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凰豆名家访谈赵小红建设ldquo
TUhjnbcbe - 2021/3/21 23:03:00

「人物简介」

赵小红,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钢琴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教委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法团队执行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基础课教研室副主任。

组建上海教委高峰高原学科项目-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法团队,目标是为上海音乐学院建立具有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知名院校同等权威的钢琴教学法学科和科研基地。

目前重点研究方向是钢琴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成人钢琴教学与钢琴基础课教学理论与实践。

7月,是上海的雨季。在一个氤氲的早晨,我们拜访了赵小红老师。

走进赵老师的家,让人觉得温馨舒适、浪漫文艺。她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斟满一杯茶,和我们聊起了人生。

「音乐之路」

70年代初,浙江省艺术学校公开招收第一届学生,赵小红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省艺校,从此正式开始了钢琴学习的生涯。

在浙江省艺校她师从毛节芳老师,虽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位,但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因此毕业后,赵小红顺利留校任教,当时她年仅15岁!

从15岁留校工作到22岁正式读上音钢琴系本科,这7年的工作时间里,赵小红一直在辗转各地,寻求名师,提高专业水平。

在艺校任教的那段时间,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学习,因此她非常感谢艺校的领导对她的理解与支持。

对于赵小红来说,那是一段疯狂学习的岁月。她先后到南京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也跟着许多名师学习钢琴。

当时中国的钢琴名师不少,但要想成为名师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小红怀着对钢琴艺术执着的追求,从杭州到上海,一直往返其中。

大约在年,有一次赵小红到上海音乐厅听两位德国钢琴家的双钢琴音乐会,旁边坐着一位面目慈祥,笑容可掬的老先生。

在交流中得知她是专程从杭州来上海寻找钢琴老师的,老先生被赵小红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便告知他本人就可以教授钢琴,赵小红喜出望外,恳请老先生收自己为徒,老先生欣然答应。

第二天,赵小红来到了老先生位于长乐路上的一幢小洋楼,她与这位素昧平生的老先生及他夫人尤端开始了一段温馨的师生情缘。

后来才知道,这位慈祥的长者原来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唐学咏。

唐先生早年留学法国,是中国引进固定唱名法和倡导视唱练耳、重视基本乐理教学的先驱。

另一次拜师是年。

通过友人介绍,赵小红只身前往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洪腾教授的家。

记得当年洪老师住在安福路,那是一条极有文艺腔调的小马路。洪腾老师也被赵小红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当下收她为徒。

在跟随洪腾老师学琴的一年时间里,她对学生极其耐心而且极有方法,从触键、技巧、放松、表达音乐各个方面,给予无私的指点并能够很快见成效。

学生为了表示感谢,提一点家乡的土特产送给老师,她执意不收学生任何礼品,这份恩情让学生铭记终身。

赵小红住在杭州,而老师们住在上海,因此她常常要往返于杭州和上海两地。当时,交通不算便利,一天来回,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就要八九个小时。

为了白天能够到老师家上课,一般都会乘坐夜间火车。当时的学习条件很是艰苦的,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业的追求,使她扫清了所有的艰难困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音乐追梦之旅。

赵小红与洪腾教授

「进入上音」

80年代初,赵小红经过艰难曲折的努力,终于感动了艺校领导,同意她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

当时钢琴系安排了吴乐懿先生的大弟子秦莹明做赵小红的主课老师。

秦莹明老师是吴乐懿先生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当时他刚刚荣获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奖载誉归来。

他的教学特点延续了吴先生一贯的风格:对学生的专业教学非常用心,尽可能挖掘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潜力,跟着音乐走,用最自然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演奏。

“我们当年能够进入上音钢琴系学习,感觉特别不易,故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除了上共同课以外,从早到晚都泡在琴房练琴,甚至春节都不回家过年。

好在当年上音寒暑假里宿舍琴房都不关门,许多同学都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赵小红回忆道。

第二年,在秦莹明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赵小红顺利考上了钢琴系本科,之后又跟随林恩培老师和吴乐懿先生学习至本科毕业。

赵小红上音毕业照

「四大名师」

上音钢琴系是中国11所专业音乐院校中最早成立的钢琴系科,对全国的钢琴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引领性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四大钢琴教授是李翠贞、李嘉禄、范继森、吴乐懿四位名师。

在赵小红追随上音钢琴老师学习的岁月里,非常有幸直接与间接地接受到了其中三位名师的指导。

除了接受吴乐懿先生的直接授课之外,洪腾老师是跟随范继森先生学习了12年钢琴的嫡系学生,而林恩培老师是李翠贞先生的嫡系学生。

因此,每位老师都以不同的特点给予了赵小红丰富的给养。

记得林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强调音色的追求,对旋律、双音、和弦的音色都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她对弹奏作品强调要有舞台感,追求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对表演中出现的即兴式灵感的把握等等。

洪老师给予我极简练而深刻的提示,手指主动积极、手臂通畅放松,音乐从心里歌唱等,大道至简。

吴先生通过为我准备一套毕业音乐会,使我理解了从巴赫到圣桑的不同声音及风格概念。

当时上音钢琴系有一大批优秀老师,他们上课不计时间成本,全心全意扑在学生身上,对于弹奏的曲目经常一小节一小节的“抠”,不达要求不下课,这种对学生极其负责的教学态度成为了上音钢琴系的一种优良传统。

「出国热潮」

80年代开始,出国热高涨,当时音乐学院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向往出国留学。

“我们班里一共七位同学,却有六位准备出国。”赵小红也不例外,经过努力,在本科毕业之际,收到了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硕士的录取通知。

但最终为了家庭,为了扶持丈夫的事业,她放弃了这份难得的深造机会,回到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

在此期间,她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同时还完成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班的二年课程。

“学无止境”这个词,是赵小红在谈话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

“当我们越是往一个学科的金字塔尖上爬,就越会发现它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上也会生发出不少疑惑”。

赵小红老师在上音从教近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育了众多学子,已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教书到一定时间,都应该出去走走,加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有助于突破瓶颈,达到新的高度!”赵小红说。

赵小红与学生演出照

「圆留学梦」

年,怀着当年未圆的“留学梦”,赵小红受上海教委和上音的委派,抱着满腔的学习热情,怀着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带着对北美大学的好奇与期待,赵小红来到了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做一年高级访问学者。

她师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罗伯特·怀瑞克(RobetWeiich)教授,并跟随堪萨斯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法教授ScottMcBideSmith博士从事钢琴教学法研究。

在跟随钢琴系开设的课程学习后,赵小红老师发现了钢琴教学法这门学科,这是为有兴趣做钢琴老师的学生而设的课程体系,并且有硕士博士学位。

对照国内各个音乐院校,虽然国内也设有同样名称的“钢琴教学法课程“,但其内容与外延都与美国相距较远,可以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为了全面学习美国的相关课程,赵小红走访了多个专业音乐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听大学教授讲课,搜集、研究学院的钢琴教学法课程大纲。

中国目前的琴童有几千万,照目前全国已有的专业音乐院校钢琴系培养的学生数目,远远不够社会所需,而专门培养钢琴老师的专业学科还没有建立,优秀合格的钢琴老师远远不够。

钢琴教学法学科正好对应我国当下钢琴热的需要。

赵小红与史密斯博士

「组建团队」

年带着一年满满的学习收获,赵小红结束了美国高访项目,回国后在音乐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和音乐教育系领导的大力帮助下,组建了一支由周薇老师做首席教授,赵小红担任行*负责人的钢琴教学法团队。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团队完成了很多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年,钢琴教学法团队在上音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有来自美国,德国,澳门,越南及全国11所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的教授参加,在业界获得极大的好评。

赵小红与周薇老师

「未来愿景」

“我们目前的一项重任是建立钢琴教学法新学科,开设多方位多层次的相关课程、梳理已有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同时还面向全国专业作曲家、钢琴家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教学作品。”

当问及未来的计划时,赵小红说:

钢琴教学法学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尤其是学科课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

另外各类专业师资培训和社会机构培训亟待实施,建立规范的钢琴教学标准。

赵小红在讲座上交流

「对话赵小红」

01

请您介绍一下钢琴教学法团队。

年,恰逢上海教委下达高峰高原的学科建设项目,我们建设钢琴教学法学科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团队应运而生。

“钢琴教学法”学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

“为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国内领先地位,与国际知名院校同等权威的钢琴教学法学科和科研基地。

并以此作为样板,带动其他高校钢琴教学法学科的建设,逐步推广实现全国各大院校相应的学科建制和科研机构的建设立,形成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钢琴教学法体系“。

我们团队成员有上海音乐学院周薇教授,赵小红、王庆和陈宇萌副教授,柔性引进美国堪萨斯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法教授斯考特·史密斯博士,美国内华达艺术学院的卜劼教授,另外还有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卞萌教授和浙江音乐学院的朱宁宁,陈声钢教授。

杨燕迪教授作为团队总顾问为我们各个方面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但昭义教授也对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并给予我们工作上大力的支持。

采访但昭义教授

02

成立至今,钢琴教学法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在周薇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收集了全国的学校的钢琴教学法开课的情况,并结合国外对钢琴教学法的研究,确定了钢琴教学法学科的11个子方向和相关领域,并且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后又做了许多翻译工作,引进国外的书籍和文章。

其次是引进史密斯教授精品课程。史密斯教授在上音开设了系列钢琴教学法课程,并且前后开出钢琴教学法系列讲座,大师课,还将为上音撰写钢琴教学法书籍。

外聘专家卜劼先后做了32个课时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欧美基础钢琴教材比较研究、钢琴教学法的历史、钢琴发展史与演奏风格、演奏法和技巧训练的变迁等专题讲座。讲座深入浅出,受到了校内外学员的热烈欢迎。

再就是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程度分级工作。我们正在全国征集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修订成集,按照教学的进度,分成各个等级,希望中国琴童在学琴的时候就能弹到适合自己程度的,耳熟能详的,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

年钢琴教学法团队成员赴浙江音乐学院进行访问、讲座和交流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还邀请各地专家来学校开设各类专题讲座。

从团队成立以来,赵小红老师经常在各地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地开展钢琴教学法学科讲座与研讨交流,推广钢琴教学法学科理念,提出优秀钢琴教师的素养标准,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问题等等,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钢琴教学法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科学、系统的课程和方法培养合格和优秀的钢琴老师,这个是我们团队的出发点。

钢琴教学法学科的建设,我们一致认为要两头抓,除了基层的钢琴教育,目前更紧迫的是在研究生层面建立钢琴教学法学科,打造科研基地,发挥从上而下的作用。

钢琴教学法团队在上音交流

03

简单谈谈首届国际钢琴教学法学术周的筹划和达到的效果。

在上音钢琴教学法团队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之下这次活动确实办的很成功,在钢琴界和钢琴教育界获得了一致好评,也引起很多教授、专家对钢琴教学法学科的重视。

为此项活动我们筹备了一年,考虑到钢琴教学法学科对当前国内钢琴发展的现状的重要性,吸取了团队专家的重要意见,邀请了但昭义教授、赵晓生教授、美国史密斯教授、德国马斯耐克教授等50多位国内外嘉宾。

一共举办了六场专家讲座、五场学术论坛和两场音乐会。为了扩大普及面和影响范围,我们还发起钢琴教学法论文的征集,收集到来自海内外共篇论文。

当时报名参加会议的人数高达多人,并且还有远远不断的申请者,但由于场地座位有限,最终只能多人出席。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上音音乐教育系领导和师生的大力支持。

钢琴教学法学术论坛

04

请简单介绍一下钢琴教学法学科的11个方向。

我们团队经过认真梳理和研究,认为钢琴教学法这门学科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但大致可以分为11个研究方向。

核心的领域是钢琴教学法理论与实践、钢琴演奏与表演教学、钢琴教学曲目文献研究、钢琴教学法的史论研究、中外钢琴教学方法与教材体系研究、钢琴教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等。

辅助领域有钢琴演奏艺术史研究、钢琴作曲家和作品研究分析、钢琴乐器的制造与发展研究、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生理机能运动学原理的研究、钢琴教学的社会维度研究等。

这里的很多科目在国内教学中还是空白或比较薄弱,有些则和其他学科有紧密联系,都很重要。如开设钢琴乐器的制造与发展研究这门课,就是希望每个弹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发音机制、钢琴结构。

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据说钢琴系学生要学习拆卸钢琴,然后组装回去,搞清楚钢琴构造原理后对演奏很有帮助。钢琴演奏与教学的生理机能运动学原理的研究,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肌肉的运动,怎样运动能省力、放松、气息自如。现在钢琴职业病很多,方法不对,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钢琴的社会学研究也很有必要,不少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创业,开琴行或者工作室,就要学会制定相关的教学规则,还要懂得和社会相关部门打交道,和家长打交道等等。

往期精选

著名音乐家储望华:我的钢琴追求是让观众喜欢——中国钢琴作品研讨会第四天活动成功举办

凰豆名家访谈

储望华:我心中的赤子之心和中国情节始终坚持不渝

年近八旬音乐学家梁茂春:钢琴是指向心灵的艺术

李淇:波澜晴雨寻常事,都付黑白键上听

凰豆名家访谈

韦丹文:钢琴,是我的人生坐标

施坦威艺术家冼劲松:技术只能震撼,情感才能打动

*天东:艺术教育不能速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触类旁通

作为钢琴家、作曲家与钢琴教育家——访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杜宁武教授

凰豆名家访谈

周薇:中国钢琴教学事业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更加重视师资的培训和提高

周琴:音乐与教育,是她生命中的两极

著名音乐家杨燕迪:没有文化底蕴的钢琴艺术一定走不远

凰豆名家访谈

黎颂文:中国钢琴教学正和国际接轨

钢琴家汪琴: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

凰豆名家访谈

杨韵琳:站在钢琴教育的金字塔顶,

1
查看完整版本: 凰豆名家访谈赵小红建设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