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601.html教师的教学魅力可以来源于方方面面。今天我要谈的就是如何将个人特长融入讲授。当然,这样的经验不是源于我的直接实践,而是源自我间接的观察。有的老师上的是钢琴课,他在课堂上弹起美妙的乐曲;有的老师上的是篮球课,他在课堂上展示高超的篮球技艺;有的老师上的是舞蹈课,他在课堂上跳起迷人的街舞;有的老师上的是播音与主持课,他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中国好声音”,这些,其实都算不上是“将个人特长融入讲授”。因为,这些都是课程本身的内容对教师基本业务素质的应有要求。那么,什么才算“将个人特长融入讲授”呢?首先,教师得有特长,而且这些特长和所讲课程的关系不是那么明显,这样反差效果就更明显,比如“大衣哥”朱之文的职业是种地的农民,而农民种地是不需要唱歌的,但朱之文的特长偏偏是唱难度很高的歌;其次,这些特长还得很自然地运于讲授,否则就永远是教师的业余爱好。必须承认,大学老师有特长的还真不多,有的老师小时候可能学过画画、跳舞、跆拳道之类的,但后来为了“崇高”的学术事业,渐渐也遗忘和放弃了自己儿时就开始培养的雅兴。偶然有机会露两手,震撼的效果自然超乎想象。还记得我大学时期的现当代文学老师钟友循先生,有一天突然在舞台上拉起了手风琴,拉得还那么好听,我们的惊愕绝不亚于现在的女生看到自己的偶像蔡徐坤打篮球:“天啦,怎么可能?!”我还记得我的同事唐春先生,前几年在学生晚会上唱崔健的《花房姑娘》,尽管水平和崔健的差距比较大,但台下学生的欢呼声差不多掀翻了俱乐部的房顶,男神、男神的叫喊声更是响彻湘潭大学的上空。一打听才知道,唐春先生读大学的时候,是一个标准的、长头发的摇滚青年,后来,由于年龄增加,以及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才剪掉了长发,收起了那把破木吉他。当然,我们今天谈的不是教师的个人特长,而是教师的个人特长如何融入讲授。钟友循老师从未在现当代文学课上拉过手风琴,他甚至都从未提过自己会拉手风琴。唐春先生则是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未承担过教学任务,故唱摇滚的绝代风流也不能在课堂上展示。那么,我只能从其他教师的实践谈起。由于我上课和写作都喜欢举例子,不妨先举三个比较动人和感人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曾琳智老师上课唱流行歌曲。曾琳智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同学。她有一项非常令人羡慕的特长:唱歌。她不仅能唱歌,还能写歌,是真正意义上的又能歌唱又能创作的唱作型歌手。她在湘潭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参加校园歌手大赛,荣获“最佳女歌手”“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风采奖”三项大奖。如果她愿意转入职业歌坛,就实力和长相而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她的志向却在祖国的教育事业。我给湘潭大学本科生讲《比较文学》时,遇到了“文学与音乐”部分。由于我完全不懂音乐,自觉这个题目讲不了,便特邀她来友情客串一下主讲老师(我是提前一年毕业留校任教,初登讲台时,她正在读研究生三年级)。每当需要举例子的时候,曾琳智女士便现场唱了起来。几首歌下来,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他们大概还从没有见过唱歌唱得这么专业的任课老师。最后,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曾琳智女士将讲授的中心从“文学与音乐”转入“音乐”,最后干脆开起了个人演唱会。研究生毕业后,曾琳智女士应聘到上海金融学院(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做了一位老师,主讲《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在业余时间,她依然热爱音乐创作,为《剃刀边缘》《流星蝴蝶剑》等电视剧创作主题曲,为胡彦斌等歌星的《Waitingforyou》《梦中的婚礼》等歌曲填词,她还推出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专辑《最美的年华》。为了提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曾琳智女士还攻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从论题可以看出,她将个人特长完美地融入到专业研究之中。由于她的研究对象和她的教学内容是基本统一的,所以她又借助这种统一,将个人特长完美地融入了教学之中。曾琳智博士被评为上海金融学院的“十佳教师”。她的讲课在常规的教学魅力之外,还多了一种别样的人格魅力。我从网上获悉,她上课喜欢带一把吉他,发现有学生听课不够专注,就从讲台下拿出吉他弹唱一曲。一言不合就唱歌,学生从她的课上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获得了规定动作之外的美学享受。当然,或许也有不够开明的人提出异议:在《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唱歌,而且唱得还比较多,会不会偏移了“教学大纲”?其实,凡是懂点大学教育的人都知道,大学教学不像高中教学那样有明确的、单一的、功利性的应试目标,尤其是文科教学,其目标一般比较模糊、遥远和综合一些。或者说,文科教学有一个更突出的终极性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添砖加瓦。唱歌或许会占用一点知识传授的时间,但从更高的角度看,却可以更巧妙地助推美育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案例是刘冬颖教授唱出《诗经》之美。黑龙江大学的刘冬颖教授,在讲授《诗经》时不走寻常路:别人是“讲”出《诗经》之美,而她是“唱”出《诗经》之美。当然,不是说她上课只唱歌,而是说,她该讲的时候讲,该唱的时候唱。而且,《诗经》之美还必须要通过“唱”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没错,《诗经》里的首诗是原汁原味的歌词,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歌诗”,只不过“曲”丢失了,我们才以为它们是“诗歌”。《诗经》中的《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地方音乐;《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即典范的音乐);《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因此,不唱出《诗经》,实际上无法真正走进《诗经》,无法真正还原《诗经》的音乐之美。在讲解《诗经?郑风?子衿》时,刘冬颖教授先是打出一张PPT: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然后她对“诗句”做了一字一句的,同时也是生动有趣的细读。在听众完全没有理解障碍之后,她再对“诗句”的整体意蕴做了自然、准确和清晰的分析。一般的老师讲课讲到这个程度,大约可以打9分了,打个比方,相当于“奔驰”级别了。但刘冬颖老师的讲课是“法拉利”级别的,因为她居然将这些诗句“唱”了出来,而且唱出了“我是歌手”的感觉。她也很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位被学术事业耽误的歌手。其实,刘冬颖老师以前并不是学唱歌的,她是为了完美地传达出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在40岁以后才自学音乐的。当老师当得如此敬业,学生没有理由不把掌声和鲜花献给她的。需要说明的是,她后来还做了一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典诗词吟唱的新媒体传播”,这也可以视为“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的典范,即教什么就研究什么。第三个案例是王大任老师上课赋诗(这个案例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的讲座《以情优教提高教学的艺术性》)。王大任是上海向明中学的数学特级教师,在讲完杨辉三角后,他加入了一些数学史的内容:杨辉三角,法国人认为是他们的帕斯卡(Pascal)发现的,故称之为“帕斯卡三角”(Pascal’sTriangle)。那到底是中国人发现的,还是法国人发现的呢?最后在中国的《永乐大典》中查到记载,北宋人贾宪约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因此比法国帕斯卡年发现“帕斯卡三角”约早年。近些年,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因此数学史书上称它为“中国三角”(ChineseTriangle)。听完老师的介绍,学生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压也压不住。王大任老师再接再厉,再次将数学史升级为文化史:《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全书卷,由多名学者在年-年间编成(仅目录就占60卷),共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学生的“文化自信”再次得到激发和加强,他们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傲娇”,我们也分明听到了他们作为中国人无比骄傲的心声:“我也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啊!”不料,王大任老师却突然话锋一转: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副本却在八国联*入侵时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剑桥博物馆。当学生沉浸在遗憾、悲伤和痛心的情绪之中时,平时喜欢写诗的文学青年王大任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诗歌一首,并且当场朗诵起来(注意,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能力,朗诵这首诗的效果会差很多):杨辉风流贾宪娇,千年轶事话前朝。永乐大典今何在,举头西望英伦岛。卢家楣教授这样点评王大任老师的讲课效果:“我们的学生听完后,倍感震惊,猛然觉醒,纷纷跳到数学的海洋里,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直达成功的彼岸。你们看看,这数学课是不是上得比*治课还*治课。”上述三位老师将个人特长巧妙融入讲授,对我们重新认识美育和德育无疑是有帮助的。美育很重要,但美育是不是只是美育课和美育老师的事情?美育其实可以寄托于每一门课程中,体育课中有美育、数学课中有美育,文学课中有美育。同样的道理,德育也不只是德育课和德育老师的事情,每一门课中都有德育,每一位老师都是德育老师。当然,这些课程中能否蕴含美育和德育,关键还是看教师的相关素质,以及将这些素质运用于讲授的意识和能力。我还见过在课堂上吹笛子的、拉二胡的、跳街舞的、唱京剧的,无一例外,都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可惜我没有任何个人特长,以至于像“文学与音乐”这样的课根本无法讲到艺术的境界。如果说我这辈子有什么无法弥补的遗憾的话,恐怕一是身高没有一米八零(我将近一米八零,准确地说,早上起来有一米七零),二是没有任何的文艺特长。以至于我今天看到长得帅的,学问做得好的,几乎没有任何的触动,但看到哪位同事腿长一点,哪位同事唱歌居然不走调,我都无比的歆羡。当然,我会打点篮球,但我的篮球理论水平要高于实战水平。我曾设想过哪天在讲课过程中来个胯下运球什么的,但那样又过于突兀:正在讲课,突然来个和比较文学无任何关系的胯下运球,学生还以为我发癫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