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继续推送我刊发表的部分论文的工作亮点和作者团队简介,内容主要由作者提供。按发表时间顺序推送。欢迎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录
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
1.一类n阶电桥电路网络的等效电阻研究,李伟,谭震,王明君,谭志中(1.南通大学物理系;2.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张角为直角两半径边简支时扇形薄板二维驻波的研究,方奕忠,沈韩,崔新图,*臻成,廖德驹,冯饶慧(1.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2.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3.电磁场切向边值关系的严密数学理论,罗凌霄(大理大学工程学院)
4.不依赖守恒定律推导相对论质速关系,戴又善(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浙江大学物理系)
5.质点沿最速降线和首尾固定的两相连线段下落问题的研究,邵云(南京晓庄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
6.迈克耳孙干涉在电场-应变效应测量中的应用,宫德维,王晓鸥,赵远(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系)
大学生园地
7.非光滑轨道约束反力问题求解及Mathematica数值计算与分析,叶志强,郭琴(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物理系)
8.置于冷瓶口硬币的弹起现象研究庆秉承,刘萍,袁识博,孔春才,方爱平,田蓬勃,李宏荣,高宏,王小力(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
9.陀螺进动特性的研究,钱安娜,刘嘉懿,周锦昊,陈星洁,宝日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一类n阶电桥电路网络的等效电阻研究
李伟,谭震,王明君,谭志中
1.南通大学物理系;2.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作者简介
谭志中,南通大学物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论研究、基础物理教学及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为电阻网络领域的国际评审专家。分别主持完成2项省级教育科学“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项目,主持完成1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分别获得3项省级成果奖,多次获市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及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教师、南通市文明教工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6次及各类竞赛奖十多次,指导大学生获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的教学类论文30多篇。在教育研究中提出了发展学生健全个性的弹性教学模式,在创新思维研究领域建立了物理问题解决的认知模式,在物理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构建了“教学科研相长”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年出版《电阻网络模型》学术专著,建立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电阻网络模型RT理论(包含N-RT,RT-V,RT-I三个主要方法),破解了电阻网络领域的世界科学难题,这是中国人对人类科学的一项重要贡献。近五年分别在Phys.Rev.E,Sci.Rep.,Chin.Phys.B等10多种不同的国际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0多篇,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电阻网络模型及其理论成果,两篇论文获“年英国物理学会高被引中国作者奖”,一篇论文获“中国物理学会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论文亮点
文章将电磁学教学中的简单电桥电路内容拓展为教学研究问题,构建了一类n阶电桥电路网络模型,并且使之上升为科学研究问题,推动了电路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发展。文章构建了研究n阶电阻网络模型的递推-变换(N-RT)方法,采用广义的斐波那次数列给出了二阶差分方程的解析解。发现了一类n阶电桥电路网络的等效电阻公式,其结果由简洁的分式表达,实现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实现了物理教学与科研协同相长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304025);江苏省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BK)资助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09期19-23页
2
张角为直角两半径边简支时扇形薄板二维驻波的研究
方奕忠,沈韩,崔新图,*臻成,廖德驹,冯饶慧
1.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2.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均为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和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的任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坚持实验教学设备的研发和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在实验教学中大量采用基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通用测试设备,自行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系统。积极将虚拟仪器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云操作系统技术等引入本科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构建系列化实验,施行小班教学制度,组建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人员一体的课程团队,持续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使本科实验教学内容与毕业论文和科研相衔接,构建学生能力培养的完整链条。
论文亮点
本文在小挠度理论下对张角为直角、两半径边简单支承、圆弧边悬空时水平放置的扇形薄金属板的竖向小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求解薄板的小振动方程,得出了薄板在不同本征频率(自由频率)下的解析解的简正模式,求出了通解,并计算了相应本征频率下薄板上的圆弧状驻波波节线的半径及方程本征值所遵从的规律,给出了驻波图及薄金属板的弹性模量,得到的简正模式的波节线的分布有三种:分别是仅有辐射状波节线、仅有圆弧状波节线(不含两半径边)及辐射状与圆弧状波节线同时存在,并与实验观察到的驻波图形(即克拉尼图形)的相应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理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务[]号)资助
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10期8-14页
3
电磁场切向边值关系的严密数学理论
罗凌霄
大理大学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罗凌霄,大理大学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数学场论、量子论、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的研究.先后讲授过《光学》《电磁学》《普通物理》《热学》《电动力学》《医学影像物理》《电磁场理论》《工程电磁场》《文科物理》《矢量分析与场论》《工程力学》等课程.二十多年来潜心于学术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物理和数学论文四十七篇,其中核心期刊九篇;出版学术专著《引力节度论》.主要学术成果有:定量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本底论、生灭论、引力节度论、动场论、过精度场论、高频情形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等式型动量-位置不确定关系。
论文亮点
指出矢量场沿一阶无穷小线段的线积分虽然也是一阶无穷小量,但特殊情况下要求计算精度必须达到二阶无穷小量,为此目的需要把一阶无穷小线段细分成无穷多个二阶无穷小线元来计算线积分.计算表明,如此算得的线积分,等于矢量场在一阶无穷小线段中点处的取值与该线段对应的线段矢量的点积.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快捷地解释旋度概念,还可以严密地推导电磁场的切向边值关系,它让分界面处所作的矩形回路“很窄”这个要求成为多余。论文发表于《大学物理》年38卷11期3-8页
4
不依赖守恒定律推导相对论质速关系
戴又善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浙江大学物理系
作者简介
戴又善,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退休教师.早年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高能物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和BESII合作组的成员.年加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后,主要转向基础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