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通,那就别想了,先看看后文再来思考
这几年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常会发现一个别人觉得好玩、自己感觉想哭的现象,那就是认真读书并搜集资料的学生,交出来的论文初稿往往问题最多。这跟我们平时的预想不一致,难道不是越用功写得越好、越被老师夸奖吗?
现在倒好,日积月累做出来的初稿,还不如其他学生东拼西凑两三天搞完的东西,说起来怎不让人黯然销*、走出老师办公室大哭一场?岂不会自我怀疑地想到我是真笨,就算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也比不过聪明人的一蹴而就?
实际上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越用功,就会越不规范。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你因此而被老师批评,你要感到高兴,那说明你的研究起码已经超出旧有的规范了。我在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一位答辩老师说你的博士论文是我最近几年来唯一从头到尾全部看完的论文,另一位老师则说,你论文中的所有观点我都不赞成。看看,这冰火两重天的酸爽劲儿,我也经历过呀。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会如此。实际上那些中规中矩拼凑出来的初稿,一看就知道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只要不是抄得太过分,不是抄得太笨,老师们也就把它当做是对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证明,也不会过多为难,因为这样弄出来的初稿,它的天花板就那么高,花再多时间和精力也就如此而已了。
而真正沉下心来通过自己阅读原始材料、像古人所说那样“采铜于山”而不是用二手货拼凑所写出来的初稿,由于它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