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论
JAN
09
热点新闻
为推动高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把好毕业出口质量,教育部近日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根据这一办法,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锐评论
本科生毕业论文可能不会那么“水”了
本科生要不要写毕业论文?这样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已经在广大高校师生和教育专家之间争论很久了。赞成的一方认为,本科生当然应该写毕业论文,因为他们在大学四年里究竟学得怎么样,看了几本书,了解不了解基本的学术规范,有没有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等等,毕业论文就是一杆标尺。有了毕业论文的检验,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效果如何,就能让人一目了然。更何况,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写作期间的阅读和思考,对于他们走出校园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样大有益处。反对的一方则认为,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完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大学毕业前一年,学生不是忙着去企业实习,就是在参加公务员、研究生考试,或是奔波各地参加各类招聘,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写论文,如果硬性规定不写就不能毕业,那他们也就只能是东拼西凑,甚至是采取诸如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各种学术不端的行为糊一篇论文了事。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质量如何,可想而知。既然知道学生做的是“假研究”,那这样的形式主义干脆不搞也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毕业论文写还是不写,实在是让人莫衷一是。不过,这个问题如今已有“标准答案”——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抽检办法,将全面启动本科毕业论文的抽检试点工作,抽检结果还将作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认证以及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就是说,本科生不仅必须写毕业论文,而且还必须好好写。因为毕业论文写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能否顺利毕业,还与高校今后的建设发展挂起了钩。既然本科生要不要写论文的争论被画上了句号,那么如今应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