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年)中分别位列综合排名的第11名和第22名,综合得分分别为60.5和54.4,在中国大学中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它们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具体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年)中的得分表现
信息来源:最好大学网
人才培养指标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指标上的表现分别为37.4和36.4,几乎持平,分别位列全国第29和第35名(见表2)。
表2.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排名”表现情况
信息来源:最好大学网—人才培养排名
·生源质量(新生高考成绩得分)
中山大学文理科生源质量均高于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仅在全国2/3的省份招收文科生,设置的招生名额也不多。在两所大学都招生的省份中,华南理工大学的文、理科生源在所有省份的录取平均分都不如中山大学(见图1),两校生源质量的差距可见一斑。
图1.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各省招生录取平均分的比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年各省市《高考指南》和阳光高考网高校录取分数整理。
·培养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就业率高于中山大学
两校签约就业本科生逾八成选择留粤
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成为两校签约就业本科生的主要选择
根据《中山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届)》(以下简称“就业报告”),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中山大学(见图2)。其中,中山大学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1.17%(截止于年9月1日),华南理工大学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8.30%(报告中未说明具体统计截止日期)。
图2.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就业率
图3、4分别给出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省市分布。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两校均有超过80%的就业学生选择了广东省内单位,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就业学生群体中分别有42.35%和49.94%继续留在广州,分别有18.14%和13.13%选择深圳。广州和深圳成为两校选择签约就业本科生的首选地点。
图3.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省市分布
图4.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省市分布
观察就业单位类型,也可以看出两校签约就业学生的选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就业学生中选择民营企业的比重最大,占全部就业学生的比例分别达42.92%和60.18%;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分别为24.42%和26.27%;选择去外资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1.31%和4.98%。这三种类型的单位是两校签约就业学生的主要选择类型(见图5-6)。
图5.中山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分布
图6.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分布
科学研究指标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指标上的得分为21.8,高于华南理工大学的16.1。其中,中山大学在该项指标上的表现进入全国十强,位居第8名,而华南理工大学位列第18名(见表3)。
表3.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科学研究排名”表现情况
信息来源:最好大学网—科学研究排名
·科研规模(论文数量)
中山大学论文数量位列全国第十
华南理工大学稍逊一筹
论文是科研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数量也体现了大学科研活动的规模和显示度。“最好大学网”选用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引用数据库—Scopus(该数据库收录了2万多种同行评议期刊,其中中文期刊余种),统计了各大学至这5年发表的类型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的文献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中山大学的论文数量为篇,位列全国第十名,表现优异。相对而言,华南理工大学的表现稍逊一筹,为篇(见图7)。
图7.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论文数量(-)
·科研质量(FWCI)
中山华理科研质量旗鼓相当
两校FWCI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公认为定量评价科研论文质量的最优衡量标准为“学科标准化后的科研论文影响力(FieldWeightedCitationImpact,简称FWCI)”,它计算的是对象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相同学科、相同年份、相同类型的论文被引次数的比值。当FWCI≥1时,代表被考察大学的论文质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在论文数量达到规模的所中国大学中,仅有31所(14.0%)的科研质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位列其中。其中,中山大学的FWCI值为1.,略高于华南理工大学的1.,两校的科研质量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见图8)。
图8.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质量(FWCI)
·顶尖成果(高被引论文)
中山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华南理工大学高百余篇
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情况可通过论文的被引次数衡量,而位居各个学科被引用次数前1%的论文(高被引论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相应学科的顶尖成果。
在高被引论文的指标表现上,中山大学的表现为篇,而华南理工大学的表现低于中山大学百余篇,为篇(见图9)。
图9.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
·顶尖人才(高被引学者)
中山大学高被引学者数量约为华南理工大学的2倍
学者在学术同行中的影响力可通过其研究成果的被引次数反映。“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共包含人,完全客观地从纯学术影响力角度排出了在各个学科中表现最好的中国学者。
在参选的所大学中,只有所大学有高被引学者,而其中超过70%的大学仅有5名或以下的高被引学者。其中,中山大学共有43名高被引学者,在该项指标位居全国第6名;华南理工大学共有20名高被引学者,与中山大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见图10)。
图10.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高被引学者数量
两校高被引科学家所在学科领域有同有异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高被引科学家按照学科分布统计数据结果见表4。中山大学的高被引学者分布最多的学科分别为:医学(6人)、化学(5人)、计算机科学(4人)和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4人),而华南理工大学的高被引学者分布最多的学科分别为:化学工程(3人)、计算机科学(3人)和能源(3人)。两校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表现优秀。
表4.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高被引学者的学科分布
**:各学科领域顺序按照音序排列。
·服务社会指标
在社会服务指标上,中山大学得分为1.3,略低于华南理工大学的2.0。两校在该项指标上的表现分别位列全国49名和32名(见表5)。
表5.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服务社会指标”表现情况
信息来源:最好大学网—社会服务排名
·科技服务(企业科研经费)&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收入)
中山大学企业科研经费和技术转让收入均低于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获取的来自企业的科研经费反映了其在科研服务方面的能力,而其研究成果是否对经济发展具有实际价值,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是直接的测量指标,体现了市场对大学研究成果的认可。在该类指标上,中山大学的表现均低于华南理工大学(见表6)。其中,中山大学的企业科研经费为1.9亿元,低于华南理工大学的2.4亿元;而在技术转让收入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表现为0.2亿元,与中山大学的0.03亿元相比有明显优势。
表6.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企业科研经费及技术转让收入
·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校企合作论文数量更高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技术创新、组织技术攻关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论文则反映了产学研合作的成果情况。从图13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的校企合作论文数为篇,相较于华南理工大学的篇仍有一定的差距(见图11)。
图11.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论文数量
小结
从“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年)的结果来看,中山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培养的多项指标中表现均优于华南理工大学,如生源质量、科研规模、科研质量、顶尖成果、顶尖人才等方面。与此同时,两校的本科就业学生在就业地点、单位类型方面呈现出了较为相似的分布趋势。
然而从服务社会指标(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上的表现来看,华南理工大学相较于中山大学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各指标上的表现对比情况汇总详见下图:
更多大学分析排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