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我院两门课程入选。
其中,学院*委书记吴兵教授负责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入选线下一流课程,杨轸老师负责的《道路虚拟施工教学实验》入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本期一起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年级
大三
面向专业
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
课程学时
34
课程学分
2
先修课程
交通规划、交通设计
后续课程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主要教材
交通管理与控制(第六版)ISBN9、吴兵李晔、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9
课程目标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一直以来都以培养社会精英、行业领袖为己任。针对交通工程专业的高度学科交叉性与复杂性,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设计、课堂空间延伸、以及打造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讲授如何科学地采取基于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各种交通治理措施,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能与安全,维护交通秩序,促进交通系统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着重培养具备处理复杂交通系统管控的工程实战能力,快速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持续学习能力,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和优化资源的领导能力等的交通工程领域战略创新人才。
吴兵教授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委书记
课程负责人,负责《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总体设计与教学。
国家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主要学科带头人;
主讲完成“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交通系统控制方法与实践”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编了《交通管理与控制》(第2~6版)教材,分别列入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3版、第4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5版、第6版),其中近五年出版的第五版(年)和第六版(年)入选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二完成人主编了《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概论》(年);
历版教材封面(组图)
主讲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年)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近5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年第一完成人的“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现代交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年第一完成人的“与时代同步、与行业同行,现代交通工程教育砥砺求索与改革实践”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年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三);
年获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特等奖优秀教师。
马万经教授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负责交通控制部分的教学。
李林波副教授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负责交通管理部分的教学。
倪颖副教授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负责英文课程的教学。
王艳丽工程师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负责实验项目和内容设计与教学。
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经过大规模的建设,我国道路交通网络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的规模,如何实现交通流安全、高效的运行,高效利用宝贵道路资源,是当前的关键问题,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亟需的关键技术。30年前,课程的创始人杨佩昆先生即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并于年出版了《交通管理与控制》第一版,是中国大陆最早出版的同类教材,目前本教材已经更新到了第6版。
年本课程荣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年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并于年被首批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名单。
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本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年开始了“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研究启发型教学模式”改革,对应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由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教学、课堂测验、课程作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论文交流等7个要素相互贯通的全生命周期课堂教学法。通过课堂相互讨论、合作撰写论文与论文交流等互动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而课堂上教师的点评、知识点梳理、案例分析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贯通。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课程提出了“从课堂走出去,从现实提出来”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实际的道路上进行现场观摩、调研、研讨。比如,通过让学生步行通过交叉口、骑自行车通过路段等亲身体验的方式,加强学生理解行人过街控制、右转交通控制等实际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在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普遍现象中思考一般规律,寻找共性问题,思考科学的解决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书育人效果,并逐渐形成了从理论课程到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综合毕业设计的“全链条”一体化课程体系。从年开始应用,实施至今,学生分析问题、建立复杂交通问题的对策等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为了能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邀请在交通管理第一线的交警进课堂,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交通管控技术的现实意义;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定期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大学教授前来进行课堂讲学,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精神。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