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年12月27日14:00-17:00
会议地点和方式:
线下:托乐嘉乐尚天地9楼一期一会
线上:腾讯会议
会议参与人员:王老师师门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
会议记录:吴文娟
一、课题组汇报
1、信仰组:陈亚慧
文献阅读、论文选题推进中,在本次汇报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作,同时需要检查一下访谈是否有缺失。
2、家庭组:赵紫燕
(1)进行家庭伦理相关文献阅读(共读两篇,各自再另选一篇,共阅读5篇);
(2)核查访谈稿缺失情况(通过以年龄组抽样共抽选了18篇访谈稿,整理了缺失情况,目前来看,整体缺失情况尚可);
(3)受访者信息误差修正进度(已更新6位受访者信息);
(4)汇报小论文选题(共汇报9个小论文选题)。
王老师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推进小论文选题情况。
3、职业组:韩波
课题安排:1.阅读文献。每周至少深读一篇文献,发至群中。2.开始选题。开始小论文选题。
课题进展:1.阅读文献情况,张泽群:《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务员伦理关系问题探析》;赵晶:《“郭社工”事件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之问》;李静:《偶像的*昏:教师职业“道德赋值”“去道德化”及其伦理困境》;韩波:《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2.小论文选题推进中。
4、公德组:刘晓晓
(1)逐字稿校对进展:吴文娟8篇,刘晓晓6篇,单祎文2篇+文献阅读,丁子杰21篇+选题
(2)逐字稿问题:格式标点的问题、篇幅大段缺失
(3)分享书籍:向玉乔《道德记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根先《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员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
5、案例组:苗芳艳
1.上周工作第一项是王博文根据张晒老师之前分享写作案例的PPT以及结合具体的案例讲述如何写好一个案例,以及在案例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二项主要针对企业伦理的4个案例进行详细的讨论和最后达成一致的修改意见。第三项是由苗芳艳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重大伦理事件的标书,进一步明确案例写作小组的规划和课题内容。
2.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按照计划修改案例,阅读和整理关于道德记忆、道德叙事的文献资料。
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报
1、王博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报
(1)开题报告反馈意见:
标题:“贫困、文化与耻感”不在一个维度,建议修改;副标题应突出“耻感文化”的作用。
理论:“贫困文化”在当前学术界已不是主流理论,建议更换理论框架。
内容:研究问题尚可,也有一定意义,但建议引入“纵向视角”:1)青少年何时对贫困产生意识?2)社会如何反应?(加入结构性考察:*府+学校等)
核心:“贫困文化”与“耻感文化”二者间的“抓手”是什么?如何过渡和联系需想明白,具体核心应落在:青少年的何种具体行为,在研究中要不断聚焦、细化。
方法:缺少对访谈对象、访谈人数的详细介绍,建议添加。
推荐:沈洪成《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许晶《道德从何而来:心理认知人类学视野下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供我参考。
(2)目前设想:抛弃文化主义解释取向,以结构性视角为主线,考察学校如何在教育中塑造青少年对贫困的意识与态度。“耻感文化”不想放弃,作为一个因素放入正文,但在标题中隐去。
2、单祎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报
汇报开题报告修改情况,集中修改了文献综述部分,使这一部分更加聚焦研究的问题。
3、罗丽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报
汇报开题报告答辩情况及老师的指导意见,结合老师意见做进一步完善。
4、王鸿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汇报
汇报开题报告答辩的老师意见情况
王老师建议:初步访谈是可以先进行的,再做修改。
5、赵紫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反馈
汇报毕业论文开题情况
王老师建议:需要进一步思考开题,精神相关内容不太好做,之前的大论文题目需要再考虑。
三、个人年总结及规划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同学依次对个人过去一学年的学习研究、工作实践情况做详细总结汇报,并进一步对未来学年的学习研究做合理规划。
导师寄语??王老师对同学们所收获的成果给予肯定,勉励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不断进步。王老师指出,学术研究之路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是一个修炼个人意志、慢慢积淀的过程,学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难免会产生焦虑心理,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对此,王老师提出若干建议:
一、适时调整个人心态,合理把控学习生活节奏,要善于沟通,遇到问题可以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二、师门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团结互助,给予彼此精神支持,学习上可以采取抱团学习的方式,相互加油打气;
三、成功路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榜样,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鼓励同学们不要封闭自己,要向身边优秀的人看齐,汲取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四、做学术研究要“撒得出去,收得回来”,即既要积极拓展,