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迟菲
一、博士为什么会延期?
虽然国家规定博士生3年毕业,硕博连读5年毕业,但由于博士生一般没有严格学制的要求,这就给博士生延期毕业现象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博士生延期毕业在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更是普遍存在的。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后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在国外也是存在的,并且,越是好的大学,越是实力强的课题组,这种现象越多。总结一下博士生延期毕业最常见的几种形式:1、学校对毕业要发表的论文要求高我觉得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什么好一些的科研院所的博士生更容易延期毕业。因为好一些的科研院所对培养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要求严格是一种好的现象。现在,由于研究生大量扩招,中国科研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硕士生当本科生培养,博士生当硕士生培养。如果不在博士这个最高学位的取得方面严格把关的话,那么整个学术圈的科研能力可能就要大大下降。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博士生毕业只要求随便发表篇国内核心期刊就行,没有SCI、EI等的要求,这就跟好一些的学校硕士毕业要求差不多。
但以论文作为硬性指标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以至于很多学校都纷纷取消毕业对论文的限制。我觉得如果课题做得真的很好,例如申请到了多少专利,自己课题做的东西真的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话,只是论文方面没有贡献,那也是达到了一个博士具备的能力。而现在的情况是,放松了对论文的要求,很多博士生在其他方面也没啥科研贡献,整个博士论文做的东西是一些低级的重复性工作,创新性不大,也没用多少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就是培养质量下降了。总之,这是个矛盾,有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不好,没有要求也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采用多指标的考核方式,而不是仅仅取消论文要求。例如,你要么有SCI论文,要么有多少专利,要么获得什么科研奖励,要么拿出其他证明你的课题做得好的证据(例如博士论文水平如何)。指标太多不好量化怎么办?我们不是有学位委员会吗?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存在刚好可以拟补多指标难量化的不足之处。2、论文达到学校要求,没达到导师要求有的导师是要求发表的SCI论文的篇数多,有的是希望论文的影响因子高,有的是要求毕业论文要做得很出色。作为这样要求的导师的学生,有一些学生是对这样的要求没什么意见的,有一些则觉得非常不爽。
我一个本科舍友,本科毕业后到美国读研,她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她导师是在自己领域中很牛的人,因此导师对学生要求也很高。上次见面的时候,我舍友说她发表过一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文章,还要再发表,才能毕业。但她似乎没什么抱怨的。我想,可能一方面是她自己本人也希望能够再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另一方面,在那边读博士,每个月的薪水也比较高,不会因为延期毕业而感受到生活的压力。然而这种情况更常见:学生自己不愿意延期毕业,并且对自己学术方面要求不高,很多人毕业之后不再从事科研工作了,因此想能够达到学校毕业要求之后就走人,但是因为导师的高要求和自己本人的意愿不符,自己在读博士期间特别痛苦,尤其是在延期毕业的日子里备受煎熬。3、导师为让学生多干活,不让发表论文导师为了让学生多干活而压着学生的论文不让发表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学生们的论文一般都是要经过导师的同意才能发表,导师为了让学生多干活而不同意发,学生又不能因此和导师闹矛盾,只好默默忍受着。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们的论文要经过导师修改,导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多些时间干活迟迟不给修改。还有一种情况是导师压学生的文章不是上述原因,而是为了多积累原始数据,发一篇好的文章。但由于做这个课题的学生可能只想早些毕业走人,不想发什么好文章,这就造成了矛盾,学生心里会比较痛苦。4、导师工作太多,耽误学生写论文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就是导师有一些合作项目以及其他一些杂事等需要有人去做,而这些项目等事情又与学生本人的毕业论文要做的东西无关,导师让学生去做,学生做这些项目会耽误自己做论文相关课题的时间,因此,做课题的时间就长了。我觉得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一般不愿意做,但是其实导师也挺为难的,因为经常是这样的一些项目支持了课题组的经费,可以让学生们做科研。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如果导师能够给做项目的学生一些额外的经济性的补偿的话,学生们心理会舒服一些。
5、学生所选领域的课题不好做这包括两个方面:课题时间长或者课题比较难。有些领域的科研周期比较长,要达到毕业的要求只能这么长时间。例如做需要实地考察的生态学研究的一些领域,由于动植物生长繁殖总要有周期的,实验要跟着这周期进行,想快也快不了。我觉得做这种课题的人特别辛苦,往往比其他学科的研究要辛苦,可能需要风餐露宿的。有的虽然不是科研周期长,但是某些领域科研真的很难做,要做出一点东西相当不容易。
6、学生中途被迫换课题中途换课题的情况也很常见,使得做后来课题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就很可能延期。中途换课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自己不努力的原因,也可能是导师在给学生选题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原因,也可能是导师没有指导好的原因,还可能是课题自身的原因,即有些探索性的课题是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的,只能一点点去探索和尝试。
7、导师不给学生指导或创造研究条件现在有很多老板式的导师,因为整天忙于申请项目,只责给学生提供好的科研条件和资助,却没有给学生思路上的指导,以至于使学生做课题的思路很困难,很可能就延期毕业了。另外,有些课题组的科研条件不好,学生做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等都满足不了,使做课题困难性增加,可能就延期毕业了。
8、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个也是非常常见的。学生总有聪明的和不聪明的,勤奋的和不勤奋的之分。科研是需要灵性的,有些人就是思维活跃,做科研很顺手,有些人则不是这样。有些人愿意为了科研周末和晚上都加班,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科研,但有些人只把科研当成职业,只希望一天工作8小时,甚至有的人每天实际工作还不到8小时。因此,不同的学生做科研的能力也就不同,出成果也就不同,毕业时间就不同。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延期毕业都是第8种情况跟其他情况耦合的结果,就是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延期毕业。例如有的学生只愿意一天在科研上投入8个小时,而导师的要求又比较高,结果要达到导师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就长,因此延期毕业。倘若自己能够一天工作12个小时,那么可能也就按时毕业了;而倘若自己的导师不那么要求严格,也可能按时毕业了。究竟博士生应该每天在科研方面投入多少时间,晚上和周末也投入科研是否理所当然,每个导师对此定义不同。但是一般导师都希望学生能够投入的时间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合常理的事情,倘若我是导师,我也希望如此,人们都喜欢勤奋的人。但是,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想:我也希望在读书期间能够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能够有业余时间去健身、娱乐、交友等等,为什么我一定要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做科研?我觉得无论对于导师还是学生,自身的想法都是对的,只是立场不同。所以,导师和学生的这种矛盾是永远也解不开的。9、博士生自己主动延期毕业这还可以细分为几种情况:为了取得高标准的成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满足找工作的要求。
为了取得高标准的成果方面而主动延期毕业,例如有的博士生想评选全国百篇博士毕业论文等等。这种现象存在,但是却非常非常罕见。如果哪个导师有这样的学生,那导师要乐死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主动延期毕业,这个也算常见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找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在课题组呆着起码还能有个基本收入。为了满足找工作要求而主动延期毕业,这个不算常见。有些科研院所留下来工作需要一定的条件,有些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博士生为了争取这个条件,而想延期毕业多做出点东西来满足这个条件。10、学校*策突变导致毕业延期这种现象不是常见的,但是也是存在的,一旦在某个学校存在,可能就对某一批学生造成严重的打击。我听说过有的学校以前只要求EI后来改为要求SCI的例子。可能有的学生都发表了EI快毕业了又这样更改让人家发表SCI,那不是让学生为难吗?这种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有的学校做决策可能根本没为学生考虑,就害苦了高年级的学生。
11、生病、生育、出国、结婚等事造成的延期有些学生因为身体不合适繁重的科研,而休养、治疗,耽误一些科研时间,从而延期。还有的女学生是因为在读博期间生育的原因,导致延期。此外,还有因为中途出国造成延期的现象。二、博士延期到底合不合理?
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几种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博士生没有学制的限制是合理的,因为科研经常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多长时间内出多少成果,往往能够预期的科研都不是什么大的创新的科研。因此,我觉得给博士生学制上的宽限是科研合理性的表现。然而这么多的延期毕业现象合理吗?我觉得这要分情况看来,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学科需要、学校要求严格或者学生自愿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如果是学科需要或者学校要求严格的原因,就需要多于3年学制的时间才能毕业,那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低于这个时间就出不了好的成果,达不到毕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是合理的。作为学生而言,只要你选择了这样的学科或者这个学校,无论是你是否愿意延期毕业,那都没有办法,除非你别选择这个学科或者这个学校。科研路,本来就是不平坦了,如果选择了一条更加不平坦的路,那就意味着你一定要经历更多的艰难险阻。因此,既然选择了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当初考研的时候也没人逼着你选这样的学科或者学校,完全是自愿的行为,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搞科研,这样的学生真不多,我的感觉是只能占所有读研人数的不到5%,这样的人往往愿意在读书期间多做出点成果,如果他遇到一个要求严格又很有思想的导师,他可能也愿意延期毕业,在这个导师的指导下多做出点东西来。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显然也是合理的。2、完全因为学生自己不努力的原因而达不到毕业要求而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如果学校的毕业要求不那么苛刻,课题也不是很难,导师也没有额外的其他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指导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的话,那很可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延期毕业显然是合理的,不延期的话可能就拿不到学位证了。但这种情况下无限期延期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觉得可以给个最长期限,就是读了多少年还没有毕业的自动退学。3、学生本能够按时毕业,由于导师或者学校的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毕业,并且学生不愿意的情况,延期毕业不合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延期毕业的,往往是学生们不同意。反过来的情况似乎很少出现,至少我没听说过学生想延期毕业导师不同意的。导师希望学生延期毕业和是因为一个学生培养了这么多年,干什么事情已经成为熟练工了,干活会比新进来的学生利索多,所以就希望让熟练工的学生们多呆一段时间多干点活儿。如果换了我是导师,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从导师的角度考虑,这想法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导师的这种想法可能让学生们很不爽。学生们可能会这样想:我按时就能达到学校毕业的要求为什么还要让我多干活?虽然多干的活儿或者多发表的文章对自己自身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如果我能够正常毕业去外面工作,做同样的事情我获得的报酬更多。并且,工作往往是一年不如一年好找,毕业总比晚毕业要好。何况,我以后毕业还不一定就做科研呢!多发表的文章或者多做的事情对我以后发展可能没什么帮助。由于导师和学生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导致有些导师千方百计让学生延期毕业,而学生们很不情愿延期毕业。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本人就没打算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或者就不想做得如何完美,人家已经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导师又何必苦苦相逼呢?结果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也不会对这个导师有什么感激之情。此外,如果因为导师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和提供基本的科研条件而不能毕业的话,那也是不合理的。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内一家知名大学读研,结果她的导师从来也不给她任何指点和帮助,她的课题没办法顺利开展,结果她在那里读了7年才按照硕士毕业。三、如何避免不合理的延期呢?
(一)学校层面如果一个科研院所的不合理的延期毕业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从长期来看对这个科研院所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延期现象。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想到的和别人向我提到的一些学校层面管理的方法:1、在招生介绍导师的时候,可以写一些这样的情况,供学生们参考各位导师的博士生们是几年毕业的,在读期间发表几篇什么级别的论文、经费和项目情况、给学生的待遇多少。学生们在报考之前看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知道这位导师是否适合自己了。如果是愿意多发表论文延期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那样的严格要求的导师,如果是只想顺利毕业,要求不高的,就可以选择很少有博士生延期毕业情况出现的导师。
这个方法看似是对导师不利,其实不然,如果某位学生不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非要强求的话,对导师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上进的学生愿意报考这样要求严格的导师。而对于学生延期毕业比较严重并且学生又没有很好的成果的导师,这种方法可能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因为这样的导师可能不容易招到学生,因此,就可能会改进自己的培养方式。其实我觉得这个办法不一定就非要官方来做,学生考研的一些网络论坛等就可以来做这样的工作。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网站,大家在一起交流考研信息,大家可以多打听一下这些信息,资源共享。我读研期间,经常会有一些考研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向我打听我们所的各位老师的情况,这些考研者希望打听的是哪个导师对学生怎么样,待遇多少等等招生网站上没有的信息。这些信息考研者们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