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介绍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代码:门类/类别:教育学学科/类别:汉语国际教育
●1.1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国家线变化趋势图
●1.2专业介绍
●一、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二、“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简称MTCSOL。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
●六、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办法。
●七、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外语能力和文化传播技能。
●八、培养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九、学位论文与汉语国际教育或推广紧密结合。论文类型可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十、课程考试与教学实习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1.3考试科目
●1.3.1初试考试科目
●①()思想*治理论
●②()英语一()俄语()日语()法语()德语
●③()汉语基础
●④()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1.3.2复试考试科目
●(1)普通语言学
●(2)汉语教学基础及实践
●(3)汉语教学基础与中华文化
●(4)汉语言运用能力
●(5)汉语国际教育综合知识
●1.4入学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
●1.4.1入学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汉语国际教育
●(02)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03)汉语教学与研究
●(0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05)文学经典与中华文化研究
●(06)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07)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08)跨文化交际研究
●(09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10)汉语言交际与文化
●(11)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
●(12)中国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13)国际汉语教学
●(14)中外文化对比及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15)海外汉语教学
●(16)汉语要素与教学模式
●(17)“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18)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19)汉语国际教育(西班牙语)
●(20)汉语国际教育(法语)
●(21)汉语国际教育(阿拉伯语)
●(22)汉语国际教育(其他语种)
●(23)汉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24)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25)汉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1.4.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
●(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
●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
●(1)综合基础课程
●(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治(2学分)
●外语(4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
●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
●跨文化交际(2学分)
●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偏误分析
●汉外语言对比
●课程设计
●现代语言教育技术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
●中国思想史
●国别与地域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礼仪与国际关系
●(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
●外语教育心理学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教学设计与管理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3、训练课程(4学分)
●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
●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
●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1学分)
●4、教学实习(6学分)
●5、学位论文(2学分)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1.5就业前景
●1、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来自中国国家汉办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万人。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据0年9月6日召开的“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发布,在英国已经超过多所学校提供汉语教学课程,在法国年——年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增长了40%,而在德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比在六年前增长了10倍。还有一大批学生经过继续深造,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成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或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者。
●2、从事对外交流事业。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毕业生为例,近几年不少毕业生进入到了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
●3、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
●4、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
●5、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院校
三、热门院校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