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继续推送我刊发表的部分论文的工作亮点和作者团队简介,内容主要由作者提供。按发表时间顺序推送。欢迎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录
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
1.任意3×n阶Fan网络的电特性研究,谭志中,吴鹏,罗小廉,孔泽霖(江苏南通大学物理系)
2.量子强测量与弱测量理论的相似和区别,塔西买提·玉苏甫,玉素甫·吐拉克(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3.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力公式及在费米气体中的应用,柳飞1,钱亦枭1,章鹏慧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实验
4.变压器非线性谐波分析与获取方法的研究,孙殿平,赵强,郭超修(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中心)
5.一种验证动量定理成立的简易实验,桑蕊蕊,张雄,张皓晶,李肖,王碧鸿(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6.数字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测量仪,李震春,许积文,陈国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学生园地
7.驻波型热声制冷机的搭建及理论验证,张世红1,汪寅鹏2,严琪琪3(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8.铁铂纳米线的磁力显微术研究,刘心萌1,王昊1,王懿1,叶仕丽2,许瑞2,程志海1(1.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2.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9.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布朗运动,关舒月,张 明,张师平*,吴 平(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1
任意3×n阶Fan网络的电特性研究
谭志中,吴鹏,罗小廉,孔泽霖江苏南通大学物理系
谭志中“教学科研相长”团队介绍
实现基础物理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难题.谭志中教授在长期的基础物理教学实践中构建了“教学科研相长”创新模型,其基本思路是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因为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种能力和智慧的生成过程,谭志中团队将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拓展与提升,通过老师与学生们共同对此问题的探究研究,分享获得的探究体验与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实现教师的自我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将在探究中产生的新思想与发现的新方法移植到物理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谭志中团队将基础物理学中常见的电路问题拓展为电阻网络模型开展探究,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先后在《大学物理》《河北师大学报》《南通大学学报》《杭州师大学报》等等一系列中文期刊上发表了五十多篇电阻网络方面的研究论文。在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中,谭志中教授于年出版了《电阻网络模型》学术专著,创建了研究电阻网络模型的“谭志中方法”,先后培养了不少学生参加一系列省级及国家级创新竞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且有多名学生发表了关于电阻网络领域的研究论文,同时指导多名中学物理老师获得了创新研究成果,培养了中学物理老师的创新思想与科学探究能力。谭志中团队以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先后主持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项目,年获得了江苏省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年又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特别是谭志中团队近年来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PhysicalReviewE》《ScientificReports》ChinesePhysicsB》《物理学报》等十多种SCI期刊上发表了二十多篇电阻网络问题的学术论文,并且与六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同行专家开展了电阻网络模型的国际学术研究。谭志中团队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打破了“教学与科研不兼容”的传统思维,科研团队的创新实践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提升了南通大学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为人类的教学与科研协同相长提供了新的模式。展望未来,教学科研相长模式将会被更多学校理解和应用。最后感谢《大学物理》期刊为我们提供了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的平台,为谭志中团队发表了十多篇电阻网络领域的研究论文,增强了团队的信心和持续研究的动力。论文亮点
1)将教学内容拓展为教学研究问题。构建了基于电流参数的一类3×n阶Fan网络的矩阵差分方程模型及约束条件方程模型。2)构建了递推-变换(RT)方法研究3×n阶Fan电阻网络的电特性,采用广义的斐波那次数列给出了矩阵差分方程的分段函数解。3)发现了任意3×n阶Fan电阻网络的任意节点电压公式、支路电流公式和等效电阻公式,实现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4)实现了物理教学与科研协同相长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304006);江苏省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No.BK1278)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7卷12期16-21页
2
量子强测量与弱测量理论的相似和区别
塔西买提·玉苏甫,玉素甫·吐拉克
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塔西买提?玉苏甫(TaximaitiYusufu),硕士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新型光源与微纳光学实验室”执行主任。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方向的研究,对涡旋光的产生、频率可调及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外参与过知名高校世界一流实验室的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突出研究成果,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13篇,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光学学会出版社的期刊《OpticsExpress》(影响因子为3.55)上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先后15篇文章发表在光学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
玉素甫?吐拉克,年本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博学位,并于年7月得到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孙昌璞院士。年7月至年6月先后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该同志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长特别奖和国家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优秀研究生一等奖等奖励,精通英语和俄语。参与各类课题10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二区4篇)。
论文亮点
在本文,我们从定义、性质以及应用等三个方面对量子强测量和弱测量的相同点和区别进行了详细地讨论.虽然AAV等科学家提出的弱测量理论跟我们始终保守的以波包塌缩为特征的强测量理论有所不同,并带着点佯谬的风格,但是它确实显示了神奇的量子世界的本质与特点.在大学的量子物理课堂中给学生讲解量子强(弱)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他们理解并体会神秘的量子世界有很大的帮助.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D01B)项目资助
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7卷12期22-25页
3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力公式及在费米气体中的应用
柳飞1,钱亦枭1,章鹏慧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
作者简介
柳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兴趣是非平衡态理论及应用.论文亮点
本文得到了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多个无相互作用费米子作用在缓慢移动阱壁上的力的解析公式.作用力由对角力和相干力两部分组成.在绝对零度时,前者和粒子数的立方成正比,而后者主要来自占据了最高能级的费米子的相干分力.该力起源于最高能级和比其高一级能级之间的量子相干.基金项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资助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7期1-3页
4
变压器非线性谐波分析与获取方法的研究
孙殿平,赵强,郭超修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中心
作者简介
孙殿平,博士,副教授,从事等离子体光谱测量和光电探测等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参加过普通物理及实验、电工学及传感器技术(及实验)教学工作多年,特别是在电工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教学中,利用现有教学仪器进行电磁测量研究,在《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论文亮点
利用数字示波器对变压器电压电流进行了测量,利用EXCEL对电流进行谐波分析,根据谐波分析结果,讨论了电流的谐波幅值随电压非线性变化规律,其中电流的三次谐波幅值随电压增加急剧增加,近似正比于电压的三次方,电流的偶次谐波随电压变化不显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近似一致.另外通过三相变压器不同连接可获得三次谐波信号,并对三次谐波幅值随电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基金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学堂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7卷11期16-20页
5
一种验证动量定理成立的简易实验
桑蕊蕊,张雄,张皓晶,李肖,王碧鸿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作者简介
桑蕊蕊,云南师范大学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从事教育学理论、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微课程教学研究。
论文亮点
提供一种简易的实验装置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量和冲量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简单的数学处理验证动量定理。教师能够利用此实验开展IBSE(探究性科学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物理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NO:ZG);云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初中物理实验微课程的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094)资助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6期33-36页
6
数字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测量仪
李震春,许积文,陈国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李震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储能材料研究工作.
论文亮点
针对的传统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实验装置中,电位器的滑动端位置读数误差大的问题。本文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将数字电位器代替机械式电位器,有效解决电位器滑动端位置读数误差大的问题,测定的电位器调节特性和调节灵敏度曲线与理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单片机结合键盘和数码管对数字电位器滑动端RW位置进行控制和显示,使学生控制和读取数字电位器滑动端位置十分方便、直观,实验数据可靠、稳定、重复性高.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B);广西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7期31-35页
7
驻波型热声制冷机的搭建及理论验证
张世红1,汪寅鹏2,严琪琪3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团队介绍
张世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级本科生。
汪寅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级本科生。
严琪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低维材料中的电子输运研究。
热声制冷机是集声、气体动力、传热于一体的产物。该论文介绍了一种较为简单的热声制冷样机的搭建思路以及其中各物理参数选择的依据和实验支持;并分别通过压力声学和线性热声理论的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线性热声理论对于热声效应的解释更具有合理性。
基金项目
北航校教改项目资助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5期48-52页
8
铁铂纳米线的磁力显微术研究
刘心萌1,王昊1,王懿1,叶仕丽2,
许瑞2,程志海1
1.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2.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作者团队简介
程志海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先进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发展及其在低维和表面物理领域内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多项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在尖端仪器研制、改进和新实验技术方法等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包括Science1篇,Phys.Rev.Lett.4篇、J.Am.Chem.Soc.1篇、NanoLetters4篇等,部分研究结果被ScienceMagazine、PhysicalWorld、ScienceDaily、Nanotechweb、NanotechnologyToday、ChemicalEngineeringNews等大量著名科学媒体报道,并入选《自然》杂志的年度图片、《科技日报》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科技部“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