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
音乐学院举办本科生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文报告会
-学年第二学期最后一周,音乐学院年“本科生中国传统音乐研究论文报告会”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由音乐学院“音乐史论与教学法课程群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区”主办,实验区教改项目负责人苗金海教授主持,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共组织了三场报告。
01
17级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器乐方向
第一场报告会在17级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器乐方向班级进行,有3位同学作报告。
论文
题目
《论20世纪初音乐领域的西学东渐》
17级器乐班李瑶
论文
题目
《论京剧“西皮腔”在现代筝曲晓雾中的运用》
17级器乐班胡恺睿
论文
题目
《论竹笛演奏中的“声腔化”显现——以竹笛协奏曲走西口为例》
17级器乐班刘顺航
02
17级舞蹈编导(音乐剧)、艺术与科技方向
第二场报告会在17级舞蹈编导(音乐剧)、艺术与科技两个本科专业方向班级进行,共有5位同学作报告。《*梅戏天仙配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
17级音乐剧班付婵
《论海阳秧歌的表演形式与艺术特征》
17级音乐剧班郝晨宇
《山西民歌一铺滩滩杨柳树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17级音乐剧班郭瑶
《音乐剧蝶中祝英台的唱段分析与形象塑造》
17级音乐剧班亓艺璇
《20世纪中国说唱音乐分类法述论》
17级艺术与科技班彭源
03
17级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声乐方向
第三场报告会在17级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声乐方向班级进行,有2位同学作报告。
论文
题目
《昆曲折子戏皂罗袍的演唱风格比较研究——以张继青、华文漪两个演唱版本为例》
17级声乐班孙新雅
论文
题目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三次花雅之争概述》
17级声乐班吴凡
以10位本科生为主角的三场学术报告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可谓别开生面,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学生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展示了以往课程考核模式下不为教师所了解的另一面,尤其是同学们对于音乐专业文献研读的广度与深度,对于提升学术写作能力的迫切愿望,个人的学术兴趣与毕业后继续深造的人生规划,都在坦诚的交流对话中展现出来。
此次本科生学术报告会是音乐学院苗金海教授主持的“音乐史论与教学法课程群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首场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这一教改项目涵盖《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和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音乐教育基础》等多门音乐类史论课程,同时积极对接音乐学院“院团合一”省级教改项目,将实践范畴从以表演实践为主延伸扩展至理论课程,现实目标是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加强本科生传统音乐文化研习、音乐创作、音乐教学实践、学术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文字:苗金海校对:*雅茗编辑:宋雨荷责审:张燕终审:赵月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