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
在广东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率先垂范,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他们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进担当,担筑梦育人使命;他们坚持“停课不停教”,迎难而上,坚守工作岗位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四有”好老师的良好形象,用爱和奉献争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筑梦人。他们是教师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就是广东医科大学-年度“师德标兵”——第二临床医学院官成浓、医学技术学院徐*发、医院徐晓红、护理学院颜文贞、基础医学院熊兴东。
第二临床医学院官成浓
官成浓教授经常把临床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到课堂上讲解,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文献阅读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的新理念、新动态。带头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如PBL教学法、CBL教学法、TBL教学法、换位式教学、自助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3次被评为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2次被评为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次被评为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近5年组织编写教材4部,分别为《肿瘤临床诊疗新进展》、《实用肿瘤诊断与治疗学》、《临床医学概论》和《老年卫生保健学》。另外,第一副主编编写的《全科医学概论》和英文版的《临床肿瘤学》也将出版。
近五年来,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多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1项《面向基层培养“能用、管用、好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完成人1项《医学院校“全员协同、全面融合、全程渗透”的学生思*育人改革与实践》,第十三完成人1项《“开放、协同、互通、合作”促进省域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校院协同“3+2”模式培养基层岗位胜任能力强的医学人才研究与实践》)。
官成浓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同学,经常深入班级,做好学生工作,特别关怀和帮助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常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在QQ群中定期与全班同学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学习或解决他们在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得到同学们的肯定。每年都亲自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项。近五年,已经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各6项,校级8项。
二十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把理论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曾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优秀共产*员”、“医德医风高尚者”、“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十佳青年”、“十佳员工”等。
获奖和受表彰情况
年度荣获广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年度荣获东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年度荣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1项,第九完成人1项,第十三完成人1项)、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
、、、及年度五次荣获得学校年度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及年度二次荣获得校“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年度连续三年评为院级“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年至今被学校聘为“三级教授”;
年度荣获得校级“优秀*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年度三次荣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员”荣誉称号;
年度指导的学生科研小组荣获广东省挑战杯三等奖1项;
年度被评为学生科研“优秀指导老师“;
、及年度三次荣获校级“优秀三下乡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感言
作为一名教师,荣获“师德标兵”称号,既是一种荣誉和信任,更是一种鞭策和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精于“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以“传道”为责任担当,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术是根,医德是本。从医28年来,我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始终把培养拥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学而不断、习而不厌,精益求精、见贤思齐。从医从教,我永远在路上。
医学技术学院徐*发
徐*发,中共*员,三级教授、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年四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年获湛江市优秀*员称号,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年评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现任医学技术学院院长、检验研究生所所长、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社会兼职包括:任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疗器械协会POCT装备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联盟常务委员等。徐*发教授从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广东医学院任教,25年来他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孜孜以求,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导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曾经参与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通讯作者3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6件,授权2件。
德为师之本,作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徐*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徐*发从小的梦想。25年的高校教育生涯中,他担任过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硕士研究生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年授课达多学时。
“精心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是徐*发多年来一贯的坚持,每一次备课都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他要翻遍所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他授课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而且特别注意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介绍给学生。每次学校督导专家听课,他都能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每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数都在90分左右。他还带领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指导本科生先后获得创新创业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级5项,指导本科生发表多篇科研。他曾担任级医学检验专业的班主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徐*发还十分关心、爱护学生,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他经常与学生讨论学习、人生等问题,运动场上他为学生呐喊、助威,学生歌咏比赛中他做过选拔评委,参与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比赛训练等,“发哥”的称呼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一届届相传。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徐*发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员教师,该同志时时处处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治理论学习、工作、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地发挥着共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好评。
获奖和受表彰情况
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年,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年,广东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年,南粤优秀教师;
,,,年,四年考核优秀。
感言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责任重大。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以实际行动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医院徐晓红
徐晓红,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于广东医科大学医院从事超声临床工作及理论教学工作27年,曾到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意大利等地研修。擅长甲状腺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肝癌的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参与多项科研研究。出版专著3部,主编《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副主编《乳腺超声诊断学》,参编高职高专教材《超声诊断学》,主译《Textbookoffetalabnormalities》。现于广东医科大学医院超声科担任培养硕士研究生任务。
徐晓红同志担任超声科主任十多年来,不顾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由于超负荷,即便身体不适仍坚持带病工作。她也十分重视科教研学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身边的优秀人才,采用“评比表彰工作法”树立先进典型,推进各项工作。近十年来,超声科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初具规模的30人,学科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徐晓红认为,医生就是服务病人,应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她十分重视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除了定期的科内学习,她还每一个科员的会诊提出要求,注重科室文化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近年来,她带领的团队在超声领域学术地位得到省内专业同行的一致认可,医院超声科知名度与整体诊疗水平也大大提高。
作为妻子、媳妇,她身体力行,弘扬家庭美德。与婆婆亲如母女,在医院同事间及邻里间有一定知名度,年获得“湛江市好媳妇”荣誉称号。
身为医生,她待病人如亲人,以找到病人病痛之因为己任。一肝癌患者,做过三次射频消融手术及一次介入手术,因为进行了多次手术而导致肝内组织紊乱,普通B超难以下诊断,术后来复诊,她不畏辛苦为病人做了五次造影,历时三个多小时,最终确定残余病灶所在。这种认真严谨、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年7月至今,任湛江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年11月至今,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六届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年9月至年9月,任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医学影像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员;年5月至年5月,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一届浅表器官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年10月至年10月,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成为广州市外的唯一一名副主任委员及广东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任广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眼科学会委员,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委。曾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多次获评为广东医科大学“优秀教师”、“优秀临床教师”,广东医附院“十佳员工”等称号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年获“广东百户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年获“省级三八红旗手”称号。年获“岭南名医”称号。年8月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广东医科大学医院医学影像学学科带头人,年医学影像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获资助75万元。超声学科成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对象,《超声诊断学》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累计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科研课题多项,分别如下:3年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WK)--诊断超声对人早孕胚胎细胞转录因子影响的研究,5年湛江市公开招标项目--超声造影技术和螺旋CT对肝肿瘤微循环及血管病理基础的研究,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KZ)--诊断超声对胚胎凋亡蛋白caspase-3的影响。出版专著3部,其中以副主编身份编写《乳腺超声诊断学》,该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年11月出版;两次参编高职高专教材《超声诊断学》,主译《Textbookoffetalabnormalities》,主编《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
感言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能获此殊荣,心里感到万分荣幸。首先,非常感谢领导们对我的肯定和认可,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其实我所做的,只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她们勤勤恳恳和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奉献。
时间如梭,我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20余年,我热爱我的工作。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师德为先。“师德标兵“这个荣誉称号,对我来说,是一种至高荣誉,更是一种鞭策及激励。我将不忘初心,加倍努力,继续为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护理学院颜文贞
“三尺讲台度春秋,四季耕耘育桃李”,颜文贞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颜妈"。三十余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培养了上万名护理专业学生。她曾荣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育才奖”、湛江市优秀教师、广东医学院“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模范共产*员、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员,她忠诚于*的教育事业,时时处处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护理学院*员“创先争优”活动中被授予“*员示范岗”。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时刻刻处处用*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的观念,加强*性修养,按照*章的规定履行*员义务,严格遵守*的纪律,执行*的决定,珍惜*员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各项任务,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承担护理专业不同层次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年均授课学时数达六百以上。秉承着“求真务实,精湛教学”的理念,她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尝试。应用角色置换、角色扮演、仿真情景模拟、病例导入等形式启发、指导学生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也得以提高。她潜心于教育科研工作,~年完成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护生实习前仿真训练模式的探索与优化》的实践研究,并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国际护理学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篇;在广东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案例集中分享其成果发表论文1篇;在台湾地区年健康照护国际研讨会上以大会发言形式进行论文交流;并且将此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毕业技能考试中,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年来主持科教研究项目9项(其中省级1项,市厅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科研经费13.3万元,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护理学基础》,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篇。主编护理专业规划教材4部、参编及承当副主编2部。
她在学业上对学生用心诱导,在思想上、生活上为学生指路。在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她为学生熬制补血汤药,学生们都说她亲切、严厉、温暖。在担任兼任班主任期间,组织全体同学参加“二十帮一”献爱心和“爱心传递”等活动,带头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度过生活难关;开展优生与差生“一帮一”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获学校立项课题10项,发表论文4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项技能大赛,并获二、三等奖。
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利用业余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敬老院,关心老人,给护理员讲授老年人日常照护的知识及技能;主持完成教育部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老年基础照护资源库》建设,为我国老年护理教育事业储备资源。以《东莞大型企业员工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优化培训方式》的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展社会各层次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构建急救自主学习公共平台,组建以医学生为主导的急救培训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获奖和受表彰情况
年获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
年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
年中华护理学会“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年教学水平评估先进个人三等奖;
年指导学生荣获“第二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优秀奖;
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育才奖”;
年学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模范共产*员年、年、年学校“工会先进工作者”。
感言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荣获学校师德师风标兵称号,这是学校领导和广大老师对我工作的认可,其实在我的身边,有着千千万万数不尽的老师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人民教师的这个圣洁的职业,老师们兢兢业业,甘愿吃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自己的荣辱观。我只是广大教师中的一员,今天学校将“师德师风”标兵称号赋予我。今后我会继续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医学院熊兴东
熊兴东,生化和生化检验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生物技术新专业的负责人。十几年来,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赢得领导、同事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工作中,他处处为人师表,用自我的人格魅力打动人,感化人,把他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生物化学本是一门相对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学科,而他上课总是用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将深奥的生化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让学生喜欢生化,爱上生化课。
年,他开始负责生物技术新专业建设,每年通过开展卓越型人才培育计划、举办生物技术实验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学术沙龙等,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首届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通过国家考研录取分数线并陆续被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录取,涌现出以全校第一名的身份获得广东医科大学校长奖学金的罗思凡、获得英国利兹大学研究生offer的张钰祺等优秀学生。熊兴东教授也在年荣获了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的称号。
在教学实践中,熊兴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卓越教育、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在教中“研”,将“研”运用于教,使教与研相互交融、共同提高。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和广东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广东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董子钢奖学金和广东医科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项多项。指导我校大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项、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培育(攀登计划)项目8项和广东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7项。指导的大部分本科生考入理想的高校(英国利兹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继续读研深造。他本人也荣获“广东医科大学首届十佳学生课外科研导师”和学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学生的科研引路人,他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要用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研,对待人生。他只要有空都会出现在实验室,要么和学生讨论实验进展,要么和学生一起修改论文。每周一晚上7点半,课题组的组会准时召开,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有时晚上和学生讨论太热烈都忘记了时间,经常到晚上11点之后才结束。在他的指导下,三位研究生连续获得第四、第五和第六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以及多次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广东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熊兴东教授在科研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近几年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重点项目1项)等23项课题,累积科研经费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DrugResistUpdate、JMolCellCardiol、Aging-US、AgingandDisease、GynecolOncol、MutatRes和IntJMolSc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篇,单篇最高SCI影响因子10.。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础医学专业分会委员,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内衰老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获奖和受表彰情况
年获广东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年获广东医学院“十佳青年教工”荣誉称号;年获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大“最美教师”称号;
年获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十佳科研标兵”荣誉称号;
年获“广东医学院首届十佳学生课外科研导师”荣誉称号;
年获广东医学院博士点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和年获广东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感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深的科学素养,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身正”就是师德,教师的师德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学生来说,其影响力是持久的、深远的。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成*和国家交给我们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编辑
甄素丽
责编
王丽君
审发
谭秋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