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挑战杯”天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参赛对象
1.凡在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2.本校硕博连读生及直博生,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学历申报作品,后续则不可申报。
3.参赛作品必须是距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二、竞赛方式
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3类作品参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竞赛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同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有力推动校园科学技术普及。
三、赛程安排
1.年3月15日前,为院级竞赛阶段。
2.拟定于3月20日,举行挑战杯校级总决赛,以ppt展示的方式。评出本届大赛特一二等奖。。
3.3月下旬,组织年和年校赛优秀获奖项目进行专家会评,确定推荐本次市赛项目名单。
四、奖项设置
1.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类别获奖作品数不低于本类别参赛作品总数的50%。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获奖作品总数的10%、20%、30%、40%。
2.考虑到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不同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决赛的比例基本一致。
五、报名方式
完整赛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