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万字申请总结致四年日日夜夜点灯苦读
TUhjnbcbe - 2021/2/25 22:46:00
北京治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

由世毕盟教育(ng)

排版发布。

申请结果:

哥伦比亚大学PhDinStatistics佐治亚理工大学PhDinIndustrialandSystemsEngineering(ISyE)伊利诺伊香槟分校PhDinStatistic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hDinAppliedMath等录取

我之前一直有申请结束后写一篇长文来总结经验教训的想法,这大概是从三年级下就开始的。现在网上也有很多的经验总结帖,学校里也会举办很多经验交流会,按理来说已经非常全面了,我私心再总结的东西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我始终坚信,申请这件事并非是一家之言,而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总结都有自己的道理,没有绝对的正确。这篇长文也算是对我这四年所付出的日日夜夜、点灯苦读,为我在十字路口的徘徊,为我一步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做的最好的纪念!

我必须感谢我的老爸老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女朋友陪我一起熬过这漫长的申请季,感谢GGU的姐姐和mentor(PrincetonORFEPhDCandidate)在我申请季的全程为我出谋划策,还要感谢成长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无数学长学姐、同门朋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继续成长,不会让你们失望!

王小波著有《*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这“时代三部曲”,我便以“前申请时代”、“申请时代”和“后申请时代”这“申请三部曲”来说说我的看法。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USTC统计申请者。

前申请时代

出国三问

比起申请的过程,更重要的事情是为什么要出国读书,这条路到底是否适合自己。我希望所有人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出国读书??我喜欢国外读PhD/MS的生活吗??我喜欢和我如今选择的路相对应的以后的生活方式吗?关于为什么出国读书,我有一个观点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是,这也是潘建伟的观点,之前在一次潘老师的报告会上有人提及,发现潘老师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之后,我更加坚信这个道理是有价值的。要不要出国读书,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国外这个学科的发展,比国内要好吗?全世界哪里才是这个领域最牛逼的地方?如果答案是Yes,那我们如果想有更长远的发展,自然应该出国深造,学习更前沿的东西;如果答案是No,比如我们的量子物理,已经走在世界前沿,那么留在国内我想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对于统计,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美国和英国的统计学是最先崛起的,曾经的Box和Cox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英国后来慢慢有些衰弱了(但剑桥和牛津的统计现在还算不错),美国人成为统计界龙头。尽管现在统计圈子里有一半都是华人,但是很多老师都还留在国外,并没有回国发展,所以国内的统计还没有办法和国外比肩。因此我们学统计的,出国并非是跟风,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这样去国外深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想通这件事以后,我坚定了我出国读PhD的信念。对于PhD/MS项目期间,以及毕业后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暑研时候和学长学姐、老师直接的沟通交流,以及和很多已经在海外业界/学界工作的师兄师姐交流来得知。我想说明的是,如果觉得自己不喜欢这条路,应该尽快转行,而不是把它当作工具先出了国再另谋高就,这对于我们大好的青春是一种浪费。能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并且想得基本通透了,我们就可以自信地和别人说,出去深造/留在国内是我自己的决定,我有我充分的理由和考量,自己的动力也会增加很多。

整体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做规划、早准备是申请者的法宝。我在大一到大二上基本想通了以上三个问题中前两个之后,结合我的性格特点,就决定开始准备申请PhD。

前三年基本是打基础的年份,给自己留下一个还不错的GPA,同时夯实基础课的底子。我从大二下开始在统计系联系校内科研,当时连概率论都不懂,自然吃了很多闭门羹,好在联系到第七个老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超级好的老师,愿意让我跟着学点东西,从此开始了校内科研。关于英语,我原本计划大二搞定TOEFL,大三下学期开学之前搞定GRE,后来TOEFL按时在大三上擦线过了,GRE拖到了大三那年7月去暑研之前才考出一个还不错的分数,不过也基本上算按期完成了。以上所说,加上大三寒假的套磁,大三下做的助教工作,大三暑假和秋天的校外科研,大四的申请和面试,最后拿到offer,除了一些小的时间点和临时变动,基本都在我的意料和规划之中。

我做事喜欢做在前面,一个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申请规划,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

GPA和课程

如今的申请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一个超高GPA可以横扫名校的那种状况了,国外学校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多元化,对于科研和推荐信、connection的看重,使得我们的申请策略也应当随之调整。但是需要说明的是,GPA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申请到好学校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它基本决定了你可以申请到什么样档位的学校,对于统计而言,科研等软实力只能帮我们上下浮动一些,同时减小一些申请的方差,并不能彻底颠覆掉GPA的影响。

所以,前三年的GPA一定要重视,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最好可以到90分,不然会成为成绩单的污点。据我所知,很多国外学校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字申请总结致四年日日夜夜点灯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