教育学,旨在塑造学生形成书法学科的基础能力。专业主干课则涵盖了古文字学、书法美学、书法批评、古代书论、书法文献学、现代书法理论著作导读等理论课程,与此同时,还涵盖行书创作实践、草书创作实践、经典碑帖专题研究、晋唐行草书研究、书法教学研究与实践等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的专业必修课,塑造学生全面、扎实的技能素养。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该专业理论研究与书法篆刻实践相结合,并强调书法教育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
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之外,还有涵盖中国教育史、中国书法与文化、论文指导、碑学研究与实践等在内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会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开设,既具有查漏补缺的作用,也有延伸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功能。而专业拓展课程则涵盖了相近专业所开设的一部分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艺术素养。实践性环节包括写生考察、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创作实践、普通话测试、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
四、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
上海师范大学是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的理事单位,拥有完善的书法学专业的师资配备。目前拥有书法教师共10名,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9名,形成了一个涵盖老、中、青教师的完善师资队伍,并且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书法的师资队伍还在不断完善当中。多位教师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其中在学术上累计发表核心期刊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累计10余部。不仅如此,专业教师曾在各级美术馆举办个展多次,特邀参加各级书法竞赛的评审工作多次。有3位副教授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多位教师在行业协会中任职,其中的5位专职书法教师还具有与书法学科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能够充分胜任和开展书法专业的各项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职书法教师简介:
丘新巧,年生,号未堂,广东新丰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理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系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
丁*,年生,湖北麻城人,民革成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西南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职于麻城市人民*府、中国书法家协会、佛山大学、暨南大学,主要从事书画篆刻及文献研究,兼及创作。先后主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书法学术会议三十余次,发表书法篆刻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评论随笔一百余篇。著有《白丁集——瓜豆庵论书丛稿》、《中华书法赏析丛书——行书》、《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史》、《碑帖书画与诗歌文献研究》等,发表有《从传统书学到现代书学》等论文,主持“碑帖书画与宋代诗歌文献研究”等课题。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全国首届隶书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奖、广东省文艺评论奖、《美术与设计》百期百篇优秀论文奖等。
王客,又名王方呈,年生,浙江省台州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学士、硕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法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方艺术·书法》副主编,上海温州青联副主席。作品获奖及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入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三等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全国书法家协会名家工程千人作展、全国书法家协会名家工程五百人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当代写意篆刻学术邀请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大美篆刻——走进生活中的篆刻艺术作品展等。
付威,号镂斋,美仁堂主人。哲学博士,美术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共*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沙孟海书学院研究员,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哲学学会会员。在《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辽宁大学学报》、《美术大观》、《艺术工作》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省级奖项10余项。其中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第六届)二等奖,获得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辽宁省哲学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浅谈中国书法批评主体的建构》被评为“当代书法批评苏州论坛”获奖论文,论文《审美意识下沈延毅“魏体行书”的书法建构及其当代意义》被评为首届“中国书法论坛”获奖论文,论文《沙孟海书法艺术探析》入选第二届沙孟海论坛等。
乔宇,年生,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民盟盟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朱复戡艺术研究会理事,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四川大学,获文学(书法)学士学位、美术学(书法创作)硕士学位和艺术学(书法创作)博士学位,导师为胡抗美教授。论文及作品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美术大观》、《书法导报》、《书法报》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报刊。书法作品获奖及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全国第七届楹联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80榜样—全国80年代优秀书法家提名展、山东书法“国展精英”作品展、第六届张芝文化艺术节暨当代草书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与古为新?篆书平谷论坛暨全国篆书名家邀请展、第十届、第十一届“上元雅集”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浙西唐诗之路—全国中青年名家书法邀请展、长三角优秀青年书法家精品邀请展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