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青年教师姜碌老师指导的级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屈宗飞同学,以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DescriptionofthethirdinstarlarvaofthestagbeetlePrismognathusdauricusMotschulsky,(Coleoptera:Scarabaeoidea:Lucanidae)usingelectronmicroscopy》已在SCI收录期刊《Micron》发表,该杂志五年的影响因子为2.。
屈宗飞其人
屈宗飞,男,共青团员,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5级学生。
学生工作:曾任植物保护学院社会实践部副部长。
科研学术: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在姜碌老师指导下在SCI上发表论文。
采访直播间
本期记者
首先恭喜你成功在SCI上发表论文,此次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屈宗飞
谢谢,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是关于伞形柱锹甲幼虫触角,口器以及腿部发音器官的超微构造,探究其如何和同类沟通,如何寻找基础植物等,也涵盖了一些关于昆虫形态学方面的知识。
本期记者
你在本科期间是如何接触到这项研究的,撰写论文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你是从哪里收集到这些资料的呢?
屈宗飞
主要还是出于对昆虫的热爱,我从在大一的时候就去找老师做实验,本科期间也和老师一起出去采集,慢慢地和老师的熟悉了,就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到了这项研究。
收集资料主要是在知网和一些外文数据库中搜集有用信息,资料这方面我们在学校的图书馆能够获得丰富的文献资料。
本期记者
在做实验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呢?
屈宗飞
一方面,是采集数量不够。到达要采集的目的地时,有很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采集的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往往不够,这样下来,不光需要做实验还需要去其他地方采集,从而浪费很多时间,而采集回来的虫子有时也很难辨别。另一方面,采集昆虫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在灯诱过程中,有的虫子是有*的,我就曾经受到过昆虫的攻击。整个过程中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因为老师的经验丰富,对昆虫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出去采集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同时,老师一边采集还要一边教授我们知识,远比我们辛苦。
本期记者
身为学弟学妹,我们对于你的成就还是十分羡慕的,也愿意以你为榜样,向你学习。你认为实验能力怎样才能提高?
屈宗飞
我认为主要是靠后天的努力,勤加锻炼。我从大一开始就找老师做实验,经常出入实验室,也曾参加过昆虫爱好者协会,从那个时候开始,结识了昆虫方面的老师,对昆虫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采集标本,制做标本,大二时因为大创项目,也时常和老师外出采集,次数多了,动手能力便也逐步增强了。
本期记者
听说你当时不仅要完成大创项目的实验还要准备考研,时间上应该是十分紧张的,你是如何协调的呢?
屈宗飞
考研其实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我一般是早起趁着头脑清醒去学习一到两个小时的英语,学完了就去实验室拍照,到11点,去吃午饭,休息到12点半左右,就开始学习考研的各项科目,每个科目换着学就不会那么无聊,学不进去的时候,就去做实验,很少有娱乐时间。为了顺利完成大创项目,也有过一个暑假都在外地采集的经历。
本期记者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像你一样优秀,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屈宗飞
首先,需要有主动性,主动去找老师做实验,老师们有时也很忙,可是自己不主动就更加没机会,主动找老师,根据老师给你的课题,你就可以在大二大三慢慢地打好基础。其次,勤能补拙,有些书本上的知识很不容易掌握,但是当你把实验和知识两相结合,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与其死记硬背,不如活学活用。最后,把实验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任务,并且保持耐心和乐观。
至于寄语,还是祝愿学弟学妹们在实验方面也能取得成功,多找老师,不懂就问,多做实验,勤能补拙。
在学习的日子里,把埋怨的话放一放,把负能量都收一收。学习,运动,画画,做饭,踏青,看书,让自己忙起来。人太颓废是因为习惯了。把那些所谓的心里话都停一下,去习惯一个新的自己,阳光,正能量。慢慢你会发现你喜欢这个每天为梦想和目标奋斗的自己。
老师寄语
我们同样也对指导完成论文的姜碌老师进行了采访,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姜碌
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受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从事金龟子幼虫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婆鳃金龟属幼虫形态和分类研究”,校人才启动基金“金龟总科昆虫幼期形态学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
主讲本科生《普通昆虫学实验》、《农田鼠害》、《资源昆虫学》、《森林昆虫分类学》、《药用植物害虫学》等课程,参与《昆虫学综合实验》、《昆虫学教学实习》、《幼虫分类》等课程教学工作。
老师也对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姜老师在谈话中这样说:
屈宗飞同学成功发表论文,主要在于个人的选择,每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的规划是不同的,屈同学从一开始就怀有对科学的探知欲望,为此也付出了很多,所以他才会成功,这也让我感到本科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其次,大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再次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特点是不同的,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虽然平时考试不会很突出,但是思维却非常敏锐,对待这样的学生就要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去发挥。一个再聪明的孩子,缺乏实践能力也是不行的。
我认为你们这一代拥有的很多。个人能力比较强,不仅英语好,网络时代思维也更加开阔,很多学生上课时都带着批判性思维,达到的水平也更高。此次论文的发表仅仅昭示着一个开始,我们学校的本科生基础教育一直坚持得非常好,几十年如一日。以前没敢想,觉得本科生发表论文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但现在看来,只要动手做,就会有希望。
实验实习对学生们的未来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停留在书本和试卷上的知识,体现出来的往往只是分数的高低,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忘了,看到的知道了,做过的才记住了”,通过实验来解答理论课上的疑问,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前路未知,未来可期
大学青葱岁月转瞬即逝,与其以后后悔今日没能好好抓住机会,不如从现在开始,抓住机遇,不放松、不松懈,珍惜眼前难得的学习时光,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人才。
植保宣传中心
记者
刘利茹
编辑
赵静陶
摄影
沈明侠王子豪
编审
邱玥
责编
葛根塔娜老师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